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芳
【摘? ?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注重學生對教材知識內容的理解程度,還需要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進行著重關注。數學思維是學生學好數學必備的一種學習能力,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思維,就能夠在數學學習中形成高效的學習方式,將書本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以及對數學學科的認知程度。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思維? 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1.170
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事物都在不斷發生著變化。教育作為人類發展歷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為了與時代相契合,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也處于不斷變化中,從傳統的教學模式向素質教育模式轉變。開展的教育活動不僅要教授給學生基礎的教材知識內容,還要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數學的教學尤為典型。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不單單是教會學生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的學習方法,在腦海中形成能夠從數學方向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教師需要通過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向學生滲透這種數學思維,并使學生能夠將這種思維與實踐相互結合起來,并將其運用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
一、小學數學應用數學思維的優點
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細心留意的話,就會發現在小學數學的教材內容中包含許多的數學思維方式和數學學習方法,這些內容都是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將其提煉出來并教授給學生的。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以課本的知識內容作為講解材料,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生造成不利影響。由于學生只是淺顯地學到了數學知識,并沒有掌握到數學的學習方法,也沒有深入地探究其中的思維方式,致使學生無法找到知識的關聯性。
(一)數學思維的統一與轉化
面對眾多數學思維方式,學生的第一反應就是“混亂”,無法從一堆思維方式中找到符合知識內容關聯的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將思維方式進行分類統一、歸納總結,根據學習中實際需要用到的思維再進行轉化,這樣就能夠使學習效率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
在對數學思維方式進行統一分類的時候,要注意不能盲目,而是根據一定的層次進行劃分并分解,這樣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時候才會相對容易。比如,根據數學題目分類,可以分為計算題、應用題、選擇題、判斷題等等。而如果統一歸納這些內容,大部分都可以歸納到計算題中,每種題目都會運用計算來解答。計算如果繼續劃分,又可以劃分出加減乘除、混合運算等等。
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會發現分類與統一的方式在思維方面有著相當巨大的作用。它不僅能夠用來解決數學問題,還能夠對生活中實際出現的問題進行解答。同時,轉化思維是一種十分靈活的數學思維方式,在解決其他問題的時候運用數學思維進行轉化,能夠將原本復雜的問題以一種相對簡單的方式呈現出來。比如一個不規則物體的面積,就可以通過數學思維完成轉化,將其轉化為一個能夠容易計算的物體,經過計算得出最終答案,這也是提高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一種方式。
(二)抽象事物與形象事物的結合
在數學內容中有許多問題在現實中找不到具體形象參照物,這就需要學生具備能夠將抽象物體轉化為形象物體的能力。這樣學生才更加容易接受知識內容,并深入地探究知識原理。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抽象與形象的相互轉化大都會應用在圖形題目中。由于小學生的數學基礎和實際的認知水平相當有限,因此學生很難將其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造成課堂教學困難,學生理解程度不夠。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一些教具的幫助來制作一些圖形,使學生將其與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關聯,這樣便于學生直觀地認識。教師也可以將數形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比如在對三角形的面積求解時,教師就可以將三角形面積的求解方式運用多媒體直觀地展示出來,提高學生的實際數學圖形解題能力,也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實際與抽象。
(三)歸納總結
不只是數學學科的學習,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需要歸納總結。歸納總結的方式分好多種,比如,可以先將一部分理論提煉出來,總結出相應的規律,并試著在解題時將其運用到解題步驟中。考慮到小學生接觸正式的數學學習時間不長,大部分學生還無法做到全面的自我歸納總結,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該方面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一些數學規律并加以應用。
二、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數學思維的主要方法
(一)優化教學理念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實施者和引導者,教師對數學思維的理解與認識將會直接影響學生對數學思維的認知。在實際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掌握數學思維的作用,數學思維是為學生數學能力提升以及解決數學問題服務的,切不可將其復雜化。對于數學思維的教學,教師應當用淺顯易懂的語言進行教學,優化教學理念,用最簡單的方式教授給學生。
(二)在點滴中滲透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且思維模式還未最終形成,教師的教學不應局限于課堂之上。想要使學生更好地接受數學思維,就需要教師抓住一切機會,在點滴中給學生滲透數學思維理念,不要讓學生覺得培養數學思維是一種額外的負擔,這樣會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不利于學生對數學思維的接受。
(三)長期堅持數學思維的教學
任何思維的形成都不能一蹴而就,學生數學思維的養成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相應的鼓勵,并充滿耐心,對于學生的進步要不吝于發出贊美。只有在長期的教育下,學生對數學思維的認識才能夠更加透徹和完善,并領悟到更深層次的數學思維。
教師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領路人,在教育學生的同時,教師也應當時刻注重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不斷地總結和分析,發現課堂上或潛在的教學問題并及時糾正。
數學思維的養成有助于學生更加便捷地解決數學問題,將數學思維運用到生活中也能夠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這也符合學以致用的原則,有助于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關聯。在生活中運用數學思維思考問題,也能夠從側面影響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對于學生提升學習興趣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顧蘭.淺析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建設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25).
[2]陳艷艷.談小學數學中素質教育的實施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