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毅權
摘 要:教學情境的創設與利用,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手段。文章從創設趣味導入情境、實際生活情境、問題探究情境、良性競爭情境、實際操作情境等方面,對數學教學情境創設與利用進行探研,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數學教學;情境創設;利用;教學效率;教學質量;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5-0114-02
有效課堂情境創設能夠讓學生在情境中更好地學習,讓學生在情境中提升課堂學習效率,有助于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具有嚴謹性和抽象性的特點,這使得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對數學失去學習興趣,導致數學成績下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法,通過創設有效情境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從而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良性發展。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與利用進行探討。
一、創設趣味導入情境
羅蘭曾經說過,當你所做的事情是你自己的愛好時,你會發現你做起事情來就會事半功倍,愛好能夠讓人變得聰明,愛好也能夠給人帶來動力,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會在行程中得到快樂,在困難中得到鼓勵。可見興趣對學生的學習非常重要。青少年學生具有好動且注意力易分散的特點,教師要想在課堂開始的時候就抓住學生的眼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要通過創設趣味導入情境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
學生擁有追求真、善、美的天性,對童話故事有著極大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講述童話故事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例如,在教學“100以內的加減法”時,教師可以引入故事:有一天,森林里召開計算大賽,比誰算得快,若贏得比賽,就能得到豐厚的獎品。小動物們積極報名,踴躍參加。裁判出題:8+9=?小蛇說等于17,裁判說答對了,加1分。裁判又出題:11+9=?小老虎快速地搶答說得20,裁判說答對了,加1分。時間在一輪又一輪的比賽中過去,到了最后一題,大家都很緊張,裁判說誰要是答對了這最后一題,誰就是第一名。這時,教師停下來,笑著問道:“你們想當這個第一名嗎?”學生們都躍躍欲試。這樣的課堂導入,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活躍課堂氣氛。教師接著問:“有沒有小兔子來回答33+11等于多少呢?”學生已進入故事情境,就會將自己帶入這一角色,勇敢地舉起手。創設趣味導入情境,能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學習,并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二、創設實際生活情境
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結合實際生活,將復雜難懂的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并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學習自信心。數學源于生活,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充分把握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將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要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盡可能讓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可以結合現實生活創設教學情境:同學們,昨天老師去市場買菜,先買了24元錢的豬肉,又買了18元錢的牛肉,我給老板50元,但老板卻問我有沒有兩元錢,你們知道為什么嗎?以實際生活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能將數學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架起實際生活與數學之間的橋梁。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給予學生鼓勵和表揚,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
三、創設問題探究情境
只有善于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促使一個人不斷進步。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就是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的過程。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強,想透徹地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多開展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實際操作,親身經歷知識形成過程,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和印象。
學生對游戲往往充滿好奇,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以引入游戲,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圍成一圈,引導學生開展游戲。比如,可以讓學生按照N+1的形式,即按遞增1的順序數數,每個學生報一次數,數錯的學生要接受一定的懲罰。還可以讓學生按N-1的形式,即按遞減的順序倒著數數,數錯的學生也要接受一定的懲罰。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數單數,建立奇數的概念,或數雙數,建立偶數的概念,也可以讓學生數逢10的數,建立進位的概念。規則可以有很多,都是為了讓學生認識數字的魅力,培養學生數數的能力,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四、創設良性競爭情境
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勝心,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以積極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創設良性競爭情境,提高學生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例如,在教學“九九乘法口訣表”時,教師可讓學生反復練習,直到能熟練地背誦乘法口訣表之后,再開展“小組大比拼”競賽活動。教師要先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在黑板上隨機出題,讓學生進行搶答。如果小組內有學生第一個說出正確答案,就可以得到1分的獎勵。學生在搶答中,不僅可以加深對“九九乘法口訣表”的記憶,還可以提高反應能力。除了這種類型的競賽之外,教師還可以換一種形式考驗學生的反應能力,如直接口述“4×5=?”或“8×7=?”讓學生搶答。比賽結束后,教師要統計最后得分,得分最多的小組每個成員都能獲得一朵小紅花,或者一個小星星。創設良性競爭情境,除了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以及競爭意識,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五、創設實際操作情境
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思考,是從實際動手操作開始的。要讓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師必須在實際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一味地講解枯燥、抽象的知識,會讓學生逐漸喪失數學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只有抓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結合實際教學內容來進行動手操作,才能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才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教學“四邊形”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對四邊形有更加準確的理解與認識,教師可在教學中通過不同的設計,讓學生有更多可以親自參與并感知、理解的機會。先讓學生組成不同的學習小組,然后給每個學習小組發一個信封,信封里面裝不同形狀的四邊形。各種各樣的圖形,能讓學生對四邊形的概念有更深的了解。學生在拆信封、比較四邊形的過程中,能夠發現這些四邊形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這樣的教學方式,會給學生的課堂學習帶來新奇的感覺,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五、結語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發揮創造力,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情境中產生數學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增強對知識的渴望。要注重創設趣味導入情境,創設實際生活情境,創設問題探究情境,創設良性競爭情境,創設實際操作情境,為學生數學學習創造有利條件,讓抽象的數學知識在直觀的情境中體現出來,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許紅梅.小學數學“做中學”情境整合教學簡介[J].上海教育科研,2014(12).
[2]鄭麗娟.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12).
[3]朱照琴.小學數學情境創設實踐探究——以“認識角”為例[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9(02).
[4]姜盼.小學數學情境創設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