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潔
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于小學低段數學教學的開展,教師應該關注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此時學生還處于形象化思維的階段,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所以采取這樣的教學研究,有助于幫助學生讀取數學中的文字信息,理清解題思路,提高畫圖和析圖能力。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借助圖形變抽象為形象明確,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要注重學生觀察畫面的能力方面的培養,還要關注教師語言的示范性,這樣對于小學低段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會很有教學效果。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際,主要圍繞小學數學低段讀圖能力培養策略進行了思考,以供參考交流。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段;讀圖能力;培養策略
引言
在數學新課標中指出,要培養學生直接從圖中搜集、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現在的小學數學課本的圖文并茂、形式多彩、普遍地具有較強趣味性與鮮明美觀性。許多數學例題的主題圖,蘊含了豐富的數學信息。讓小學生通過訓練掌握看圖、讀圖的技巧,讀出圖中所包含的數學信息,有助于他們對基本數學概念的理解;使學生弄懂算理,順利解題。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小學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征,探索引導學生正確讀懂圖形、理解圖意的有效途徑,引導學生形成數學解題思路,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1 小學生讀圖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第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當前,在學前教育階段越來越重視學生對圖形、圖片、圖像等的觀察能力、認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的培養。因此,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小學生,通常對于讀圖的興趣還沒有減退,教師可以借此運用數學教材中的主體圖,從而提升其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第二,關注學生觀察能力培養。低段小學生雖然在學前時期有過對圖形、圖片以及圖像等的觀察經歷,但是還沒有形成有效的思維方式與基本方法,因此教師要特別注重傳授小學生對各種圖形進行仔細觀察的方法與技巧,以及合理的分析圖形的思維方式,從而幫助高效地解決數學問題;第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一年級的數學題目中,讓學生自己看圖并從圖片中發現數學信息解決的題目居多,但學生也往往會在這個方面出錯:不知該怎么讀、因為讀不懂圖意,所以也就不知道該怎么解決問題。由此可以知道在小學低段培養其讀圖能力非常重要,對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和開發數學潛能都有很大的幫助[1]。
2 小學數學低段讀圖能力培養的略
2.1變抽象為形象明確,培養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小學生參與學習的最直接動力,小學生的自制力較差,只有興趣才能讓他們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探究,建立良好的思維方式,從而在解題中更加的順利高效。線段圖就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通過結合題目畫出線段圖,學生就能對抽象復雜的題目產生深刻的認識,以積極的心態面對題目的解答,從而實現更好的學習效果[2]。例如在“和差問題”教學中,對于這樣一道題目:“甲乙兩個籃子里共有蘋果20個,甲比乙籃子中的蘋果多4個,那么甲乙兩個籃子里各有多少蘋果?”學生在閱讀題目的時候可能會感覺比較復雜,無從下手,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借助線段圖尋找題目中的關鍵點,首先讓學生明確分析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之后將已知條件用線段圖表示,這樣學生直接就可以根據線段圖得出:由于甲比乙多4個,所以(甲-4)=乙,再通過甲+乙=20的關系,就可以得出甲筐有12個,乙筐里有8個蘋果。在這樣的解題過程中,學生運用直觀的線段圖分析題目信息,達到了變抽象為直觀形象的效果,在整個思考學習過程中興趣十足,體驗到了解題成功的喜悅。
2.2“讀”具一格,注重學生觀察畫面的能力
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他們入學不久,看圖顯得隨意、盲目,教師特別要注意培養學生懂得如何有目的、按照一定順序觀察畫面,要引導他們用數學眼光觀察,篩選有用的數學信息,之后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3]。例如,在“認數”教學中,一幅五彩繽紛、生有趣的圖畫將聯歡會舞臺呈現,圖畫中間寫著“教師節快樂”,幾個女生在跳舞、1個男生拉手風琴,還有氣球、盆花等。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生動形象的畫面,讓學生先對畫面做一個整體觀察,然后完整有序地說出整幅圖所表達的意思。在觀察基礎上對學生提問:圖里一共有幾個女生,幾個男生?幾個氣球?幾盆花?……這樣,全班同學在教師的具體引導下,感知自然數概念,通過眼觀、手點、口數,感知事物在數量上的鮮明特征,形成良好的數感。
2.3 “讀”具匠心,關注教師語言的示范性
小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較弱,模仿能力很強,教師要以身示范,引導學生運用規范的語言準確描述圖形信息。最初,教師可以讓學生學會一種簡單的讀圖與答問的“模式”。讓學生先模仿教師的讀圖,學會條理地清晰表述圖意[4]。例如,在學習“連加連減”時,圖中一本書共90頁,一個小學生在讀書。第一天讀了25頁,第二天讀了40頁,還有幾頁沒讀?教師引導讀圖:“圖中這本書一共多少頁?”回答“90。”“小學生第一天、第二天讀了多少頁?”學生在圖中找到了25頁、40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有……減掉……再減掉……還剩……”這樣的句式來讀圖,讓學生的讀圖更有目標性和科學性,在如此語句式的引導下,學生就可以順利地列出90-25-40=25(頁)的算式,得到了題目的正確結果。然后,教師反復示范,學生反復仿練,學生就可以學會正確讀圖,準確用數學語言表述圖意,融入了數形結合思想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讀圖能力,教學質量更高。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要關注培養學生讀圖的能力,讓學生讀懂圖中蘊含的數學信息,幫助他們理解數學基本概念,對抽象化的數學知識產生直觀化的理解,發揮圖片圖形的教育功能,從而通過引導學生讀圖,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這對學生以后繼續學習可以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冬冬.淺談小學生數學讀圖能力的培養[J].神州,2017(11):105.
[2]王建.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讀圖能力[J].中國電子商務,2013,(2):136.
[3]任雪玲.小學生數學讀圖能力的培養方法初探[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9(6):160.
[4]楊素華.淺談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讀圖能力[J].東西南北(教育觀察),2019(1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