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鷺
【摘? ? 要】小學階段的語文是所有學科當中最重要的一門課程。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塑造情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還可以讓不生通過書本去認識世界,掌握基本的拼音發音和朗讀規則,使得他們能夠熟練地組織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看法,寫出優美的作文。
【關鍵詞】趣味識字? 小學語文? 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1.126
剛剛進入小學階段學生,由于天性活潑好動,一節課哪怕只有四十分鐘,也很難保持耐心聽從教師的安排。學生在之前也從未學習過語文基本的發音技巧和拼音朗讀。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靜下心來,熟練掌握拼音字母的發音,并將這些發音技巧運用到日常的中文識字當中,降低識字困難。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教師就可以將趣味識字這種教學方法運用到語文課堂的日常教學當中,讓學生從中感受到識字的快樂,樂于參與識字的過程。
一、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喜歡有趣新穎的事物。因此,他們很容易對這門枯燥無聊的學科產生低趣味的心理。還有一部分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在幼兒園的時候沒有學習漢字的基本發音和字母拼讀。因此,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想要幫助學生統一完成教學任務,達到統一的學習目標,這是十分困難的。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提出具有針對性的策略,而不是采用一棍子打死所有人的教學方式,機械地生搬硬套,將課本內容里的知識給學生進行無感情的講解,死板地運用聽寫、考核模式來提高學生對陌生漢字的掌握度。以上這些教學方法都是十分不可取的,因此,教師要做的就是正確認識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將缺點轉化為優點,從而使得他們能夠在識字的過程當中充分感受到語文世界的奧妙。
二、趣味識字的發展前景和運用意義
(一)發展前景
趣味識字這種教學模式其實就是由傳統的語文教育模式演變而來的,只是加入了一些教具以及新技術的使用,就可以極大豐富課堂內容,使得課堂的色彩不再是單一且嚴肅的,而是繽紛且充滿了活力的。傳統教育的課堂是教師用粉筆在課堂上寫下陌生的漢字,然后讓學生跟隨著教師的腳步一起進行詞語的記憶和理解。由于很多學生本來就對拼音朗讀不是特別熟練,也不能在短時間內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導致學生產生了一種抵抗和排斥的心理。隨著教育行業的發展以及時代的變化,各種教具都逐漸被運用到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可能會用圖片、多媒體、卡紙、游戲等多種教學方式來將識字過程變得更加有趣,這些教具的使用極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培養了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使得學生在識字過程當中領悟到了中國語言文化的精髓和寓意。學生一方面學到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知識,另一方面還掌握了各種語文詞語的使用方法和發音,使他們的語文水平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由此可見,趣味識字教學法在教育行業的運用當中有著不可估量的光明前景。
(二)運用意義
我們要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各個方面都全面發展的素質型人才,通過語文學科教育將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組織和核心素養等多方面的能力。語文是幫助學生認識基本的常用語、熟練地掌握與他人溝通的技巧、能夠用禮貌的語言稱呼日常生活中的叔叔與阿姨,還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學會讀其他學科的題干和課本知識。由此可見,語文在小學階段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運用趣味識字的教學方法可以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教學方法打破了傳統的教育模式,破開了教師教學模式的思維枷鎖,讓教師的思想火花不斷地迸發出來,碰撞出奇妙的化學反應。因此,隨著趣味教學模式的廣泛運用,各種極具針對性和創新性的教育方法都逐漸被教師們提出且運用到課堂教學當中。根據目前市面上的文獻記載,截至2020年,關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模式就有幾千種,這些教學模式從多個角度和多個層次來分析了小學語文的教學意義以及運用方式,使得教育行業不斷蓬勃發展。
三、趣味識字的運用策略
(一)故事講解聯想法
只要是對中國文化有一定了解的學生都知道,很多漢字都是古人結合各種動植物以及自然界的現象所勾勒的一種特殊符號。這種特殊的符號成為了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統一方式,最后就逐漸成為了一門語言,而這門語言當中所使用的工具就是文字。由此可見,文字是人們表達思想感情的載體,又是記錄歷史文化的一種象征。如果教師想要增加識字的趣味性,就可以利用講解故事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聯想記憶,使得學生看到對應的文字時,就能聯想出關聯的故事。通過故事來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例如:三木成“森”;心上面一把刀就是“忍”;一個王婆婆穿件白衣服,坐在石頭上就是“碧”。教師給學生講解這些趣味性的小故事可以讓學生在聽課的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幫助他們靈活且巧妙地記下這些陌生的詞語。
(二)看圖記憶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記憶能力有限,而且耐力也有限,僅僅通過理論知識的灌輸,并不利于提高他們對文字的掌握度。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利用圖片和色彩的沖擊,使得他們在看到相關的圖片以及文字時,就能夠將二者對應起來,增加他們對文字的理解。這種趣味識字的方法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幫助他們發揮個人的想象空間,用圖片去挖掘其中所蘊藏的漢字。如一塊褐色的泥土被分成了四個方格的圖片,這就是“田”;一個人倚靠著樹木就是“休”;看到森林之王的圖片就可以想到老“虎”威風凜凜而且穿著黃色的大衣;看到眼神閃爍、油腔滑調的狐貍照片就要想到狐假虎威的“狐”。讓學生觀察這些照片可以充分提高他們對該各種漢字的興趣,從而活躍了堂的教學氛圍。
綜上所述,趣味識字方法在教育行業當中占據著必不可少的位置,它極大地促進了教育行業的發展,使得學生認識漢字變得更加的容易,從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在課堂之上積極參與漢字的記憶,還可以利用看圖識字法以及故事聯想法,讓學生發揮個人的想象力和記憶力,幫助他們打開語文世界的大門,扎實語文基礎理論,使得他們在其他學科當中也能夠獲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段金祥.趣味識字法的發展歷史和應用策略.[M]漢語言教育出版社,2019.
[2]張茵闊.小學語文教育中趣味識字法的應用與研究[J]教育與研究技術,2016(16):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