李水華
【摘 要】 數學教學只有不斷創新和改善,才能適應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這對于教師而言,無疑是一次新的挑戰,這就要求教師立足實際情況,總結經驗教訓,探索高效可行的教學形式,結合新課程要求的教學標準,尋找符合學生發展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 新課程? 高中數學? 教學策略
引言:
傳統的教學策略在新階段的教學下已經不再適用。因此,必須要去除傳統教學的“糟粕”,取其精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進行新課程下的教學改革。打破以往的桎梏,構建一個高效有趣的課堂,既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考試成績,又能提升學生的內在素養,學習能力,為我國培養專業應用性人才。
一、現階段高中數學教學的問題
現階段的數學教學其實已經完全可以承擔數學知識傳授的任務,但多年來沒有太大創新,有些部分已經不適應現在的教學,影響教學成果。在教師的角度,教師往往忽視自己引領者的角色,沒有將學生放在學習的關鍵位置,只是機械地完成教學任務。這使學生被動學習,完全沒有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一些擁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一直沿用一種或幾種死板的教學手法,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枯燥的體驗。而在學生方面,他們的學習能力有待提高,往往運用固有的學習技巧,遇到難題后,缺少獨立思考、認真鉆研的素養。
二、針對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啟發
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對于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來說尤為重要,所以合理、高效的教學策略的探索更為必要。
(一)轉換教學思維
以往的教師教學將知識“填充”似的輸出給學生,忽視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接受程度,使學生“消化不良”。在新課程廣泛推行的影響下,要求教師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課堂教學不再以自身的講解為主,應該引導學生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使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課堂中來,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增強主動性,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與學生增加交流溝通的頻率,互相尊重各自的觀點,為教學打造一個濃厚的學習環境。
認知教學轉換為實踐教學,以往的高中教學都是著重于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方面,考察學生對于知識是否充分的理解。數學學科的特性是系統性、復雜性和應用性,尤其是在高中階段更需要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而不是僅僅認識了知識內容,忽視知識的實際應用。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時,不能只專注于教材知識,完成教學任務,而要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將普遍的“認知教學”轉到“實踐教學”中來。教師可以創造生活情境式教學,聯合實際生活,將學習和生活勾連起來,使學生感受數學學科的實際應用作用,加強學生的探究能力、實踐能力,為學生的整體數學素養發揮積極影響。
(二)創新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教學的“法寶”,是關鍵性的部分。教師能講好一堂課,高效新穎的教學方法十分加分。數學的復雜性、抽象性特征導致一般的教學方法無法充分地傳授知識,情境式教學是一個不錯的嘗試。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創建一個合理、有效的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到其中,使學生在情境中理解問題、解決問題,更利于學生打開思維、拓展思維,豐富知識體系,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九年級《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時創造問題情境,教師可以設置問題讓學生回憶之前課堂中講過的點與圓的位置關系,得出:點在圓上、點在圓內和點在圓外,進而引導學生用這樣的思維形式將點與圓心的距離與半徑作比較,總結它們之間的關系,最后導入到新知識點直線與圓的關系。
隨著科學技術和新課改的推行,多媒體越來越多地運用在課堂教學中,多媒體可以更加直觀地將數學模型展現出來,數學知識也可以簡潔、形象地呈現出來,而不再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在板書上。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九年級數學《圓形的旋轉》中,很多學生對于圖形的旋轉難以在腦海里想象,比較抽象,教師也很難“手把手”地講解,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的手段,將準備好的鐘表、風車和需要學習的圖形照片以多媒體的形式演示實圖和圖形的旋轉,直觀體會它們的變化和特點,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增強直觀感受效果,提高課堂效率,利于收獲課堂成果。
(三)鍛煉實踐應用能力
高中數學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相結合,構建帶有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帶有啟發性和實用性,讓數學知識“接地氣”。使學生不再對數學有難、雜的認知,引導他們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比如學習《概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拋硬幣形式,探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結果,進而探究如果拋的次數變了,概率是否會變等等類似的問題。結合實際生活,學生沒有陌生感,更容易進入教學情境。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新課程下高中數學教學也隨之改善,推動高中教學向前進行,為未來教師的教學進程提出新視角、新思維下的教學策略。對過去的問題反思總結,對未來作展望,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營造一個學習氛圍濃厚的新型課堂,符合新課改下的教學標準。
參考文獻
[1] 王呂俊.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讀天下(綜合),2018,000(011):163-163.
[2] 葉雋.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明日,2018(44):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