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浩巖
摘 要:現階段,在新課改的理念下,很多學科都開始了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創新,小學數學學科也是如此,教師在積極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式,數學思想則成為大多數小學數學課堂中的主要內容。但是,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將數學思想與教學融合在一起,成為很多數學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文章主要探討數學思想滲透于小學數學的價值,分析小學數學思想的滲透現狀,提出了數學思想與小學數學教學結合的措施,旨在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思想;教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2-00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2.028
將數學思想融入小學數學教學,能夠降低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讓學生在趣味性的活動中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讓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將其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地將數學思想運用到數學教學中,從而促進學生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一、小學數學中的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是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核心內容,是對數學知識的一種總結,小學數學中的數學思想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化歸思想。化歸思想其實就是一種將無法解決的數學難題通過應用轉化的方式,歸結成容易解決的問題,可以降低數學難題的解題難度,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化歸思想是小學數學思想中的基礎。
第二種,分類思想。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有較多的基礎概念和知識點,這些概念有相似點也有不同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將不同的概念分成不同的類別,然后讓學生仔細地研究和分析,分析同一類別中概念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如式與方程、數的運算等。
第三種,總結思想。總結思想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特殊的事例進行總結的過程,引導學生去推導概念的形成過程,從而讓學生掌握對比總結的能力。
第四種,類比思想。類比思想是一種將兩種事物進行對比,對比分析這兩種事物的相似點和不同點,然后以此推測出它們在其他方面也有相同和不同之處。類比的思想可以在小學生解答問題時幫助學生找到解題思路,為學生指引解題方向,可以從兩種事物的數量關系、結構特征等方面進行對比。
第五種,單位思想。在小學數學中有關于數與計量的教學內容,如公頃和平方千米、長度單位、克與千克等內容,教師要將計數與計量的單位引入教學中,讓學生能夠對單位進行簡單的計算和應用,培養學生的單位思想,讓學生學會在實際生活中進行各種單位的換算,并感受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第六種,符號化思想。小學數學中有很多內容均可用符號表示,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掌握不同符號的含義和使用方法,讓學生在面對數學題目時,能夠理解不同符號體現出的不同含義。在數學中運用各種符號既簡單又實用,能夠讓人快速理解符號表達的含義,便于學生交流數學問題,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符號化思想。
第七種,數形結合思想。對于部分小學生而言,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較差,因此在面對數學難題時無法找到解題方法。數形結合是用數字表現幾何圖形,用幾何圖形表現數字的一種方式。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數形結合思想,可以有效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看待數學難題,還能夠用形象的幾何圖形表達抽象的數學知識,提高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解題速度,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方法。
第八種,統計思想。統計思想就是以統計表或表格的形式將數據進行整理,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數據的表現方式。在小學數學中,數學收集與整理、復式統計表、條形統計圖等均體現了統計思想,教師要讓學生掌握如何搜集數據、整理數據并從數據中得出有用的信息。
二、在小學數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意義和滲透現狀
(一)對教師的意義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師將數學思想滲透于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促進教師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幫助教師完善數學認知結構。教師要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首先需要對數學思想有深刻的理解,然后才能夠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因此在小學數學中滲透數學思想,能夠幫助教師準確地認識數學這一學科的本質和內涵,促進教師對自身知識結構的完善和優化,促進教師自身綜合素養的發展。
(二)對學生的意義
在小學數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是為了激發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師傳授的數學知識,還能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精神和方法,實現學生認知結構的同化,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此外,將數學思想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還能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特征,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現狀
教師需要將數學思想融入教學活動中,用數學思想串聯整個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體現數學思想,實現數學思想的有效滲透。但是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過于重視講授基礎知識和數學技能,忽視了數學思想的滲透。教師的忽視會導致教師在教學中雖然花費了很多的精力和時間,但是教學效果一般,學生學習得也很辛苦,甚至會對數學產生望而生畏的心理。導致這一現狀的原因主要有:
其一,部分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沒認真地挖掘教材中的數學思想,還是依照傳統的教學方法,先講解數學概念,然后講解數學公式,再講解例題,這一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有效地促進學生提升數學綜合素養和教學質量。其二,部分小學教師知道教材中隱含著數學思想,但卻認為數學思想對于小學生而言不重要,認為小學生只需掌握如何解答數學題目即可。其三,部分小學教師認為數學思想只是簡單的統計、轉化思想,忽視了其他數學思想,不利于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
三、數學思想與小學數學教學結合的措施
(一)在備課階段確定數學思想
教師在教學前要備課,備課是為了讓教師能夠更好地把握教學節奏,能夠突出教學的重點。教師通過備課能夠充分了解教材內容,深入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數學思想,歸納數學思想,并在教學的過程中將之傳授給學生。但是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接受能力、思維能力有所不同,因此教師要充分根據學生的學科基礎認知選擇合適的數學思想并將之融入教學,從而保障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以及教學目標的達成。在具體的教學中,不同的教學內容會體現出不同的數學思想,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內容體現的教學思想,才能通過教學活動滲透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單位思想。
(二)有目的地滲透數學思想
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數學思想,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思維和知識儲備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意識地滲透數學思想。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滲透數學思想的過程中,不能為了滲透數學思想而滲透,而要注重滲透過程和學生的接受情況,要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通過趣味性的方式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在教師的引導下領悟數學思想。
(三)在數學活動中深化數學思想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主要通過讓學生完成大量不同類型的習題來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鞏固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掌握。雖然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記憶,能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但是對于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沒有促進作用,甚至還會讓部分學生產生排斥心理,讓學生對數學教學產生錯誤的看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將數學思想融入數學活動,在數學活動中深化教學思想,用趣味性、探究性的方式,讓學生在趣味性的活動中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創新、發現問題,并養成數學思維方式,進一步加強對數學教學內容的理解。
(四)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思想
小學生的思維和認知被局限,且其接受能力有限,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己觀察、探索、分析數學思想,體會數學思想的價值,構建系統的知識結構,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和掌握數學思想,實現對數學思想的有效滲透。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不僅掌握了數學思想,還保障了小學數學課堂的系統性和連貫性,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拓展自身的知識深度,讓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數學知識,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進而達成教學目標。
(五)在總結階段提煉數學思想
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總結時,要引導學生總結和整理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學會如何總結知識,然后對學生容易產生混淆的知識點進行針對性的講解。教師在總結的過程中不僅要總結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點,還要提煉教學內容中體現的數學思想,梳理所學的內容,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將數學思想融入數學教學中,不僅是小學數學改革的趨勢,也是培養實踐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夠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思維,加強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師要正確地認識到數學思想應用于數學教學中的價值和意義,可通過備課階段、授課階段和總結知識階段深化數學思想。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探索不同的滲透方式,促進數學思想與數學課堂的融合,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
參考文獻:
[1]段社玲.讓我們乘著新課改的翅膀飛翔——引導學生感悟數學思想和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點滴做法[J].小學教學研究,2014(29).
[2]張昶.經歷經驗積累 滲透數學思想——以“按不同標準分類”教學為例[J].小學數學教育,2015(Z3).
[3]羅燕,李昌勇,寧銳.基于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思想——以“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一課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17(2).
[4]小沙九.探究數學思想、數學活動與數學教學相結合的有效方式[J].學周刊,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