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羨
【摘要】隨著當前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信息技術已經逐步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當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也有一定的涉及,在網絡環境下進行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已經成了一個必然的教學趨勢,而這種整合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簡化教學難點,更重要的是通過各類教學方式來突出教學重點,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和創新能力,繼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本文主要分析網絡環境下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具體的運用途經和方法。
【關鍵詞】網絡環境;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策略
在學生接受教育的生涯中,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而在新課改進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互動式教學法逐漸走進廣大校園課堂。師生互動促進共同成長不僅是現代教師的教學新價值取向,更是新課堂標準給課堂教學的一個基本定位。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普及,將網絡環境與教學相結合也成了當下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在網絡環境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提升語文教學質量。這種教學模式以計算機為主要的教學工具,充分利用網絡上廣泛的教學資源和便捷的檢索方式。傳統教學中,教師僅僅只扮演著傳授者的角色,即知識的講述者和教學活動的領導者,在整個教學活動當中都擁有著絕對的權威性,甚至會將自己放在教學中心位置,而學生則完全依賴教師的引導。而在網絡環境下的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能夠使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和途經越來越多,教師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但卻能對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進行引導和辨別,讓學生能夠朝著正面積極的方向
發展。
一、通過網絡環境下的互動式教學整合教學內容
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學整合而言,需要將基本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實現教育現代化,提升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水平。除了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語文教學之外,要更加注重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活動的整合,通過兩者相融合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方案。并且,還需要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優勢,進一步擴展教學渠道,打破傳統教學內容的界限,獲取更多信息化內容,將其融入教學環節當中。例如,在《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教學過程中,這篇課文節選自《三國演義》,其中主要人物包含有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等,其內容主要為大都督周瑜命令諸葛亮在三天內造十萬支箭,卻故意命令工匠拖延時間,以此來處罰諸葛亮。而諸葛亮則在大霧天利用草船騙取對手曹操的射箭,實為草船借箭。單從這一故事而言,教師很容易讓學生理解這篇課文的意思。但是這篇文章屬于一篇節選,在故事情節和因果關系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這些問題并進行提問,之后再一一進行解答,從而提高課堂的互動性。比如,周瑜和諸葛亮之間的矛盾、曹操的人物性格、諸葛亮的人物設置等,學生在讀完這篇文章后心里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周瑜為什么要害諸葛亮?文中主要人物之間的關系是什么?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來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讓學生能夠盡可能地了解《三國演義》的相關知識,最起碼要讓學生厘清本文人物的關系。首先,諸葛亮、周瑜分別歸屬于東吳和蜀漢,兩者陣營不同,也是出現矛盾的核心因素。其次,曹操生性多疑,諸葛亮足智多謀,這是草船借箭能夠實現的前提所在。在這種教學方式下,不僅拓寬了學生的學習渠道,同時還能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優勢,讓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全面化。
二、通過網絡環境下的互動式教學進行角色扮演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傳統的教學活動對學生的指導能力有限,因此在當前科技發展背景下,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打破原有教學材料的束縛,開展多樣化的信息傳達方式,通過信息技術來改變教學模式[1]。在作文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知識水平不高,見聞較少,從而導致小學生在寫作的時候難以獲得相應的感悟,大部分學生的作文偏離生活,生硬刻板。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通過互動教學來創設相關情境進行角色扮演,使學生能夠增強感性認知,貼合自己的情感世界,讓學生能夠真情實感地進行作文寫作。例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運用互聯網中的相關資料與學生互動,和學生一起進行角色扮演。首先教師先通過互聯網向學生展示《狼牙山五壯士》的相關影視資料,之后再指導學生根據影片中的相關劇情,分別扮演五壯士中的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然后剩余的同學扮演人民群眾以及敵人。