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麗
摘 ?要:無論是學(xué)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教育者對待學(xué)生必須要有耐心、信心和愛心,運用恰當(dāng)?shù)姆椒ù蜷_他們的心扉,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真誠而及時地給予他們幫助。因為我們的幫助,就是學(xué)生成長道路上的墊腳石和明燈,會讓學(xué)生對成長更有信心,也能讓他們更清楚怎么走好腳下與未來的路。
關(guān)鍵詞:學(xué)校教育;家庭教育;愛心
【中圖分類號】G622.0???????【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34-0021-02
“Deadwood” Can Also be Carved -- Based on Tao Xingzhis Theory of “Love all Over the World”
ZHANG Jiali??(Shiyu Primary School,Kunshan Development Zone,Su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Whether it is school education,or family education,educators treat children must have patience,confidence and love,the use of appropriate methods,open their hearts,when they need help,sincere and timely to give them help. Because our help,is a stepping stone and light on the path of childrens growth,will let children grow more confident,but also let them know how to take a good foot and the future of the road.
【Key words】School education;Family education;Love
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腐朽的木頭是不能再去雕琢的了,用糞土壘起來的墻壁是不能再去粉刷了的。這句話后面還有一句話——“于予與何誅!”孔子說:“對于宰予我還有什么好責(zé)備的呢?”宰予是孔子的弟子,他天資聰穎而靈巧,可他雖有十分高的資質(zhì),卻沒有用心地去學(xué)習(xí),而是在本應(yīng)去上課的白天選擇在家睡覺,于是對這樣的弟子孔子便說出了“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的話,以此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失望與無奈。
但是,我們應(yīng)該知道,其實宰予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朽木”,他也并不是“不可雕”,相反,他十分的聰慧,擁有極大的發(fā)展空間。孔子之所以稱之為“朽木”,只不過是因為宰予還未打開其探求知識的心扉,一旦打開了,他便會從一顆頑石變成一塊碧玉。誠然,在這個世界上,真正腐朽的木頭肯定是存在的,而真正完全不可教育的學(xué)生是不存在的,任何一個學(xué)生都有其發(fā)展的潛力,他都可以在他天生的資質(zhì)的基礎(chǔ)上,在教育者的引領(lǐng)下發(fā)展成為在他潛能發(fā)展范圍之內(nèi)的有用者。
而在生活中、教育中,有的學(xué)生之所以被稱作是“朽木”,我想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從家庭角度探究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不夠重視、放任自流,或者對其只是一味否定與批評。我們大可把世界上所有的父母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對孩子關(guān)愛備至,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xué)習(xí)上,他們都能夠給予他們孩子足夠的關(guān)心,真正地走進孩子的心靈。這類父母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一般都不會太差,因為他們在愛中長大,心中自然也充滿陽光和愛,積極看待世界的人,生活也一定不會太差。
接下來一種家長,他們對他們的孩子總是扮演著“喂養(yǎng)者”的角色。他們只負(fù)責(zé)讓他們的孩子吃得飽、穿得暖,而從不管孩子精神層面的發(fā)展,放任自流,對其孩子的心理想法、學(xué)習(xí)狀態(tài)不聞不問,或者只是說幾句簡單粗暴的話。家長對待孩子簡單粗暴,于是孩子回饋給你的也將是簡單粗暴的答案。這樣的交流過程導(dǎo)致的結(jié)果便會是家長越來越不了解孩子,孩子也越來越不信任家長,同時,他們也會覺得爸爸媽媽似乎沒有那么愛自己了。孩子的內(nèi)心其實是非常敏感的,他們身上藏著一個及其靈敏的“愛的接收器”,一旦他們的內(nèi)心感受不到愛了,那么他們也會覺得做一切都無所謂了,因為他們覺得反正也是沒有人在乎自己怎么樣的了。于是,這類家長所帶出來的孩子便會是消極的、自暴自棄的。那么,在這樣的心理狀態(tài)下,他們又怎么可能變成“良材”呢?他們只能“無意識而又被迫”地成為“朽木”了。
最后一種家長,他們扮演著“嚴(yán)格的批判者”的角色。他們只會說自己的孩子哪哪做得不對,哪哪有所欠缺,就算是某一次他們的孩子做了一件很出色的事情,他們也會從中挑刺,仿佛看不見這一次孩子的任何優(yōu)秀行為。這類家長非常吝嗇他們的表揚,他們的孩子從小到大可能就沒有聽到過幾次褒獎的言語,幾乎都是批評的,而在批評聲中長大的孩子,注定將是缺乏自信的。家長的每一句批評都是負(fù)強化,強化那些缺點在孩子心中的分量。漸漸地,他們的孩子還以為自己身上都是缺點,沒有任何優(yōu)點,自己是很差勁的,比不上任何人。可想而知,這樣缺乏自信、內(nèi)心自卑的孩子,又怎將成為“良材”呢?他們心中都從未想過自己可以成為優(yōu)秀的人,除非將來有一個人能夠站出來鼓勵他,告訴他“你可以的”,否則,也將只能隨著時間淪為“朽木”了。
所以,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而“愛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更是顯得至關(guān)重要。針對后進生的家長,教師可以先多與他們單獨地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家庭狀況以及學(xué)生在家里面的學(xué)習(xí)狀況,并且一起探討家長在教育孩子這一方面所遇到的問題。然后,在家長明確了自己在家庭教育這一塊所存在的問題之后,鼓勵家長去參與有關(guān)家庭教育的講座,讓他們知道擁有科學(xué)有效的教育方法能夠在家中給予孩子極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