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茹莘
【摘要】生物基于生活,生物的知識本來就來源于生活。生物課堂教學與生活的聯系很緊密,生物生活化將學習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連接,可以將抽象的生物知識還原于學生的現實生活當中,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基礎知識,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生物問題,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初中生物;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7-0123-02
初中生物其涉及的知識層面更多且深度上升一個級別。生物學科的特點為探索性強,思路多樣化,在初中生物的學習中尤為突出,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生物思維的培養,讓學生從學習過的知識以及總結的經驗出發,在生活中利用生物知識解決實際性的問題,將生物問題更加直觀地表現出來,讓學生感受生物具有的獨特魅力,這樣做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對于生物知識學習的熱情與興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所學知識內容,促進學生在生物學習方面更快更好發展。
一、生活化教學對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性
在生物課堂中融入生活化教學,是一種教學模式的創新,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積極性,為生物教學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以下探討生活化教學對于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一)創新教學模式,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物學科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傳統的生物教學只注重知識的講授,課堂內容單調且乏味,缺少生氣,學生們將其以任務去對待,沒能將生物學習變成一種興趣,導致學生很難對其進行知識探索,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隨著新教育改革的推進,教育部門大力號召“創新課堂”的轉變,生活化教學的加入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興趣,抓住學生的眼球,而且,學生將生物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可以讓學生切身感受生物學科的魅力,增加其對于知識的深刻掌握。
(二)輔助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更好掌握知識
生物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生物創新思維的建立,使生物學習可以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增強學生的生物實際應用能力。生活化教學的設立,使學生可以在生活中進行知識的學習與探索,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生物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采用生活化教學的方式進行輔助教學,改變了生物原有課堂的緊張嚴肅的氣氛,學生之間交流互動,在實際生活中進行生物知識的良好運用,進行知識的查漏補缺和補充強化。另外,學生積極投身生物日常生活實踐中,充分發揮動手動腦能力,有利于學生對自身智力開發以及數學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加深對于生物知識層面的認知,為以后更高階段的生物學習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以及良好的思維模式,在學習上層層遞進。
二、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初中生物教學的發展,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及時捕捉學生心理以及教育發展的新動態,不斷進行生物教學課堂的創新與完善,最大限度地保障學生生物學習效率。
(一)開展生物實踐活動
生物教師可以將課堂與實際相結合,開展生物活動,鼓勵學生用生物思維去解決實際問題。例如,用用生物思維模式,自己種植兩盆植物,一盆放在陽光充足、環境適宜的地方,另外一盆置于黑暗環境中,其他種植條件相同,觀察植物的生長周期以及生長狀況,探索光合作用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情況,學生可以通過活動,提升自己在實際生活中對于生物創新思維的運用,不斷培養自身的發散性思維。數學教師應根據自己以及學生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教育模式,不斷創新,打破傳統,帶領學生在奧妙的生物海洋里探索。
(二)增加課堂交流互動
教師在數學課堂的講解中,打破灌輸式教育模式,增加與學生的學術交流互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讓學生掌握課堂的主導權。比如,比如,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課堂教學中,由于“基因”“遺傳和變異”“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等知識比較抽象難懂。在課堂教學中我就舉了大量的生活實例,例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等,由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加以作答,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的性狀和遺傳性等知識點,大大提高了生物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在課堂中增加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觀察并做出思考,發散學生思維,加強與學生的互動,營造了積極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三)開展生活化的生物實驗教學
初中生物是一門理科,實驗教育是學生了解生物學基本原理,獲取生物學常識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初中生物課堂教育中,很多常識內容都與實驗有關,因此學生需要學習生物常識,探索生物的內涵。為了做好初中生物的實驗教育,生物教師應收集日常資源,從實際生活中選取材料,以加深學生對生物常識的理解和認識。比如以《食品中的營養》課堂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通過實驗了解日常食品中的營養,我借助日常食品策劃了一個教育實驗。要求學生從家里帶一些經常吃的食物到生物課上進行食物營養分析實驗。一些學生帶了饅頭、蘋果、牛奶和雞蛋。在對這些食物進行測試的過程中,我向學生介紹了通過實驗測試營養成分的原理:如淀粉和碘溶液融合后的顏色變化、還原糖和班克羅夫特試劑加熱后氧化亞銅的形成、脂肪和含蘇丹紅物質的溶解性、蛋白質測試原理等。通過對這些食物進行分析實驗,學生們知道饅頭含有淀粉,蘋果含有還原糖,雞蛋含有蛋白質。他們對這些食物的營養成分有了充分的了解,對生物課堂教育的常識有了更深的把握,獲得了生物實驗的技能。
(四)借助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
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對情景創設做一個輔助性教學,這種利用幻燈片對學生的視覺進行刺激開展導入活動的形式更容易將學生的專注力集中到課堂的教學活動,而且這種視聽結合的導入方式能夠讓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教師的教學活動也顯得更加豐富。比如,學習“生物進化論”這章內容,初中生物教師就可以通過剪輯一些精彩的短片或者紀錄片讓學生對本節課堂的學習內容產生一定程度的興趣。或者,展示幾張關于生物進化史的圖片讓學生表達圖片所展示的內容,拓展學生對這一方面知識的了解。教師還可以借助一些關于生物進化影像資料,利用視頻帶領學生領略生物學科的獨特魅力。
(五)開展合作學習模式,堅持以學生為主
生活化教學的開展大大激發了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興趣以及探索,充分發揮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生物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在小組中進行分析與探討。教師在生物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時要注意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對于生物知識內容進行合作探討,教師在一旁負責加以引導與糾正,從而使其把握重難點內容的學習以及理解,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習自主能動性,強化對于生物學習的探索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大大提高了生物教學課堂的時效性。
(六)科學分組并安排學習任務,貫徹落實生物實驗開展
教師在進行學生分組時要做到科學合理,一個小組中確保有一個生物成績較好的學生,這樣可以很好地帶動整個小組的生物學習氛圍,規范小組合作學習的行為準則。教師在進行生物教學設計時,應合理化安排問題創設,遵循從易到難、層層遞進的規律,涵蓋從課本基礎內容一直到課外知識延伸,幫助學生梳理生物實驗知識,讓學生能夠對于問題進行思考與探究,培養其生物學習思維,確保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與交流。
綜上所述,生物是一門充滿神秘與奧妙的知識學科,教師應該具備與時俱進的長遠目光,將生物生活化教學理念貫徹落實,從課堂、學生、實踐三方面切入,引導學生常思考,建立生物思維框架,將生物思維與生活實踐緊緊聯系,打破傳統刻板的教學模式,運用新的教學模式與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為培養學生成為創造性思維人才而不斷努力。
(責編 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