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夢潔
【摘? 要】中國現代公司治理的核心應是控股股東和中小股東之間利益的平衡。控股股東借助資本多數決規則可以通過合法表面形式將個人意志轉化為公司意志,從而多發損害普通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事例,控股股東基于其享有的表決權有著重于其他普通投資者的地位,但是我國對其法律規制不足,表現在立法并沒有對其權利義務作出特殊規定,對其濫用影響力的行為也存在規制不足,再加上資本多數決天然的缺陷,使控股股東和中小股東的矛盾頻發,不利于公司現代化治理。為緩解控股股東和中小股東矛盾,可以采取立法上明確其權利義務、制約和平衡資本多數決規則、規制濫用影響力行為、增加信義義務等方式。
【關鍵詞】控股股東;資本多數決;濫用影響力;信義義務
1.問題的提出
在全球不同國家地區經濟發展背景下,不同的經濟模式會衍生出不同的治理結構。以英美式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為例,在公司的治理結構上往往更合理、平衡,但在其他大多數國家的經濟背景下,公司治理結構往往出現集中在一個或者幾個控制人手里的現象,由控股股東左右,形成“一股獨大”的結構。
所有權結構是我們研究公司治理制度的重要基礎。LLSV曾進行過關于全球股權結構的研究,在對研究數據進行整合后,他們提出普通法系對投資者權益的保護更全面,因此普通法系的國家更容易形成股權分散的結構。在這一結論下,筆者試圖演示股權過度集中可能發生的損害投資者路徑:股東大會上或者股東會上,股東按照其所持股份或者出資比例對公司重大事項行使表決權,經代表多數表決權的股東通過,方能形成決議。這種資本多數決的表決規則意味著公司中若股權高度集中,控股股東就占據了絕對的話語權,掌握了表決權多數,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憑自己的意志來左右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的決策方向。在《公司法》第37條中規定了股東會職權,股東會按照法律規定股東會擁有對監事、董事的任免權;在《公司法》第46條中規定了董事會的職權,其可以決定公司內部管理機構的設置。由上述規定分析,控股股東可憑個人意志影響董監事、經理的選任,一舉掌控公司決策機關、執行機關和監督機關,在這樣的治理結構下,控股股東侵害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事例頻出,主要體現為信息披露違法、買賣股份違法等行為。控股股東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環節,它所產生的影響主要有內外兩面,對內會影響公司的決策水平和治理能力,對外則會影響普通投資者的利益。當然,在世界范圍來講,并不存在全部絕對股權分散的國家,即使是在英美國家,也有相當一部分股權集中公司,但中國由于自身的經濟發展模式,控股股東的現象更加普遍,控股股東全面掌控公司是我國公司治理的常態。由于集中的股權結構,大股東控制著公司資源支配,為了自己的私利,大股東可能通過關聯交易等方式損害其他股東的利益。對于控股股東侵害普通投資者利益的案例,現實中時有發生,如申華實業股東大會決議案、ST猴王案等,在上市公司中控股股東違法行為的監管力度、處罰力度也不強。
在中國商法學研究會以及各項公司法修改論壇上,有不少學者針對控股股東的法律規制發聲獻策,如何對控股股東的立法模式進行完善以適應新世紀公司法發展的潮流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論題。
2.控股股東的認定及現行規制缺陷
2.1控股股東認定
根據《公司法》第216條(二)的規定:控股股東,是指其出資額占有限責任公司資本總額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總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東;出資額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雖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資額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決權已足以對股東會、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的股東。根據本條規定可以提煉出控股股東的兩個條件,分別為出資或者持股占百分之五十以上、出資或者持股不足百分之五十卻能產生重大影響,兩者滿足其一即可。《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行為指引》對控股股東概念表述和《公司法》是一致的。就外部立法而言,《公司治理準則:分析與建議》第1.10節規定了美國控股股東的概念,《歐盟透明度指令》則是列舉了幾種可以在事實上判斷存在控制關系的情形,包括因表決協議、抵押關系、股份托管、正式協議等情形使表決權增大的事實。
2.2控股股東現行規制缺陷
(1)控股股東特殊地位沒有規定。
