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
2021年伊始,全面禁止廢紙進口政策正式落地施行。雖然中國包裝紙產業對這項政策的適應和調整早已開始,但是政策對產業發展的影響仍在持續且仍未定局。在過去兩年中,除了面臨原料政策因素帶來的變革性挑戰,中國包裝紙產業鏈還要應對如終端消費增長放緩、中美貿易摩擦、垃圾分類回收、新冠疫情爆發等諸多“灰犀?!焙汀昂谔禊Z”事件。
對于處于產業鏈上下游的廢紙回收端、造紙端以及包裝加工端的企業來說,面對如此復雜的行業變局,可能很難像過去那樣憑借單一企業力量或環節有效解決遇到的問題。以外廢完全禁止進口為例,雖然政策直接指向造紙企業,但是影響范圍已擴大到了產業鏈上下游。
1 國內廢紙回收量逆勢增長
根據Fastmarkets RISI數據顯示,2016—2019年期間,中國箱紙板和瓦楞原紙(以下簡稱箱板瓦楞紙)產量年均增速約0.7%,而同期國內回收紙供應量年均增速達到了4%(見圖1)。導致二者之間顯著差異的最關鍵因素就是國外廢紙進口量逐年減少。
在數據之外,隨著國內回收需求的增長以及國內垃圾分類政策的推進,國內前端廢紙回收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方面,更多的新進入者進入廢紙回收領域,包括下游紙廠、環境衛生整體方案處理企業等。另一方面,過去前端單點割裂的體系也逐漸向全程分類規范管理體系轉變。
2 再生漿進口成為市場熱點
此前,美國回收廢紙一直承擔著為中國包裝紙生產提供優質纖維的功能,在進口量下降乃至如今完全停止后,僅依賴于國內廢紙回收量的提高,無法解決國內包裝紙生產缺乏優質纖維的需求。因此,紙廠除了積極在國內拓展回收端渠道之外,也在尋求其他的優質纖維補充渠道。再生漿由此成為市場關注熱點。
所謂再生漿,即在海外將回收廢紙進行初步加工,以干漿或濕漿的不同形式進口到中國市場。由于經過了再加工處理,再生漿一方面可以擺脫固廢的缺點,另一方面又保留了海外回收紙中的優質纖維成分。雖然經過額外工序再加工會造成一定的生產成本增加,但從再生纖維可持續循環角度來看不失為一個有效解決方案。
根據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再生漿進口量同比增長超過24倍,2019年同比增長超過210%,2020年前三季度累計進口量同比增長約136%(見圖2)。再生漿進口除總量增長之外,來源地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從2018年集中在越南、中國臺灣等少數區域,到2020年擴大到老撾、馬來西亞、美國、泰國、緬甸等眾多國家和地區。
從目前已公布的信息來看,未來一兩年海外再生漿項目依然是市場投資熱點之一。投資方除了包裝紙生產商之外,還有相當部分是此前行業中的貿易商、回收商等。
3 本色漿需求增長
在尋求優質纖維的過程中,包裝紙生產商也將部分需求轉向了本色漿市場。根據海關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本色漿進口量75.7萬t,同比增長35.8%(見圖3),這樣的增速在以前是非常罕見的。而且據觀察,這些本色漿采購增量大多流向了包裝紙企業。

4 國內其他原生纖維投資增長
除了尋求進口纖維的補充之外,國內很多企業也在嘗試國內投產配套一些原生纖維項目,包括半化學漿、本色漿、秸稈漿等(見表1)。通過多渠道、多品種共同解決包裝紙生產中的優質纖維缺口問題已成為行業共識。
5 箱板瓦楞紙進口量激增
禁止廢紙進口的政策給產業鏈帶來的變化不僅在前端的廢紙回收和中游造紙企業,處于行業下游的包裝加工企業和終端消費企業,也在采取積極措施緩解包裝紙因原料問題導致的成本增長壓力。
在2017年之前,進口到中國市場的箱板瓦楞紙主要集中在高檔??堖@個細分領域。但是從2017年外廢政策公布后,可以看到,國內下游的加工包裝企業以及終端企業對進口再生箱紙板的需求飛速增長。
以2020年前三季度為例,據海關數據,我國瓦楞原紙進口量累計約273萬t(見圖4),同比增長約177%。在經歷了3年的市場消化適應之后,瓦楞原紙進口依然保持如此高的增速,可見下游需求之強勁。
6 產業鏈共生發展建議
從產業鏈正在發生的眾多變化來看,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協作性要求大幅提升。但是從中國包裝紙產業鏈自身特點來看,上下游企業的協作天然地存在一大助力和一大阻力。
助力在于產業鏈環節少,運營效率較高。中國包裝紙產業鏈主要由廢紙回收、造紙、包裝加工三大環節組成,上下游環節之間貿易商比例相當低。這一特征意味著產業鏈內部運作效率比較高,協作潛力也比較大。
阻力則主要在于當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呈現出典型的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球結構。這意味著處于中間環節的造紙企業,在產業鏈中無論面對它的上游還是下游都處于一個比較強勢的地位。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橄欖球結構主要有兩方面客觀因素:首先,廢紙回收企業和包裝企業一端連接造紙企業,另一端則連接著跨度廣泛、區域分散的各種類型企業和消費者。其次,無論是前端的廢紙回收,還是后端的紙箱紙板都具有規格繁多、單位價值較低、不適合遠距離運輸的特點。

針對產業鏈的特點以及當前面臨的變局挑戰,從3個維度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產業鏈上下游要提升相互之間的協作意識。與其將利潤焦點著眼于上下游環節之間的比例分配,不如處于不同環節的企業共享協作效率提升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對于這個方面,處于產業鏈相對強勢地位的造紙企業可能更應關注。
其次,鼓勵產業內整合。產業內整合不僅包括提高各個環節自身的集中度,還包括企業進行上下游的整合。近幾年產業當中已有一些企業在嘗試這條路線。例如造紙企業更積極地參與把控前端回收,也逐步地往下游發展進行包裝加工。同時,也有包裝加工企業參與回收以及造紙等上游環節。與歐美成熟市場相比,中國包裝紙產業鏈的整合度依然較低,整合度的提升也將有助于提高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協作效率。
最后,全產業以終為始,建立終端消費思維。在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經濟模式之下,包裝紙產業的終端消費市場也正在發生著很多革新轉變。例如限塑令升級、商品供應者的包裝物回收責任制、消費下沉、生鮮電商興起等。在關注產業內自身格局變化的同時,包裝紙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也應著眼于終端消費的變化,提前做出相應布局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