通過對狼牙山上這壯烈的一幕進行演繹,使學生仿佛置身于那緊張、激烈的戰場中,切實感受著狼牙山五壯士的英勇和壯烈。扮演結束后,教師讓學生寫一篇讀后感。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在寫作時將會擁有自己的想法及見解,并且在寫作時加入自己的情感,這樣創作出來的文章也更加有感情、有質量。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知,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通過網絡環境下的互動式教學營造教學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其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尤為重要,能夠幫助教師構建合理的信息環境。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推動教學模式的轉變,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教學情境。在現代化教學環境當中,轉變教師和學生對語文教學活動的認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其能夠更好地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當中[2]。例如,在《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課文的教學過程中,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在一次地震過后,還在讀小學的兒子被埋在了教學樓當中,所有搜救人員都認為那里的學生都死了,而唯獨那位父親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著,獨自一人徒手挖廢墟,最終救出了自己的兒子。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通過閱讀課文加上自我講解的方式來向學生講授這篇課文的內容。但是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都沒有這方面的經歷,因此很難真正體會到文章中的情境,那種父與子之間的心有靈犀,以及父親的執念、自然災害的無情等,如果不能讓學生體會到這些,就無法讓其真正體會到這篇文章的意義。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地震的視頻來讓學生認識到災害的恐怖以及對人們所造成的傷害。可以考慮播放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紀錄片來讓學生有更加深刻的體會。在汶川地震中有著很多的感人瞬間,將這些內容與課文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有更加直觀的感觸。
例如,在《普羅米修斯》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先通過播放相關的希臘神話電影來給學生構建故事情境,在給學生分析課文之前,先給其提出問題:“火對于我們平時的生活是不是有很大的作用呢?”部分學生會說道:“火能夠煮熟各類食物”部分學生還會說道:“火能夠讓我們更為溫暖。”學生說出了許多火所有的優點。在學生回答結束后,教師可以再提出問題:“大家知道在我國的遠古時期首顆火種的來源嗎?現在,我就給大家講一講‘鉆木取火的故事。”在講故事結束后,教師說:“在我國遠古時期的人類是怎樣想到取火種這一方式的?”因為故事具有趣味性,所以,學生可以回答教師所提的問題,“將小石塊、山石碰撞后,就獲得了火花。”接著,教師說道:“‘鉆木取火讓我們知曉了祖先應用自己的聰明獲得了火種,在西方國家又是如何獲得火種呢?”接著,給學生引入《普羅米修斯》這一文章,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讓教學更具趣味性,學生都更為喜愛語文。在這種教學方式下,能夠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下接受知識,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相比于枯燥的課文而言,對學生更加有意義。
四、通過網絡環境下的互動式教學開展教學活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活動相結合,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其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語文知識,提升核心素養。例如,在《圓明園的毀滅》這一章節的教學過程中,主要講解當年八國聯軍侵華時毀滅圓明園的事件,將一座美麗的園林變成了如今的廢墟。在進行這篇課文教學時,教師可以不僅僅局限在課書本上,可以通過展示互聯網上與圓明園相關的圖片、視頻,讓學生看到現在的慘狀。與此同時,還可以將通過信息技術還原的圓明園損毀前圖片進行觀察,將兩者進行對比,才能讓學生真正意識到當初被毀滅的到底是一座怎么樣的園林。而通過將毀滅之前的園林和毀滅之后的園林進行對比,讓這種視覺反差漸漸轉變成為精神和心理上的反差,繼而使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當時民族所受到的欺凌和屈辱,還能明白在民族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的先輩是在何種境遇下不斷奮發圖強的。這篇課文的意義主要是通過講述這一歷史事件告訴學生勿忘國恥,記住中華民族的屈辱歷史就是鞭策民族前進的動力。
在這種教學活動當中,通過視頻讓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方式來理解文章中所講述的故事和景觀,特別適用于歷史客觀存在但現實不可見的景觀,對于一些作者幻想中的景觀也可重現,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進一步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這門學科的魅力。
對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而言,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需要從不同角度入手,在日常生活和教學實踐中探求出學生的學習特征和學習需求,提高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對小學語文的教學資源和內容進行整合,營造一種更加真實的教學情境,提升自我教學能力,與學生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陳艷.淺析網絡環境下的小學語文互動教學研究[J]. 東西南北:教育,2018(6):162.
[2]鐘維維.“互聯網+”時代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創新[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184(02):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