在實務中出現很多控股股東虛假出資、關聯交易等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的案例,對于中國公司治理來說,控股股東才是癥結所在。基于控股股東在公司決策、治理中的地位,本應有特殊的專項規定,但反觀我們現行《公司法》,對于控股股東的規定寥寥無幾,未給予控股股東應有的重視,整部《公司法》只提及控股股東三次,分別為對控股股東的概念界定及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關聯交易作出的限制。和一般股東的權利義務相比,控股股東沒有任何特殊之處。上文已論控股股東可以通過表面合法的形式通過多數表決規則將自己意志轉為公司的意志,其地位遠遠重于一般股東,但在義務的配置上卻有所缺失,控股股東并無任何區別于一般股東的權利也無須承擔任何特別的義務。這種現實地位和法律定位上的差距,使得我國公司經營中出現的最主要矛盾就是控股股東和中小股東之間的矛盾。
(2)資本多數決規則缺乏有效制約和平衡。
資本多數決規則本身存在著正當性,其依據股東出資額或者持股情況來確定表決權,體現了公平、合理的運作方式,但是仍需要明確的是法律并不會帶來實質、絕對的公平。在資本多數決規則下,保障的是大多數人或者說是持有大多數股權、份額的人的利益。資本多數決應屬民主的悖論,它不過是擯棄了無效率的一致同意后的次優表決方式,這種多數決的方式也存在以表面合法、民主的方式暗中危害少數人的利益的可能。控股股東擁有絕對的股權優勢,在履行完自己的出資義務后,可以在享受著有限責任的庇護下將個人意志轉變為公司意志從而造成濫用控股股東控制權侵害公司或者少數股東合法利益的結果。對資本多數決的邏輯進行深入分析,可以發現在過程中雖然體現為多數和少數的博弈,但在結果上呈現的是對多數股東意志的全部肯定和對少數股東意志的全部否定,它的結局是多數即全部權利,少數即無權利,有學者稱其為“權利的淹沒”。[缺乏對資本多數決表決方式的有效制約和平衡,控股股東濫用其控制權,少數股東在非自身意志下接受和服從,違反了股東平等原則。
(3)缺乏對控股股東濫用影響力的規制。
我國現行《公司法》中,事實上并沒有對控制股東如何行使其影響力以及濫用影響力的法律后果進行明確的規定。控股股東的影響力體現在其可以通過行使表決權來決定公司重大事項,同時也能通過表決權的延伸來控制管理者,從而擁有對公司經營事實上的影響力。《公司法》第21條規定了控股股東違反規定對公司承擔賠償責任,這條規定的實質是禁止控制股東不正當行使其對公司的影響力(關聯關系)。從21條的字面來講,只有公司才能就控股股東不正當利用影響力的行為要求其承擔責任,而在《公司法》第20條中,控股股東濫用股東權利造成損害結果時應當向受損害股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控股股東不正當利用影響力這樣的立法結構難謂公平和合理。
3.現代公司治理下控股股東規制路徑
3.1明確控股股東的特殊地位
要建立起成熟的公司治理體系,完善對控股股東的法律規制是重要的一步,要以明確的表述確定控股股東的權利和義務,才能使中小股東權益在被侵害的情況下有正當、更優的追責機制。對于控股股東的權利,“一股獨大”現象并不是我國的專屬,股權集中具有廣泛性,同時控股股東掌權也具有歷史文化背景因素,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況且控股股東掌權并不是只有反面,作為公司的實際控制者必然投入比其他中小投資者更多的經營熱情和精力,基于此,可以在法律上明確其特殊地位,正面的肯定同樣也是正面的限制,有學者提出可以大膽設想控股股東的股東會職權代行機制,即在某些特殊情形下,控股股東可直接行使股東會職權而無需召開股東會進行決議,畢竟當控股股東手握表決權可以直接決定一項事項時,股東會決議也不過是一項程序。在對控股股東的特殊權利進行肯定后,就可以對其相應的特殊權利進行特殊的追責,對其獨立作出的決策控股股東應承擔過錯責任。
3.2資本多數決的正確行使
在公司的治理過程中,控股股東利益與中小股東權利保護之間存在著內在的沖突。資本多數決從誕生的那天就帶著天然的不公正,即意味著少數人的話語權被剝奪,但不可否認它帶來的更多正面效應,為了使資本多數決規則運行更加合理,需要對其進行制約和平衡。在內在上,可以由中國人民銀行和證監會等有關部門牽頭,調動中小股東的積極性,使其更好地參與到公司的治理中。在外在上,可以采取合理劃分與行使股東權利、擴大表決回避范圍、設置資本多數決的例外情況等手段。在合理劃分與行使股東權利方面,對于何謂股東重大權益,可以由最高法頒布司法解釋或者統一裁判規則,從而明確不可通過股東會決議等形式進行處分的權利類型;在擴大表決回避范圍上,可以針對重大關聯交易、重大財產處分等可能損害公司經營或者中小股東合法權益的事項作出特殊規定,使有利益關系或關聯關系的控股股東不得參與表決;就資本多數決的例外情況,《公司法》規定了資本多數決的適用情形,同樣可以在立法上針對特殊情形作出排除性規定。
3.3濫用影響力的正確規制
雖然《公司法》實際上沒有對控股股東濫用影響力從而侵害中小股東合法權益的行為設置特別條款,并且中小股東若能證明控股股東主觀上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也能按一般賠償責任來追究控股股東。由于控股股東地位的特殊性,應將其濫用影響力的行為定為法定責任,在法定責任的框架下,不需要中小股東舉證證明,減輕了中小股東維權的難度。并且要厘清追究控股股東責任的理論基礎,我國是在立法上直接進行規制,而日本則是通過規定經營者責任實現間接規制,一方面肯定我國采用直接規制的理論,另一方面也要思考像日本之類的采用間接規制的意義,運用比較法視野,正確安排好濫用影響力的立法結構。
