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英語與語文的教學有著極大的相似性,它們都是對語言系統的教學,有主、謂語法結構,都以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依托。英語國家文化與我國文化迥然不同的孕育土壤和交流環境,使英語與漢語有不同的語用習慣,這就使得英語教學成為一個復雜且受諸多因素影響的過程,因此難以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外語課堂上,教師的教總是很難在學生中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連鎖反應,使得教師的教很難有拓展,從而造成不良循環。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第二語言;課堂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張晶晶(1981.12-),女,漢族,甘肅慶陽人,甘肅能源化工職業學院,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任務型教學法(TBLT,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于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逐漸發展起來,近些年在我國各大院校備受歡迎。它是由交際教學法延展而來的思想交流教學模式,也是成千上萬的外語教學者經過多年教育教學研究實踐總結出的新教學模式。這一模式因其教學方式的新穎及教學任務完成的高效,而為教育研究領域所關注。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反對“填鴨式”的機械教學法,他的名句“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與任務型教學法的教育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言學習的過程中,通過運用學習的目標語完成有針對性的任務,既提高了學生的語言運用技能,也提高了其語言運用水平。這種教學法改變了以往單方面注重聽、說、讀、寫提高的教學模式,更加強調語言的功能性和實用性。
一、如何定義語言教學任務
我們該如何定義語言教學任務呢?任務(task)和活動(activity)是有區別的,并非每一項課堂活動都是任務,比如兩位同學互相詢問對方姓名、年齡就不是任務,使用第二語言進行純粹的翻譯也不能認定為任務。這里的任務(task)與傳統教學中常用的“練習”(exercise)、課堂“活動”(activity)存在本質上的差別。第一,任務的目的不是單一的,它具有兩重性。一是任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而不帶有教學目的,比如因增加了溝通、討論、交流頻次而增進的師生關系。二是教師在設計任務時,期望任務參與者即學生能達到的教學目的,比如在討論、交流過程中掌握語言邏輯關系,從而更進一步掌握語法。而我們做的課堂練習通常只有一個純粹的目的,就是掌握相應的語法。第二,任務通常會因客觀條件之間存在的邏輯關系而產生非語言性結果,而練習只能單一地產生純粹的語言性結果。例如,根據掌握的新聞發布會信息決定選派哪幾位記者去參會更合適,根據天氣狀況、飛機時刻表選擇最佳出行時間、最佳航班以便準時地趕到某地參會等,這些任務完成后所得到的結果就是非語言性的。而課堂練習中利用所學進行翻譯,運用形容詞、副詞填空等,結果都是語言性的。第三,任務的完成方式具有開放性。任務的履行僅僅賦予了一個總體的目標要求,并沒有規定一套固定的策略或途徑,鼓勵大家各抒己見,采取不同的方法卻能殊途同歸。完成任務的途徑,包括運用的語言并不是固定的(但最好不使用母語),而且沒有限制。第四,任務具有和交際教學法一樣的功效,即交際性和互動性。課堂任務一般是多人合作且互助完成的活動,在合作過程中學生們需要交際、互動,可以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也可以是學生與文本材料之間。另外,Peter Skehan 教授指出任務應包含以下五個要素(以面試、求職為例):(1)要有意義。布置給學生的任務要能解決實際中的問題,比如找工作。(2)能讓學生解決交際任務。在面試活動中,扮演面試官的學生,要根據公司的實際需求,確定用人標準,而扮演應試者的學生,應有能力準確地用所習得的第二語言表達自己的專業、特長和對職位的期待等。(3)學生做的事與現實中的活動有聯系。畢業之后,學生都會面臨求職,所以面試任務的設置是很符合實際需求的。(4)完成任務是首要的。任務布置以后,學生要想方設法“推銷”自己,找到自己能勝任的工作是最重要的。(5)依據結果來評價活動。根據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來給予評價,找到工作的同學和招到人的公司優勢在哪里,沒有找到工作的同學是不是表達方式有欠缺。Ellis教授也提出應當以結果來衡量任務是否完成,而不是語言使用的數量或質量。
二、 任務教學法的優點
既然如此受教育專家和學者的歡迎,任務教學法必定有其獨特優勢。總結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1. 完成各種題材各異但與現實相聯系的活動,能夠調動學生語言交流的自主性和語言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規定,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所有人都要使用第二語言進行交流,為了不讓自己落后于其他人,學生們會踴躍參加。
