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水芳
摘 要:現代化教育理念中,核心素養是學科教學的基本訴求,在此基礎上,初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性成為眾多教師的教學關注點。從教學的角度來說,初中歷史課堂傳授的歷史知識十分重要,探究教學有效性則是現代化教育理念下核心素養培養的命題研究。文章從學生的核心培養的角度出發,針對初中歷史課堂中存在的教學問題展開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措施。期望通過全新的教學方式,為教師的歷史教學和學生的知識掌握提供新的經驗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核心素養;對策
一、 引言
社會發展的前提下,學生的個性化得到關注和發展,在初中歷史學習的過程中模式創新和良好教學成為眾多教師的最新關注點。傳統的歷史教師在課堂上會依據課本的內容籠統地講授基礎知識,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限制了學生的歷史知識運用能力提升。從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角度出發,實現這一內容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態、學習特點開展教學,讓學生獲得具體的成長和進步。那么如何衡量歷史課堂的教學有效性呢?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運用的途徑、方式就是衡量的最佳指標。歷史課堂以講述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為主,讓學生了解到社會發展的進程,因此要從進步和發展的角度教育學生,在課堂中師生友好互動,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進歷史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法,要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并根據編制系統的整合教材,增強課堂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具備歷史知識素養和愛國情操。
二、 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性教學闡述
(一)歷史教學有效性的基本特征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就是實現教學有效性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追求自我成長和進步;學習情感上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被動地學習轉變為主動地熱愛。其教學有效性的最明顯特征為開放性、反思性和適應程度等。也就是要通過開放性的課堂內容讓學生感受到歷史學習的重要性,激發自身的探究精神和想象創造力。而教學反思的重點在于歷史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分析其學習的態度和價值觀念走向,從而做出正確的引導和學生學習規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歷史有效性教學。
(二)歷史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意義
學生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記憶知識的方式基本上是死記硬背,這樣的學習效率不高,同時不科學的學習方式也會影響學生的記憶能力。實現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應該從創新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角度出發,讓學生通過正確的方式記憶歷史知識,提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學習能力。歷史教學有效性不僅要求教師的專業能力,同時還要求教師掌握一定的教學技能,才能更好地監控學生的學習,運用教學策略提升學生成績。從開展素質角度來說,歷史教學有效性的實現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愛國情操,成為有血有肉的中國人。
三、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問題剖析
(一)建立的初期教學目標不明確
歷史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建立的教學目標不貼合實際,落實起來比較困難,這是大多數歷史教師的通病。受到歷史教師建立目標和教學行為不符合標準影響,教學效果一直得不到提升。由于初期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師在引導學生運用學習方法的過程中,不重視歷史反思,僅僅達到了歷史事件認知和記憶,沒有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歷史情感和價值觀培養。針對歷史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應該著重解決。對教學內容統籌考慮,并關注到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新的課程標準,執行科學合理的目標,實現歷史教學有效性的目標。
(二)教學方式過于死板、創新性不足
單一的說教教學是初中歷史教師課程傳授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種教學方式只會讓學生在課堂中犯困,失去課程學習的興趣。不僅如此,也違背了課程改革的重點和師生互動學習、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目標。教師講述,學生聽講的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思考能力,沒有機會深入分析歷史事件背景和事件發生的影響、意義。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的溝通交流不足會讓歷史課堂的學習氛圍變得沉悶,學生容易出現疲憊、困倦的感覺。除此之外,學生復習歷史知識只是重復性地死記硬背,不利于學生歷史學習的長久進步和發展。
(三)初中歷史教材編制不合理
目前國家初中所使用的歷史教材是統一印制的,受到教材作者主觀性的影響,以及每一位教材作者生成的歷史體系不同,因此部分教材編制的思維不清晰,直接影響了學生歷史知識的學習。由于學生通過教材所接觸到的歷史觀點比較片面,會受到觀點影響,形成不正確的歷史學習觀念。歷史教材編制的時效性和客觀性不能完全統一,這也導致學生對于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很難把握,沒有建立體系學習,因此更加不利于學習效率和能力的提升。
四、 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營造生動有趣的歷史教學氛圍
想取得良好的歷史教學效果,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依據學生能力和教學情況設立能完成的科學性目標。作為歷史知識的傳授者,教師一定要保證講述知識的準確性,一旦出現任何歷史性偏差可能會造成十分嚴峻的后果。例如,教師講述《商鞅變法》的過程中,可以先創設了啟發學生思維的問題:“如果你穿越到秦國成為商鞅,你怎樣才能使秦國富強?”“如果你是其他國的君王,會采用什么策略戰勝秦國?”等。情景創設教學的方式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更好地回答問題,一些學生甚至會通過觀看《孫子兵法》思考戰爭策略,積極地投入和討論,在發揮了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同時,也實現了歷史教學有效性的初期目標。
(二)優化歷史課堂的教學方式
依據學生的歷史核心素質培養要求,教師應該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合作的角度出發,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這種優化課堂的教學方式能提升教學的效率,意義重大。為了讓學生從感性認知跨越到理想認知,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開展主題辯論活動,分析歷史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歷史概述和良好的表達能力。例如,講述《工業革命》的內容時,可以事先收集和工業革命相關的資料信息,便于教師在講解過程中擴展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