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靜?許靜
摘 要:隨著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職業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得到了重視。而課堂教學作為中職院校育人的核心,目前存在諸多問題。本文通過廣泛調研,總結梳理了當前中職課堂教學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并深入分析其原因,提出了改進策略。
關鍵詞:中職學校 課堂現狀 策略研究
課 題:本文系2019年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中等職業學校課堂教學管理創新研究(課題編號:2019497)研究成果。
課堂管理是教師為了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對課堂中的各種教學因素及其關系進行協調、控制,使之形成一個有序的整體,保證整個課堂管理質量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作為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既要“教好”,也要“管好”。因此,立足中職課堂教學管理的組成要素,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和優化策略,從而提高課堂育人質量,成為當前職業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中職學校課堂現狀
(一)學生層面
大量研究數據顯示,部分中職學生文化基礎比較薄弱,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較弱,難以適應專業課程的學習。中職學生又正值青春期,自控能力差,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因此各種課堂問題隨之顯現,如遲到、交頭接耳、頂撞教師、看課外書、睡覺、玩手機等。
(二)教師層面
教師在課堂教學管理中也存在多方面的問題,如有的教師認為,學生調皮搗蛋屬于正常現象,只要沒有嚴重影響課堂,可以視而不見;有的教師雖然有解決課堂問題教育引導學生的想法,但方法簡單、措施缺乏針對性,課堂管理效果欠佳。
二、原因分析
很多時候,教師把課堂管理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歸功”于學生,但大量事實證明,導致學生出現課堂不良行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學生
由于文化基礎相對薄弱,難以適應當前的學習環境,中職學生普遍存在學習興趣不高、自主學習能力差、學習動機不明確、職業生涯目標模糊等一系列問題。
另外,隨著網絡智能設備的普及,QQ和微信聊天、網絡游戲、抖音小視頻等,在枯燥乏味的課堂中吸引了學生眼球。正值青春期的學生難以抵制網絡的誘惑,長此以往,失去了對玩手機行為的控制,甚至會產生癡迷形成“手機依賴綜合征”,對身心造成較大影響。
(二)教師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行為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應從自身來找原因,例如,有的教師不拘小節,沒有做到為人師表;有的教師缺乏責任感,面對課堂上的各種違紀行為視而不見;有的教師教學方法不當,面對學習基礎參差不齊的學生,采取“滿堂灌”的方式自演自說,缺乏課堂吸引力,缺少與學生的溝通、互動,不注重教學效果,甚至對教學過程中的錯誤不予糾正和反思;有的教師課堂駕馭能力差,對突發性的課堂問題處理不當,嚴重影響課堂教學。
(三)家庭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主要環境,是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主陣地。因此,家庭教育缺失也是學生產生課堂不良行為的直接因素,或者說課堂不良行為的本身也是家庭問題行為的延伸。有的學生家長因自身文化程度偏低,教育觀念不夠成熟,教育方式較多傾向于放任型、溺愛型或專制型等,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孤僻冷漠、行為粗暴。
(四)社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大力支持職業教育發展,要求各地做到“職普相當”。但客觀地講,對職業教育存在偏見仍是當今社會存在的較普遍問題,“后進生”的代名詞無形中給中職學生造成了較大的心理負擔。
另外,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大部分學生有多種途徑接受有關政治、倫理、價值、消費、交友等各種信息,各種網絡資源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內心世界,誘發各種課堂不良行為。
三、對策及建議
(一)加強師生溝通交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教師不僅是學生的“良師”,更是“益友”。教師既要有師者威嚴,也要像朋友一樣和學生交流溝通,通過語言給予學生關心、理解、尊重、認可,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當學生出現課堂不良行為時,教師要及時制止、正確引導,通過交流溝通,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并樹立正確的“三觀”。
(二)培養學生自律能力,建立良好課堂秩序
學生是行為主體,教師應使學生自覺自愿地參與課堂管理,積極采納學生的建設性意見,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管理的積極性,并在課堂管理過程中進行檢查和反思,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保障教學活動有效進行。
(三)優化教學環境,打造溫馨教學環境
教室環境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師生的行為和情緒。溫馨的教學環境包括寬敞明亮的教室、整齊擺放的課桌、清潔干凈的地面、豐富的班級文化創設等。教師可通過如下方法打造溫馨的教學環境:一是合理安排學生值日,確保教室全天候清潔;二是搞好班級文化建設,組織學生創建宣傳欄、作品墻等來展示班級文化,讓濃郁的文化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根據不同專業、學科的教學需求,適當地變換桌椅的擺放形式,如模擬企業崗位,這樣能夠促進學生的課堂互動,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
(四)活化教學過程,激發高效教學行為
1.建立和完善科學的課堂教學評價系統
教師通過科學、完整的課堂教學評價系統,可隨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也可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并進行鼓勵,充分發揮激勵作用。
2.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組織適量、難易適中的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并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增加課堂趣味性。教師可利用多種媒體技術開展信息化教學,將傳統教學中難以理解的問題通過微課等方式進行立體、生動呈現,以此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強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受和體驗。
3.深化校企合作
隨著市場經濟結構的調整,職業院校生存發展的內在動力源于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需要。通過學校和企業合作教學、讓企業師傅進課堂,提升人才培養的實用性和實效性,在讓學生親身感受一線企業崗位內容的同時,通過傳幫帶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減少學生課堂不良行為的發生。
四、小結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要求的提高,中職學校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勢在必行,而優化課堂教學行為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石。課堂管理是中職教育的永恒話題。
對學生而言,應制定職業目標,明確發展定位,重塑學習信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減少課堂問題行為的發生;對教師而言,應引入新的教育管理思路和教育管理理念,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資源,為學生構建一個愉悅的課堂環境;對家庭而言,應注重家校共育,反思自身問題,與孩子共同成長進步;對社會來講,應重視校企合作,多方發力,共同推進職業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顯德.課堂秩序[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李曉霞,蘇米爾.關于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的思考[J].職業,2015(21).
(作者單位:聊城高級財經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