3.4為控股股東增加信義義務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曾通過一則判例明確大股東擁有控制公司經營的能力,這種控制權行使時信義義務就產生了。控股股東無論是以股東身份直接施加影響,還是通過其控制的董事、高管間接施加影響,法院均要求控股股東善意地行使其權力,以不壓制小股東的方式行使其權力。反觀我國《公司法》,主要規定了董事、高管的信義義務,未及于控股股東,但學界早已存在讓控股股東承擔信義義務的呼聲。為控股股東增加信義義務具有法理基礎,首先《公司法》以有限責任的立場分割開控股股東和公司,這種法律上的人為劃分卻切不斷公司和控股股東之間的事實聯系,控股股東握有公司控制權就應當承擔更大的法律責任,否則必然濫權。其次,依據實質正義理論,對控股股東附以信義義務符合對法律的追求,和控股股東的實際控制力和影響力相匹配。最后,這種信義義務也有著民法學和公司法學上的依據。公序良俗原則、權力濫用理論、股東平等理論等都是控股股東誠信義務發生的根據,為控股股東誠信義務的發生提供了理論根據。《公司法》可以對此明文規定,比如“控股股東不得違反信義義務,濫用其權利,侵害公司和其他股東的利益”。
4.結論
我國《公司法》已走過近三十個年頭,二十一世紀需要怎樣的《公司法》不斷地被學者討論、研究。公司治理制度作為《公司法》的支柱之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現代化的公司治理會更好地推動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控股股東的規制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內容,控股股東和其他普通股東在形式上地位一致,但實質上,在公司經營管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甚至控制全局的作用,但是其主體地位沒有得到法律的特殊規定,對于其濫用影響力損害中小股東權益也沒有相關規定,再加上資本多數決的天然漏洞使控股股東和中小股東的利益常常失衡。為此我們不僅要立足于大局,也要從細節去發現并解決公司治理中控股股東法律規制的不足,以適應公司現代化治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La Porta, Rafael, Florencio Lopez-de-Silanes,and Andrei Shleifer,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 1999,p.471-517.
[2]王盼盼:《中國公司治理研究簡要框架》,載微信公眾號“會計學術聯盟”2020年8月3日,https://mp.weixin.qq.com/s/Ee53pg2Sfs9IqcYbDo01Gg。
[3]張園園;羅培新:《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違法行為的監管實踐與制度完善》,載《證券法苑》2017年4期,第177頁。
[4] “1.控股股東是指一個人,該人單獨或通過與其他一人或多人達成的協議或共識:(1)持有一家公司發行在外的有表決權的股權證券的50%以上并有權行使這些股權證券的表決權(2)基于其股東的身份通過其他方式對公司的管理或政策或者公司的某項交易或行為實施控制性影響。2.一個人單獨或通過與其他一人或多人達成的協議成共識持股公司中25%以上的發行在外的有表決權的股權證券,或有權決定25%以上的公司發行在外的股權證券的表決的人將被推定為對該公司的管理或政策實施了控制性影響,除非存在另一個人單獨或通過與其他一人或多人達成的協議或共識持有或有權決定更高比例的公司有表決權的股權證券的表決的人。”
[5]趙旭東:《公司法修訂中的公司治理制度革新》,載《中國法律評論》2020年3期,第119頁。
[6]吳民許:《控制股東義務基礎的比較法研究》,載《河北法學》2007年12期,第133頁。
[7]林鶯:《比較法視野下的控股股東法律規制研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5年博士學位論文,第71頁。
[8]趙旭東:《公司治理中的控股股東及其法律規制》,載《法學研究》2020年4期,第92頁。
[9]《公司法》第二十一條:“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違反前款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10]朱大明、行岡睦彥:《控制股東濫用影響力的法律規制——以中日公司法的比較為視角》,載《清華法學》2019年第2期,第68-86頁。
[11]《公司法》第二十條:“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 公司股東濫用股東權利給公司或者其他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12]蔡一博;王殳昊:《資本多數決修正的新路徑》,載《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年4期,第86頁。
[13]楊靖;裴悅君:《論公司資本多數決原則的規制》,載《法律適用》2011年11期,第66頁。
[14]胡光志;楊署東:《信義義務下的美國小股東保護制度及其借鑒》,載《法律科學》第2008年第6期,第97頁。
[15]馮果;艾傳濤:《控制股東誠信義務及民事責任制度研究(一)》,載中國民商法律網2002年12月2日,http://old.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8975。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碩士教育中心? ? 上海? ? 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