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增欽
摘 要:分層教學是指面向全班學生、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知識體驗的一種有效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應根據學生各自心理發展特點、認知水平,確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同時采用適當的教學進度,通過設計針對性的分層練習和測試,促進每個學生在最近發展區中求得最佳的發展。文章主要從初中英語分層教學的原則存在的問題以及基于城區學校學生提高優秀率的分層教學策略,從這三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初中英語;城區學校;分層教學
一、 引言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與落實,教學更加關注的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萍嫉陌l展、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對英語學習產生了更多思考。從初中英語的教學特點出發,如何有效結合時代發展為學生提供更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是英語教師關注的首要問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科學,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是極高的。從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需要教師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環境,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勇攀高峰。初中英語脫離于小學英語,需要學生能夠在興趣的基礎上實現能力的提升,充分發揮語言的溝通作用,教師所提出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采用分層教學,教師根據不同能力階段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和提升,確保學生在不同能力層的提升和發展,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 初中英語分層教學的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在教學改革中,需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教學目標、方式等的確立,都是從學生的需求出發,所確定的方案,是為學生創設認知環境的過程。因此,在初中英語分層教學中,教師也需要關注到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選層、動態調整,充分保護學生自尊心和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夠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實現自我認知和提升。主體性原則,將學生真正置于學習環境之中,讓學生主動審視自我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
(二)層次性原則
層次性原則,是分層教學中核心原則,也是教師最需要關注的原則之一。現如今的教學基本上都是大班教學。他們不但存在學習能力上差異,而且在不同時期存在差異的程度也是不盡相同。這些差異性的出現,迫切需要教師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們的知識、能力層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活動。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反饋的學習情況,進行學習內容和方式的調整,及時靈活地安排自身的教學活動,使各類學生都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得到相應的幫助,實現自身發展。
(三)發展性原則
每一個學生都是處于不斷發展之中的,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是能夠在良好的教學環境中實現自我能力提升的。因此,對于教師來說,一方面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而另一方面便是需要對學生采取針對性的矯正策略。從學生的發展層次出發,對他們的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及時的調整,將他們放在合適的位置,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提高。發展性原則,讓分層教學始終處于不斷的變動之中,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調整自身位置,使其處于最為合適的狀態,在自己的“舒適區”實現不斷發展。
(四)針對性原則
分層教學,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出發,有針對性的教學。在分層教學中,一般是分為三個層次。低層次,采用“低起步、多鼓勵”的原則,讓學生能夠有信心學好英語,從心理層面藐視英語,不要有畏難情緒;中層次,“慢變化、多練習”的教學原則,讓他們能夠在夯實基礎的同時,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實現自身能力的提升;高層次,采用“小綜合、促能力”的方法,不斷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在不同能力階段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目標,在最近發展區開展的教學活動,能夠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
三、 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有待改革
初中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處于初級階段,學生實現從興趣到能力的轉變,這一階段學生需要大量接受英語知識,在組建自身的知識體系。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大量的教師忽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盲目的開展教學活動,不能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大大降低了英語學習效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中,教師只關注信息的傳遞,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別是接受能力。在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迫于升學壓力,仍舊會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有限的課堂中拼命地塞給學生知識,這不利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未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學思想落后的問題是普遍存在的,也是教師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需要關注的。畢竟,教學理念指導著今后教學過程的開展和提升。
(二)教學方式有待完善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對英語知識的運用能力,也就是更為關注學生的書寫能力,而忽視了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讓英語學習成為一駕跛腿馬車,不能快速前進。首先,在教學內容上,只關注英語語法、單詞的學習,將英語簡單停留在背誦階段,所接受的知識也停留在課本階段。缺乏綜合能力的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較為薄弱。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盲目追求教學進度,未能關注到學生的學習成果,這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是極為不利的,大大降低了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初中英語學習,是建立在聽、說、讀、寫能力綜合能力的提升上,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體系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處于良性循環的學習方式,才能夠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穩。
(三)評價方式有待提升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中國的不斷推行,越來越多的家長與教師意識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性,迫切要求更為全面、系統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在改革教學方式時,教師也需要對教學評價做出相應的改變,讓學生的視野放得更為長遠,不再片面追求學生書面成績的提高。當前的英語教學評價中,教師僅僅是針對基礎知識以及書面答案的評價,未能關注到學生的聽說能力,而這也是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教學評價在一定程度上會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式,只有教師開展全面性的評價,才能夠引導學生從各方面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