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問題鏈教學是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課程建設與實施的有效方式。設計并實施好“問題鏈”教學,要基于核心素養的培育,依標對本,確定核心問題;創設情境,擬制鏈式問題;引導探究,協同解決問題;遷移運用,深化延展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與表達,在自主辨析和合作探究中,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涵育、提升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問題鏈;教學設計
一、 引言
問題是思維的引子,是開啟學習之門的鑰匙。為了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或經驗,將學習過程的關鍵點、疑難點、易混點,轉換成為層次分明、系統連貫的問題串。這些問題或指向生活現實,或指向知識探索,或指向現實困惑,是一組有中心、成序列、彼此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問題,構成序列化、系統化的問題鏈。精心設置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溫度和政治高度的問題鏈,有助于學生在開放、多維、漸進的問題解決過程中,逐步提升核心素養。
二、 依標對本,確定核心問題
課程標準是“教學大法”,是教學設計與實施的重要依據。教材不僅是知識和信息的載體,還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深入進行問題探究的工具和指南。核心問題緊扣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圍繞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勾勒教學推進脈絡,指引學生思維過程。基于課程標準設計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問題,可以為涵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提供有效的“落地”載體。問題的確定應符合重要性、探究性、開放性、適切性的要求。教師可以通過巧妙設問,打好追問、轉問、反問的“組合拳”,使核心問題與基礎問題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分析問題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穿針引線、縱橫勾連,創造必要條件促進核心問題的求解。
如模塊2《經濟與社會》第二課“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課程標準要求“評析市場機制的優點與局限性”“辨析經濟運行中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解析宏觀調控的目標與手段”。教學設計時要仔細解讀課程標準,深入分析教材內容,理清邏輯結構,以“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為主線,采用問題討論與辨析等探究方式,引導學生全面了解我們每個人參與經濟生活最基本的活動舞臺,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與基本特征,探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何能夠成就中國經濟的奇跡,為適應和參與經濟生活做好準備。為此,確定本課的核心問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如何發揮決定性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克服市場缺陷方面有何制度優勢”“如何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設置這樣的問題切合課標對本課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與開放性,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循序漸進地去分析問題,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逐步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三、 創設情境,擬制鏈式問題
教學情境是連接知識與生活的橋梁,注重主體思想感情與周圍環境的交互。創設高質量的問題情境,是有效實施思想政治課問題鏈教學、支持并服務于核心素養培育的必要環節。教師可以借助情境創設組織教學內容、貫穿邏輯線索,將學科知識與生活熱點、時政熱點有機融合,讓學生在思考和解決情境問題的過程中,通過角色代入、模擬互動,獲得角色的認識和體悟。情境源于生活,但不等于“原原本本”的生活,情境的設定要真實,問題的指向須明確。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對情境素材作必要的加工和處理,進行有針對性的建構,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綜合運用相關學科內容、聯系社會實際生活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思想政治,內在地包含了“思想+政治”,其中有意識形態,更有人生導向,應充分發揮政治學科的獨特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創設教學情境,應該強化邏輯思辨,選擇有意義、有意思的學習路徑,讓學生親身經歷自主辨析過程,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實現有效的價值引領。
比如,教學“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時,可模擬市場的經營活動,設計活動方案,探究“如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創設情境: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市場決定資源配置”這一基本規律,應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干預過多以及監管不到位的問題。請結合各種文獻資料和數據的搜集、閱讀,了解黨和國家在不同時期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探究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的過程。
問題1:閱讀資料“歷次黨代會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論述(節選)”,梳理在這一歷程中我們所進行的改革有哪些?什么是我們在改革過程中所始終堅持的?
問題2:結合所學歷史知識以及我黨歷屆領導人關于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論述,談談對“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這一論斷的理解。
問題3:搜集相關資料,結合自身經驗,列舉市場經濟體制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黨和國家采取了哪些針對性措施?為了更好解決這些問題,你有什么建議?
