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榜進
【摘 要】很多教育者多年的經驗證明,激發和發揮學生積極性都能夠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有效性,進而打造高效數學課堂,有效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朝好的方向發展。對此,筆者基于新課改和教學經驗,分析了如何在小學教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積極性;問題分析;教學措施
學生基礎差及各項能力不足、教學方法單一老舊、學生主體地位沒有實現、老師綜合素質不高等,是導致小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難以提升的關鍵性原因。所以作為小學數學老師,不但要重視學生積極性的發揮,還需要不斷完善和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以便于高效小學課堂和趣味性小學課堂的構建,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及趣味性,進而調動數學學習積極性。基于此,下文先分析了影響學生積極性提升的重要因素,然后在該基礎上分析了發揮學生積極性的重要性,最后探討了發揮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措施及方法。
1.影響學生積極性提升的重要因素
1.1部分學生的數學基礎差
很多小學生年齡都在5-10歲之間,本身學習經驗少,加上接觸數學的時間短,所以很多數學基礎知識體系還沒有得到完善,相應的數學應用能力、綜合能力及思維能力等也處于較低水平階段。這使得很多學生在遇到重難點知識及抽象概念時都出現了無法理解的現象,打擊了學生積極性,進而影響教學質量提升。
1.2教學觀念及方法老舊落后
首先,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老師依然將教學重難點放在理論知識講解上,對于實踐性、趣味性數學課堂教學則選擇性忽略或者輕視,使得學生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和學習不到有用知識,進而打擊學生興趣和積極性,并阻礙學生實踐能力提升;其次,調查發現,有超過40%的老師還在使用“黑板+粉筆+課本”的古老教學方法,并且課堂上一直以主體身份向學生灌輸知識,這與新課改下的“以學生為主”原則不符,打擊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時,很多老師直接在黑板上用粉筆寫出“除法”的概念,然后讓學生對照背誦,而對于“除法的性質及應用”則沒有詳細講解,直接讓學生通過練習題去認知,這會使剛接觸“除法”的學生感覺到學習困難,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數學學習積極性。
1.3學生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實現
上文已經提到,很多老師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并沒有堅持“以學生為主”原則,數學課堂中學生依然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盡管灌輸式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鞏固學生數學基礎,但卻不利于學生數學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及核心素養培養,長期以往就會讓學生感覺數學學習的枯燥乏味,從而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及積極性。
1.4老師專業能力及綜合素養有待提升
首先,調查發現,部分小學數學老師是從其他崗位上調整過來的,并非科班出身,所以他們的數學專業知識水平及專業教學能力有限;其次,部分老師雖然畢業于教師專業,但因為是直接從高校聘用的畢業生,所以在教學經驗上非常缺乏,不利于教學方法的創新和高效應用,從而影響學生積極性提升。
2.發揮學生積極性的重要性
2.1能夠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及控制能力
發揮學生積極性能夠幫助學生挖掘數學學習樂趣,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數學,從而自發的學習數學,提升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另外,學生積極性的發揮還能夠彌補學生經驗少等不足,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控制好自己的學習方向,強化控制能力。
2.2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及綜合能力
首先,發揮學生積極性需要老師根據學生實際制定針對性及實踐性教學方案,才能保證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性,從而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其次,要想激發學生積極性老師就需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并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和豐富生活經驗,以保證教學過程中能夠輕松自如的列舉生活實例,從而增加課堂趣味性,激發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在積極性的驅動下不斷完善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和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綜合能力。
2.3促使老師基于實際創新教學模式
為激發學生積極性,很多老師會在傳統教學方法上引進游戲、情景、問題和小組合作等等教學模式,以完善和創新傳統教學方法,這些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小學數學課堂趣味性,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數學學習質量同時得到提升,還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解題能力等。
3.發揮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措施方法
3.1基于“學生為主”原則,轉變數學教學觀念
首先,要摒棄不利于學生積極性提升及實踐能力培養的灌輸式等教學觀念;其次,重視和關注小學數學實踐教學,并在堅持“以學生為主”原則的基礎上,留取更多時間及空間給學生學習,為學生創造良好自主學習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積極性,促使學生不斷提升自己的數學實踐能力及綜合素養;最后,堅持“公平、公正”原則,不管是基礎好、基礎差的學生,在提出問題時都要認真解答,并耐心指導他們找到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激發學習積極性和強化學習自信心。
