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愛萍
【摘要】農村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建立原則是革新教學方式、教學理念、英語知識點內容,在構建語言學習氛圍的過程中建立科學的教學環境,有利于不斷豐富農村英語的教學深度。因此,教師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構建平等、和諧師生環境的過程中提高教學質量。基于此,文章就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效課堂? 農村小學? 英語
【課題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小學英語小班化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20〕GHB3983。
【中圖分類號】G623.3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9-0072-02
傳統英語學科教學期間,農村小學階段的英語重視度較低,且對學生的輔導、教育相對較少,可能會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英語教學不全面的現象。由此可見,教師應當秉承“以生為本”的教育思路,設立優質的教學活動及教學方案,關注到學生英語學習情況及課堂的接受現狀,有利于開發學生的英語學科綜合素養及學習能力。
一、“高效課堂”的構建原則
1.興趣性原則
在農村學生小學英語教學期間,教師應當了解到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特別是英語學科在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常用,可能會給予學生一個錯誤的認知。因此,教師應當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體驗感知、理解分析的過程中感受到英語語言的學習技巧,激發起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也能提升學生的學科學習動力。所以,“高效課堂”的構建目標就是要將英語課堂作為基礎,了解到學生的學習現狀、學習情況及學習能力,為其滲透優質的學科思想[1]。
2.寓教于樂原則
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中進行體驗式學習,可讓學生快速融入到英語知識點的理解過程。因此,教師應當采用游戲教學的模式,讓學生在具體的游戲中進行學習體驗,思考英語字母、英語單詞、語法、常用句式的使用場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朗讀、閱讀、寫作習慣,也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匯編英語學科內容,可提升學生的英語想象能力。
二、農村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教學的困境
1.英語教學設施使用問題
農村地區英語學科教學期間所使用的教學設施不合理,如多媒體技術、知識點滲透、教學輔導內容不合理時,特別是部分學校仍然采用“宣講式”教學模式,可能會導致“互聯網+”教學模式無法正常推進的情況[2]。另外,硬件設施投入、支持不合理,也會導致農村英語教學質量推進方面的問題,例如計算機應用不合理的現象。
2.教學模式單一
英語教學過程中,所利用的教學模式相對單一,可能會導致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創新不靈活情況的發生。在此過程中,部分教師占據了課堂的主體,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于詞匯、句法的講解過程,進而導致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另外,若教師沒有在課程中融入趣味性的元素,也會降低學生學習能力、學習積極性方面的情況,增加了農村英語教學的壓力。
三、新時期農村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教學創新及措施
1.重視備課環節,提升教學深度
為了提升農村英語教學的深度及質量,教師應當重視前期的備課環節,從課前導入、課中聽說訓練、課內讀寫練習出發,促使學生在均衡、全面的課堂導入后快速發展。例如在人教版《sports and games》的教學中,首先教師應當整理本課的重點及難點,如grow up、break the record、give up等詞匯,都可進行詳細標注,方便讓學生在課堂內進行具體的體驗與認知。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側重說明“一般將來時”的用法,包括表示將來的詞語,如tomorrow、soon、later等詞匯。同時,教師還可說出“be going to/will be”的表示原則,指導學生自行運用該方式表達一般將來時語法[3]。期間,學生A想到自己將來不會做律師,則使用一般將來時進行了表達,即“I will not be a lawyer in the future.”通過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實際體驗,積極、全面、宏觀地進行思考,可讓學生在指定的情境中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掌握到不同詞匯、語法的應用規則。
2.創造學習情境,打造輕松的課堂氛圍
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農村學生快速融入到英語學科體驗當中,可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人教版《Jobs》的教學中,首先教師可展示出常見的職業及其工作內容,讓學生理解律師(layer)、警察(policeman)、快遞員(courier)、醫生(doctor)、護士(nurse)、出租車司機(taxi driver)等職業,提出“What jobs do you know?”的問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收集相關資料,說出自己對職業的見解。學生A則想到護士的常見著裝,說出“In hospitals, nurses usually wear white tops, white shoes and hats.”在講解期間,學生B中觀看了護士工作期間的視頻,自主提出了關于職業的疑問,“Is she a nurse?”然后教師給予學生具體的回答,“Nurses mainly cooperate with the work of doctors, such as injection, dispensing, etc. The COVID-19 vaccine we received is vaccinated by hospital nurses.”通過在具體的情境中科普相關學科內容,可讓學生具體的對話體驗、交流思考中展開思考。針對于此,教師可設立“Guess what the profession he is in?”的話題,在課堂中打造優質的體驗游戲,指導學生在參與對話中進行交談。在交談期間,學生B、C可分別選定兩種職業,要求雙方結合自己的穿著進行思考,根據具體的提問進行回答與思考。例如學生C利用信息化技術模仿了出租車司機的穿著,于是學生B進行了提問:①Are you wearing a blue top?②Will you drive it?③Are you a driver?④Are you a bus driver or a rough car driver?通過指導學生自行設計提問內容,結合具體的案例進行探討、思考,并根據相關配圖進行具體的理解,有利于全面提升英語授課的趣味性。
3.擴充教學內容,側重思維訓練
為了讓學生緊跟時代需求,教師應當對英語學科內容進行擴充,側重在課程中融入優質的學科內容及學科資源,有利于讓學生更愿意配合在課堂中進行思考與理解,進而開發學生的自學能力。例如人教版《free time》的教學中,教師可要求學生思考“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your free time?”對于這個問題,學生可自行結合自己的生活進行思考。其中,學生A想到課后自己需要做農活,也會適當閱讀一些文章,于是提出“After school, I will help my parents do farm work, and I will read some articles after finishing my homework at night.”為了擴充學生的視野,教師還可拓展英語閱讀資料,如英語文章、英語歌曲、英語名著等。如在《Yesterday Once More》歌曲中,寫出了“Waiting for my favorite songs”“All my best memories”等句子,都寫出了作者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與追憶。通過在英語課堂中滲透的學科內容及多元化的故事元素,可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讓學生帶入的自己的情感,明白英語學習對自己綜合能力提升的作用及意義。
4.利用任務驅動法,創設英語學習任務
利用任務驅動法進行英語學科的指導、教學與創新,可讓學生結合具體的任務進行思考、探究與理解記憶。例如在人教版《animals》的教學中,首先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課本中的重點詞匯,如a lot、basket、batter、fox、wolf等詞匯,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在此,教師可設立以下任務:①一般疑問句怎么回答?怎么變回陳述句?②如何使用“or”詞語?③什么是動詞的“三單”形式?此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利用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體驗式學習,要求學生自主羅列出這些問題的表達方式。總之,教師應當創設關聯性的教學任務,指導學生利用特定的情境進行體驗學習,掌握英語學習的方法及技巧,方便學生在課堂中明白英語知識點的應用方法及應用技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重視打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指導學生快速、深度融入英語課堂中,方便學生在指定的氛圍中學會思考、閱讀、朗讀及寫作,也能在構建和諧學科氛圍的過程中打造優質的英語課堂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倩. 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J].現代農村科技,2019(1):61-62.
[2]許梓怡.故事教學法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英語廣場,2019(1):143-144.
[3]曹建梅.體驗式教學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才智,2019(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