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洋


摘 要:在“知識核心年代”走入“核心素養時代”的教育改革浪潮下,文章探討以初中地理課程統整為抓手,立足有效教學,以課標內容為載體,以核心素養培養為目標,進行的一系列教學實踐,以為行業提供借鑒。
關鍵詞:核心素養;課程統整;有效教學
一、提煉學科素養,以課程標準為載體關聯核心素養
王向東、袁孝亭在《地理素養的核心構成和主要特點》中提出“地理素養可以分為地理科學素養、地理人文素養和地理技術素養三個部分”。在新課改的推進中,我們比較重視地理的讀圖技能、地理思維等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往往對包含著情感價值態度觀的人文素養培養略有忽視,對社會責任、實踐創新等素養的培養則由于課時和學習時間的局限較少體現。隨著核心素養培養的推進,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日益感受到真正的地理課,不單是教師帶著知識進課堂,更應該是讓學生帶著想法和責任出課堂。教師不能始終在教地理知識的叢林中穿梭,更應該換個視角,調整尺度去了解學科學習的價值和意義,從整體系統的角度入手進行課堂教學,以順應核心素養時代的大潮。一些專家和學者提煉出了以下觀點:以人地協調為中心,包括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在內的地理核心素養將落實于中學階段的新課程標準以指導教學。借此契機,筆者重讀課標并以其內容為載體,以核心素養培養為目標,進行了一系列教學實踐。
二、借力課程統整,以有效課堂為抓手聚焦核心素養
(一)緊扣課標知識點,繪制知識概念圖
教學計劃制訂之初,筆者通過認真研讀“地理課程標準”,按照校情學情進行了知識點的難易達成度排序。通過繪制概念圖的方式,筆者對現行教材內容進行了教學次序的調整編排,層層遞進,螺旋上升式完成(見圖一)。以“七年級上冊”教材為例,“家園地球”是最直接化、通識化,學生也最易理解的部分,也是學生最需要知道的普及性知識的部分。關于“人“的知識,在課程初始進行,學生更易于接受?!伴喿x地球”方面的內容難度增加,可以在學生有一定知識鋪墊的基礎上,增加教學難度,提升學生讀圖分析能力、空間判斷能力,形成“宇宙自然”的概念?!跋∮械厍颉辈糠种饕窃趯W生對地球有了整體感知和掌握一定數據分析能力之后進行教學,指導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和人地協調的理念。
(二)創設故事化情境,三維目標巧整合
教學內容設計之時,我們立足主題教學,借助神話、傳說或者借助歷史事件來創設情境,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初中生愛好廣泛、善于提問,但是掌握的知識呈碎片化形式,教師可借助市場上的地理繪本、書籍創設情境,再輔以專項指導,比如丁丁歷險記當中的藏寶圖,其實就是講述了利用經緯網來尋找寶藏的故事。教師應從知識點出發,跳出課本,借助青少年科普文化的平臺,結合學情、學生心理狀態,探索其知識最近到達區,讓學生從對知識的簡單記憶提升到對知識的實際運用。
(三)匯集各版本優勢,做好課程建設者
在課程體系搭建時,我們對教材內容進行增、減、移,通過閱讀多版本多區域的相關教材,尋求更切合學情的知識點。從2011版人教版的課本,到舊版本的很多自然地理相關的圖片,還有國內外其他版本的教材內容,我們都納入到課程統整體系中,進一步增進學生的國際視野,進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培養。經過摸索,我們探索出了立足有效教學的較為完整的地理課程統整圖譜(圖二)。
(四)融合多方位實踐,實現多元化提升
在學科統整過程中,除了對教學目標的制訂和進行知識的統整,我們還學習各個年段的其他學科教材,如小學語數外、科學、綜合實踐、勞技,把握現階段本年級的其他學科在學什么,通過跨學段、跨學科的統整來實施課堂活動,制訂課堂活動開展的方式方法。在過程中我們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和研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研究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在課堂中,將學生已有的學科知識,比如古詩文欣賞、科技文閱讀和地理知識結合起來,通過課堂訓練思維方法,統整強化綜合理念,培養學生綜合思維核心素養。
三、整合學校特色,以綜合實踐為平臺彰顯核心素養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學校的發展特色,我們根據學校的發展規劃,在特色活動、德育活動、綜合實踐中,篩選整合出與學校活動融合的地理活動并將其整合納入課程教學中。作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在學校心理特色活動朋輩活動中,我們帶著新生利用地圖參觀學校,并對小學生進行垃圾分類指導。在安全教育中,我們針對自然災害的主題做了拓展專題講座。在三生主題班會中,我們協助班主任共同做好生存主題的教育。結合學校藝術寫生特色,在學生外出寫生的時候,我們進行實地的地理教學環境教育,并建立推測—調查—結論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項目的學習,讓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通過項目學習的方法,學生技能得到充分應用,獲得的成果也成了學生顯性可展示的作品。通過發現和解決問題,學生對區域的經濟發展差異產生了深刻的思考,會自發組織各種愛心實踐活動,積極投身社區服務,走出校園,提高個人綜合素養。
四、結語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教是為了不教,學會比教會更重要。通過學科統整的實踐,我們孕育了基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體系。
1.日常滲透地理審美,用專題解讀人地關系,培養人地協調核心素養。
2.課堂訓練思維方法,統整強化綜合理念,培養學生綜合思維核心素養。
3.搭建空間尺度環境,開展區域項目研究,培養區域認知核心素養。
4.架設課外學習通道,開展多元地理實踐內容教學,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核心素養。
通過地理課程統整,我們切切實實感受到我們教師的思路從教轉變到育人的提升,還有教師備課方式的轉變,教師不再是教知識,更多的是教實踐。在實踐中,我們還在進行一步步的探索和優化,并做好教材素材的整理工作,制定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針對教師教學環境的課程質量保證體系和評價體系來開展,為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推進做出進一步的努力。
參考文獻
[1]任小飛.核心素養下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究[J].高考,2019(32):76.
[2]潘孝營.基于地理核心素養探究有效教學方式的思考[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0(3).
[3]張浩.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地理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名師在線,2019,000(027):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