例如,在教學“統計”相關知識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統計不同班級的學生人數,并比較不同班級的男女人數,然后引導學生總結哪個班級總人數最多、哪個班級男生人數最多等。通過這種自主探索式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從而調動學生探索欲望及積極性,使得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強化學生實踐能力。
3.2創造情景教學環境
首先,深入研究教材內容,方便確定合理性教學內容及目標,然后在該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通過網絡等途徑收集各種情景教學資源,以保證情景教學的針對性,激發學生興趣;其次,注意導入問題、故事、游戲等,以構建趣味性情景課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趣味性學習環境中體會數學學習樂趣和感受數學魅力,激發學習積極性;最后,情景課堂構建過程中需要注意層次性,即不同層次學生要采取不同情境教學方法,以針對性激發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有效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及效率。
例如,在對《找規律》相關知識教學時,可構建游戲情景課堂,如先將五顏六色的書放在桌子上,并按照綠、黃、藍……的順序放置,其中一本書的前部分放了一個杯子,書的右側放了一盆花,然后讓學生回答:桌子上有幾種物品?如果將花和杯子拿走,書的顏色順序是什么?等問題。
以上案例應用到了問題情景,即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性和探索欲望,強化學生數學應用能力。
3.3合理使用多媒體
首先,要重視多媒體,并熟練掌握多媒體的圖像功能、視頻功能等,以便于制作出高質量的PPT及微課教案;其次,要學會利用多媒體簡單化、形象化和直觀化重難點知識和抽象概念,以降低數學學習難度,從而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質量及效率;最后,引導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利用網絡實際相關學習資料,然后仿照老師的PPT,制作簡單的學習PPT(需要在家長和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以激發學生積極性,然后在該基礎上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時,老師可以直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PPT展示各種長方形,以及長方形與其他圖形的比較示意圖等,以給學生視覺上沖擊,激發學生積極性。然后逐漸導出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S長=ab,注:ab為鄰邊長,即邊長×寬),讓學生通過圖像展示理解和記長方形面積相關知識及計算方法。
3.4開展小組合作,樹立良好師生關系
第一,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層次性小組劃分,如A(基礎好)、B(基礎一般)、C(基礎差)三個小組;第二,設置課堂分析任務,并分配給不同層次小組的學生,讓學生自主探討;第三,老師要參與各小組討論中,以及糾正各小組學習問題,以促進師生互動和激發學生積極性,最終樹立良好師生關系,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加減混合運算”時,可以直接向不同小組的學生布置練習題任務,如100+20-30=?80-20+50=?65+15+(80-7)=?等,然后經過小組合作探討后,不同小組都得出了100+20-30=90,80-20+50=110,65+15+(80-7)=65+15+73=153的正確答案。既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又強化了學生數學計算能力。
此外,還需要盡可能引用生活實例,激發學生積極性及探索欲望。例如,教學“小數乘法”時,可舉“買菜”生活實例,讓學生通過計算不同食材的價格,來加深對小數乘法的理解和記憶,如白菜單價為3.5元/斤,請問買2斤需要多少錢?等生活問題,很多學生經過簡單的計算后都得出2×3.5=7元的結果,強化了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
4.結束語
小學數學一直都是義務教育初始部分,更是現代教育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質量提升在現代教育持續發展中起到不可代替的促進作用。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上被引進了很多新型教學模式,完善和創新了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增加了小學數學課堂趣味性,激發了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及積極性,最終提高了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及效率。因此,上文基于學生積極性影響因素及發揮積極性重要性的了解,從教學理念、創造情景教學環境、合理使用多媒體等方面分析了如何發揮學生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徐新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積極性的探析[J].新課程·上旬,2019,(3):198.
[2]徐小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積極性的探析[J].神州,2018,(33):97.
[3]曾麗芬.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積極性的探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46):25.
[4]何厚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積極性的探析[J].南北橋,2018,(21):150.
[5]王順琴.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積極性的探析[J].中外交流,2018,(36):152.
[6]鄭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積極性的探析[J].中外交流,2018,(11):237.
[7]杜海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積極性的探析[J].中文信息,2019,(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