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軍凱
[摘? ?要]探索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課程建設與發展,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北京市海淀工讀學校探索實施了融合核心素養理念、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多元課程,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和全面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課程建設;教育改革
研究指出,將核心素養理念與課程結合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也有利于教師專業能力和學校領導能力的提升[1]。北京市海淀工讀學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開辦的第一所專門學校,即對有輕微違法或犯罪行為和品行偏常的未成年中學生進行針對性教育的學校,是普通教育的特殊形式。學校致力于將核心素養的理念與課程融合,根據學生特點,著力建設并實施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多元課程,助力學生成人成才。
一、法治課程和社工課程系統化,
讓學生學會責任擔當
工讀學校學生的特殊性決定了學校必須加強法治教育,使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為此,海淀工讀學校構建了系統而多彩的法治課程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比如,組織學生定期參觀學校法制基地,通過案例展播、游戲學法、感受監獄等活動吸引學生踴躍參與;分年級、分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如“學生講法治故事”“模擬法庭”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增強學生學法、知法、守法、用法、護法的意識,為社會的和諧穩定作出自己的貢獻。
育人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只有家庭、學校、社會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達成育人目標。為此,學校引入社工課程,通過微信平臺、家訪、親子培訓、親子活動等多種渠道和方式,優化學生的成長環境,與家庭形成育人合力,共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鋪路搭橋。社工定期聯合社區開展共建活動,如為敬老院的老人和福利院兒童獻愛心等。期間,讓學生評價自己是否遵守了社區規則,同時也請社區居民對學生進行評價。
法治課程和社工課程的實施,讓學生懂得了責任與義務,懂得了感恩和熱心公益,獲得了幸福感,同時也促進了親子關系的和諧,營造了學校與社區共同育人的良好環境。
二、德育課程生活化,心理課程特色化,
讓學生學會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既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需要,又是工讀學校的德育目標。海淀工讀學校把學生一天的學習生活表現(如就寢紀律、內務整理、早晚衛生、三餐情況、早鍛煉情況、課堂表現等)都納入德育課程。德育課程的生活化增強了學生的紀律性和自理能力,幫助學生改善了學習與生活習慣,促進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規劃人生。
學校立足于專門學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需要,開發了適合學生的特色心理課程,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課程包括個體、團體心理課,《心情天氣預報》情緒管理課、心理課和支持性培訓;課程體系以青少年所需的心理知識、心理技能、積極品質為主要內容,通過體驗、訓練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內在生命力。特色化心理課程的實施促進了學生將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能量,學會了理解與寬容、交流與合作、正確分析與解決問題,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國家課程校本化,讓學生學會學習
國家課程是學生最基礎的學習內容,也是學校課程體系架構的基石。學校結合學生實際,實現國家課程校本化,會使其更有執行力和生命力。海淀工讀學校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的原則進行了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
“低起點”是指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起點,制定教學目標,增加輔助內容,設計教學過程,創造條件讓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體驗成功的喜悅。“小步子”是指適當減緩教學進度,由易到難地安排教學內容,使學生容易獲得成功的體驗。“多活動”是指以“101種教學法”為指導[2],精心設計與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獲得更多成功的體驗。“快反饋”是指根據學生的課堂活動、課堂反應、課堂作業等多方面的情況,即時反饋學生的學習表現和學習效果,增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
通過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學生的學習成就感逐步增強,學習意識逐漸形成,也學會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四、校本課程多樣化,豐富學生的人文底蘊
學校堅信每一位學生都有閃光點,根據學生需求,開設了社會類、心理類、廚藝類、體育類、藝術類等近60門校本課程,供學生自主選修。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有的學會了簡單的日語交流,有的成為了舞蹈愛好者,有的則學會了雕塑,等等。學校還為學生搭建了各種展示平臺,盡量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如元旦晚會、運動會、科技節、藝術節等,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就感。
以學生為本的課程,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豐富了學生的人文底蘊。多樣化的展示平臺,則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挖掘了學生的潛能,照亮了學生的夢想之路,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五、科技課程趣味化,
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科學精神
學校根據學生的學業基礎和特長愛好,分年級開設了多門科技類課程,如紙藝造型、趣味航模、古代兵器制作、機器人、建筑模型等,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充分感受科技的魅力。通過不斷動手動腦、交流合作,學生學會了如何解決問題,培養了實踐創新能力和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學校因此獲評“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
總之,海淀工讀學校以學生為本,不斷豐富、發展、完善多元化的課程體系,并注重其與核心素養理念的有機融合,以引導學生發現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全的人格,發展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為一生的幸福成長奠基。
參考文獻
[1]彭炆.基于核心素養的校本課程建設研究綜述[J].教育科學論壇,2017(20):17-20.
[2]M·希爾伯曼.積極學習:101種有效教學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