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錄錄
摘 要:創新意識是數學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素養,創新意識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文章分析創新意識的定義,探討數學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指出教師要重視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創設合適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創新意識;學習興趣;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23.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5-0058-02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豐富教學形式,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和理念,全面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本文主要對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進行探討。
一、創新意識的定義
創新意識是指人們根據社會和個體生活發展的需要,引起創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觀念的動機,并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的意向、愿望和設想。它是人類意識活動中的一種積極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現形式,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的前提。當今社會最看重的便是人的創新能力,這也成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標準。因此,廣大學校和教師一定要認識到創新意識對于學生今后學習和發展的重要性,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由于數學這門學科抽象性、邏輯性和理論性較強,一些學生學習起來有難度,不能很好地融入其中。因此,教師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改變傳統的枯燥、單一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魅力。
二、數學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1.部分教師教學觀念落后
在實際的教學中,一些數學教師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學觀念落后,不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學習數學的興趣不高,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還有一些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忽視了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使得學生缺少創新,不利于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取。
2.部分教師教學方式陳舊
在數學教學中,一些教師的教學方式陳舊,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要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了。如有的教師上課時滔滔不絕,黑板寫得滿滿的,學生不停地記筆記。這種滿堂灌、填鴨式的教法有很多弊病。教師講得過多,他所能提供給學生獨立掌握知識的機會就越少,學生常處于被動狀態,沒有時間及時思考、消化、吸收,所學的知識就不能得到有效鞏固。還有的教師講課是為“應試”服務的,認為不管是學生自己想出來的,還是教師教了以后學生模仿的,只要會做題就行。這些教師根本不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只是讓學生把老師的答案復制一下,導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差。
3.部分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當前,部分教師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設計教學,依舊使用統一的教學模式,使得數學教學缺少針對性和實效性,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不愿意主動去探索知識。這樣的教學活動缺乏時效性,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現階段的數學教學中,還有些教師不重視教學內容的創新,使得學生對教學內容不感興趣,很難把精力集中在學習上。還有些學生學習時只是被動地按照教師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學習,主動性較差,學習效果自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在數學教學活動的設計和開展上,教師必須從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進行突破,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引導學生對未知的內容進行探索,利用新穎獨特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數學。
三、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策略
1.重視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良好的教學方式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定要結合時代的發展規律、知識的特征和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形式,拓展教學資源,利用多種教學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進而提升數學教學效率。不論在教學方式上還是教學理念上,教師都應做到與時俱進,緊隨時代的發展步伐。在教學設計上,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讓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解放,創新能力得到提升。教師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核心,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去設計教學內容,打造一個適合學生學習的課堂環境。教師還要根據課本內容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在學習中不斷成長。這樣,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鼓勵下不斷突破自我,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2.創設合適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教師要想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就要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情境教學模式在各個學科中一直承擔著重要的任務,其最顯著的優勢就是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學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升他們對新知識的探索能力。因此,教師要利用情境教學為學生打造一個全新的數學課堂,讓學生在情境教學中提高自身的發散思維,進而提升創新意識。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讓學生融入情境中,輕松愉快地學習。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教師可以將數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突破課本的局限性,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也應回歸于生活。教師在傳授學生基本數學知識的同時,要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并運用數學的能力,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實際應用的一種生活技能。當學生了解到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后,便會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進而實現學習效率的提升。教師要通過不同的教學情境來發揮不同的教學價值,在遵循教學大綱和教學核心目標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突破書本知識,不斷挖掘自身的數學潛能。教師在教學中要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探索,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主學習,并根據學生的思維方式給出正確的、適當的指導,讓學生主動完成數學探究和創新的過程,不斷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合作教學的方式,組織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讓他們在探討中發揮自身的優勢,了解自身的不足。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又能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3.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一定要利用語言的藝術,通過問題引導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探索欲望。教師要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同時,注重讓學生將創新思維與學習內容進行科學的聯系,這樣才能使他們做到學以致用,真正發揮創新思維的價值。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并且利用自身的思維演變出其他的答案,做到舉一反三,提升自身的數學應用能力。良好的創新意識離不開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因此,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自主思考的時間。在對問題進行梳理時,對于學生經常遇到的難題,教師要以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思考,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思路直接向學生講解答案。教師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將所學的知識內容運用到生活實際中。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便利,教師應以生活實際為切入點,將與學生相近的生活素材運用到日常的教學之中,利用更直觀簡單的方式,將抽象且不易于理解的數學知識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不斷探索和思考,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四、結語
總之,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與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創新意識的培養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有著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師一定要認識到創新意識對于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以素質教育為核心教學理念,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一個全新的數學課堂,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數學學習,不斷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袁慧芬.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思考[J].數學大世界,2019(10).
[2]徐江蓮.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途徑[J].廣西教育,2013(25).
[3]陸娟.淺議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J].現代教育科學,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