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虹婷
【摘要】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中,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是改革的關鍵,對教育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的內容梳理了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基本概念,并從基于教材,圍繞技能,科學應用教學方法等三方面概括教學改革的原則,并對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實踐做了一些思考。
【關鍵詞】數學核心素養 ?小學數學 ?教學改革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0-0101-02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逐漸進入數學教學。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對于數學教學來說,它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認識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注重在課堂中的滲透,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法,從而真正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數學核心素養。本文將在分析相關理念和意義的基礎上,結合數學核心素養教學改革原則,談談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策略。
1.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基本概述
在數學課上,要注重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的發展。為適應人才發展時代的發展需要,數學課程也需要特別關注學生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其中,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創新意識一般被認為是小學數學教育的核心素養。
當今社會,核心素養是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培養核心素養有助于學生成長和提高學習能力。空間觀念幫助學生發展空間想象力,幾何直觀幫助學生通過直觀的圖形、計算和推理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所有級別和推理級別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其次,在市場環境瞬息萬變的新時代,它可以幫助學生優化整體反應和創新能力。應用意識使學生認識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加深對數學知識的全面理解。創新意識的培養是教育和社會發展對教育的新要求。最后,培養核心素養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育能力,實現師生共同發展。
2.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原則
2.1 基于教材挖掘核心素養的原則。首先,要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必須從教材入手,從教學資源中挖掘培養核心素養的素材。因此,教師應深入研究教材中與數學核心素養相關的要素,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多邊形面積的內容時,在把握教材重點和難點的基礎上,挖掘和研究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和應用意識,并在探索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不僅可以解決數學實際問題,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數學核心素養水平。
2.2圍繞技能訓練發展核心素養的原則。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離不開技能訓練,技能形成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數學教師來說,要從數學的相關概念入手,在探索數學公式、規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實用方法,發展技能,提升核心素養。例如,在分數乘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單要讓學生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還應注意引導學生利用圖示探尋計算的原理,即分數乘法為什么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觀,以及推理能力,同時提升學生計算能力,促進核心素養發展。
2.3科學應用教學方式助力核心素養的原則。盡管教與學的形式不能直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但是創新教學活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自信心,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例如近年來興起的嘗試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等新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自主學習、思考和分析數學問題,將“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主動思考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掌握基礎知識、習得基本技能,積累更多的活動經驗,更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3.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思考
3.1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數學核心素養的含義沒有統一的認識,但事實證明,數學核心素養是一種綜合能力,是能夠正確解決數學中各種實際問題的高級能力。因此,數學核心素質的培養不僅要依靠教師的直接指導,更要通過將學生置于各種實際問題情境中并加以實踐。這里特別強調問題情境的可信度,因為許多小學數學問題都被稱為“問題解決”。事實上,大多數數學問題的“解題”并不是生活中的真實問題,而是為解決問題而刻意設置的虛擬問題。這種類型的數學問題有一個共同點,這就是確切的答案?,F實生活的復雜性往往會導致許多現實問題,雖然這些實際問題沒有確切的答案,但它也告訴我們,可能有不同的解決方案和方法來解決問題。
現實問題情境需要數學問題和現實生活的有機結合。教師需要關注社會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問題,并在課堂上創造現實世界的問題情境。只有真正的問題才能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學習的目的不是解決虛擬問題,而是解決生活問題。還要關注小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詢問學生是否有信心理解問題,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注意自己的想法,幫助他們形成系統的思維方式。只有將學生置于真實的問題情境中,而不是大量虛擬的問題情境中,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3.2 提倡多種學習方式?,F代教育理論表明:直接灌輸知識是不可能培養能力的。培養數學核心素養也是如此。教師教學仍然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但學生也需要通過獨立思考、獨立學習或與周圍學生的交流互動來建立個人知識。自主學習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強調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和批判性思維的發展。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在面臨諸多挑戰時做出各種復雜的選擇并找到他們選擇的有力證據,還可以讓學生獨立監控、確定和布置任務。可以平衡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目標。協作學習也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學習方式。皮亞杰的理論和維果茨基的理論都認為合作學習有助于學生提升和建立更高水平的認知。因此,協作學習是一種有理論支持的主動學習方法。合作學習不僅培養了學生表達數學思想和觀點的能力,而且加深了他們對數學問題解決的理解。
除了上述的學習方式,網絡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通過e?鄄learning,學生可以在家長或老師的指導下從可靠的網站學習數學,并與他人分享所學知識,借助網絡媒體探索數學的新領域和應用,拓展數學學習的視野,學習使用與數學相關的應用軟件,如圖形計算器、電子表格,這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值得老師鼓勵學生嘗試。
3.3整合綜合性的教學內容。為了幫助學生提升數學核心素養,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教學還需要拓展教材,有效利用各種資源,并將這些資源與教材內容合理整合。傳統教學視教科書為權威,教學是唯一的“材料”。其結果是縮小了學生的知識面,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教師的教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數學學習的最終目標是使得人人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獲得不同的發展。教材只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中介,而不是最終目標。因此,教師應首先突破“教材”是教學的唯一素材的觀念,然后利用資源,對教材進行有效整合,將數學與其他學科相聯系,與生活相聯系。例如,在學習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以“神州十二號載人飛船上”的素材整合進教學內容,在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在學習分數初步認識的內容時,將數學與數學發展史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在人類發展文化中的作用,從多元文化的角度理解數學的貢獻和實際需要。教育內容的整合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他們需要具備全球意識和綜合整合能力。
3.4 重視評價,支持學生成長。評價是教育活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評估的目的是幫助教師和學生清楚地了解教育過程的優勢和劣勢,并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建立和完善合理、規范的教育評價機制,是小學數學課程“規范化”的基本方向和要求。在評價內容上,不是單方面關注獨立知識,而是全面、科學地評價學生的數學能力、意識、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核心素質。在評價標準時,還要注意學生與學生人格發展的差異,考慮不同學生發展的多樣性和不平衡性,用不同的量表衡量不同的學生。在評估的重點上,需要注意,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學生能力和意識的發展,運用作品集等形式進行全面客觀的評估。使用評估動機和教學功能來幫助學生獲得學習數學和形成核心數學素養所需的關鍵數學技能和素質。
4.結束語
鼓勵學生形成數學核心素養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培養目標。教師的數學觀點將決定教師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要落實到數學課堂的各個環節。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改變教學方式,體現傳統的教學策略。正確理解核心素養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可以鼓勵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運用數學,形成更加完整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姚雷.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研究[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23).
[2]齊秀美.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外活動的有效開展[J].學周刊,2016(25).
[3]王文彬.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淺見 [J].當代教研論叢,2020(10).
[4]朱祖勇.素質教育與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探析[J].快樂閱讀,2019(16).
[5]馬國臻.學具在教學中的作用與運用[J].安徽教育,2021(6).
[6]歐越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J].廣西教育,2018(13).
[7]陳潔蓮.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之運算能力培養策略[J].學周刊,2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