設置這樣的問題情境,有助于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的內容及其歷程。教學以學生的思想認識為起點,通過由低到高的認知目標設計,引導學生運用辯證思維和歷史視角厘清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方向和總體趨勢,自覺將個人成長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緊緊聯系在一起,更加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四、 引導探究,協同解決問題
思政課教學,方法比理論更重要。教學設計與實施,要圍繞建立辯證思維、客觀理性看待解決問題、樹立信仰方面下功夫。教學中如果只是簡單給學生呈現已有結論或者數據,難以有力地說服他們。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引導學生以時政熱點、生活熱點為話題,通過個人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方式來析疑、釋疑,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辨意識,培養他們的辯證思維能力,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價值認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創設充分思考表達的課堂環境。教學之前預設問題、教學之中生成適當的新問題、教學之后提出反思性問題,引導學生勤于思考、樂于對話、善于反思,提高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自覺運用觀察、猜想、驗證、推理等多種方式去探究發現、釋疑解惑。問題解決過程要指向課程的核心目標,充分考慮課堂與課后的延伸性,整體布局、環環相扣,構成一個有序的問題解決系統,努力實現教學效果的整體最優。
對于一些自主探究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組織小組合作探究。不同學習能力層次、不同個性特點的學生結成互教互學對子,通過任務或問題驅動,共同尋求學習問題的解決策略。如教學“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設置情境任務進行“探究與分享”,學生以“人們對鋼材的多種需要”為話題,閱讀教材內容、開展小組討論,探究情境中幾種資源配置方案的理由或依據。教師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配置的方式,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對他們的回答進行歸納,讓學生明白資源是相對有限的,人類必須合理配置資源,應該養成節約資源的習慣。
課堂提問,貴在引發學生思考。問題設計,重在問題本身的思辨性。最有價值的問題應當是能夠引領學生自主思辨的問題。如,教學中設計“請你選擇自己看好的某個產品,開一間銷售店鋪。你利用市場經濟的機制和作用采取哪些措施經營好自己的店鋪?”4人組成一個小組,提出經營方案——通過什么樣的措施?實現怎樣的目的?可能需要哪些支持?這樣的問題,就是給學生以思考辨析的空間,而非僅僅要求學生給出答案。學生通過方案設計活動,能夠運用學科知識模擬解決現實問題,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完成知識的結構化。
五、 遷移運用,深化延展問題
遷移意味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準確提取和綜合運用。一個好的問題鏈,可以讓學生聚焦于引起思維的困惑點展開推理過程,學生以所學知識為基礎進一步學習更加復雜的知識,擴充完善原有的知識結構;還可以將所學新知識運用到相似的問題情境中去,通過遷移多維度地解決問題,發展自己的實踐能力。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的本領,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科思維方法。這個過程同時也是學生運用相關學科模塊的價值觀念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運用某一學科分析框架分析相關問題的過程,運用學科知識進行邏輯推理的過程,運用某種思想方法對情境材料中的觀點進行辨析、評價和論證的過程。
如教學“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指導他們選取有代表性的經濟現象進行課前分組查閱資料、開展社會調查,讓學生聯系實際理解價格與供求的關系、市場體系建設的狀況、市場調節的缺陷、當地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經濟成就以及近年來國家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實施情況,采用“小組交流分享”“經濟現象簡評”“3分鐘演講”“說說我的建議”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深入觀察、體驗社會經濟生活,從而更加透徹地理解理論觀點。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遷移運用、深化延伸學科知識的有效方式。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拓展課堂教學的活動空間,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服務社會,了解和參與志愿服務、社會調查、專題訪談、參觀訪問以及職業體驗,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的歷練中、在自主思考的辨析中增進思想政治學習的“知”“行”“信”,進一步增強理論與實踐的轉化能力,不斷提高溝通、合作、表達力以及社會理解力、適應力和參與力。
六、 結語
學科核心素養是一種將學科知識和技能遷移到真實生活情境的能力和品格。問題是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又帶著新的更深層次的問題走出課堂的過程。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應認真梳理學科知識間內在的邏輯關系,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準確界定核心問題和一般問題,以學生容易理解的方式進行重組、整合,形成思維鏈條,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與表達,在自主辨析和合作探究中涵養、提升核心素養,實現立德樹人的學科任務。
參考文獻:
[1]王靜慧.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問題設計[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10):34-36.
[2]葉婷.議題·問題·活動:以“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一課為例[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9(5):44-47.
[3]向小琴.例談“問題導引式”教學[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9(8):34-36.
作者簡介:陳厚文,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