2. 完成任務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把所學的語法知識和語言表達技能結合運用于特定情景中,否則不算完成任務。只要主動開口表達,學生就能發現自己是否在語言運用方面有欠缺,自發思考:是語法點掌握得不全面,還是沒有形成第二語言思維?學生在履行任務時,需要用第二語言進行討論、溝通,通過多次表達、改善、再表達,有助于培養學生第二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3. 每項任務都能督促學生積極進行語言交流,鍛煉他們的發散思維,幫助學生發揮主體性作用。很多學生在表達時都能想到用母語怎么說,但換一種語言,總是會不知道具體的單詞或短語怎么說,同學們在一起,詞匯量會豐富,能表達的自然會增多,思維也會變開闊,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
4. 完成一項任務需要考慮到諸多因素,層面豐富,信息量大,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進而拓寬知識面。雖然我們一般情況下設定的任務內容是固定的,但不同的人,思維就不一樣。仍然用面試來舉例,同樣是扮演人力資源部給銷售部門招人,有的面試官會認為能說會道是銷售部門人才標準,而有人則會認為懂得合作才是關鍵。不同的標準對面試者的能力要求不同,完成這樣任務的過程,就是豐富自己知識儲備的過程。
三、不同的任務適合不同的教學群體
沒有固定的哪種任務就專屬于哪些教學群體,只是在設計任務時根據學生的受教育程度選擇相應難度即可。另外,教授的內容也是選擇任務類型的依據。
調查性任務。此類任務能讓學生互相交換有價值的信息,能讓他們在交流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同學的任何喜好都可以成為調查對象,比如心中的英雄、生日在幾月幾號、向往的生活等。先將學生分組,每組一張表格,學生相互詢問并填寫表格,之后,每組展示表格,上臺匯報,總結出本組成員的共同點和不同點。英語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所選擇的調查內容可簡單一些。
創造性任務。比如設計自己未來的家,里面有什么,最好能畫一幅畫,然后請兩名小組成員為大家講解。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難以估量的,給他們這樣一個設計平臺,既能使教學活動更有開放性,也能拓展和發散學生的思維。
競賽性任務。“比學趕幫”里的“比”和“趕”二字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學習特性。將一個班的學生分成幾組,分派任務后,在有限的時間內先完成任務且完成度高的一組加分最多。時間緊,任務重,學生會爭先恐后搶著做任務。有了積極性,學習就不是難題。
除此以外,還有許多任務類型,比如角色扮演任務、猜測性任務等,教師根據所教授內容的不同來選擇恰當的任務類型。
在布置任務時,教師應當做到以下幾點,任務練習才能有的放矢,學生才能掌握本節課的重難點:
1. 任務要明確。每一節課上課之前,教師都應當做到心中有數,明白本節課要達到什么教學目標,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學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識點。在布置課堂任務時,教師應設計出任務細節,包括任務要達到的目的、完成任務需要的步驟、學生完成任務的形式等。
2. 任務的可操作性強。任務的完成是分步驟的,它的設置應當由易到難,學生獨立完成自己小任務時,不會產生畏難心理,多人協作時能夠通過小組討論、大家齊練,完美、出色地完成本組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還有效進行了團隊合作訓練,這對學生個人來講是獲益不小的。
3. 任務的實用性要強。任務的設置是要依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考慮到這點之外,就要注重任務的實用性。任何知識、技術的講授、傳遞,都要符合交際功能和規律,給學生營造一種自然、真實的學習環境去體驗、鍛煉和交流。
四、任務型教學法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任務型教學法對于教師而言是一種比較新穎、用處廣泛、能轉移課堂主體角色的有力武器。但在應對個別學生想要偷懶、不愿動腦動嘴的時候,教師就得花點心思了。在學生不愿意做任務時,可以思考一下,他們最感興趣的是與自己有關的話題。Skehan教授支了招:可以讓學生繪制家譜并介紹,談論自己的寵物等。談論與自己有關的話題,或做相關任務,學生們的發揮余地會大很多,能夠表達的內容也會豐富許多。自己的家譜,是自己最熟悉的,介紹時也會娓娓道來;談論自己的寵物,它的愛好、習性也都不陌生,學生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表達,每組內容加以比較,大家還可以推選出寵物之星,非常有意義。
但由于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優秀的占少數,中等占多數,還有一小部分學生語言能力較差。所以,當大家都做同一任務時,勢必會有學生感到困難,產生煩躁心理。如何解決這種問題呢?途徑之一,就是在劃分小組時,教師就應當注重每組成員的水平均衡,有優秀學生,也有后進生,大家互幫互助,共同完成任務。途徑之二,教師布置的每一次任務都能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設置難度等級,從基礎任務到進階任務再到更高階任務,這樣,學生在完成任務時就能循序漸進,一步步地攻克難關,形成良性循環,避免了一開始就因任務難度過大而產生退縮心理。
綜上所述,任務型教學法是課堂教學手段之一,教師利用任務型教學法為學生布置開放式的任務,幫助學生以自主探究、自我啟發的方式鞏固已學知識點,掌握新增知識點,讓學生成為學習全過程的主體和最大受益者。任務型教學法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但如何更好地、更高效地運用在每堂課以完成授課目標,以及如何幫助學生能積極性更高地自主學習,仍需要我們繼續探索、實踐去歸納總結。
參考文獻:
[1]Skehan 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 Cambridge: CUP, 1998:130-132.
[2]黃潔.自主學習中任務型教學法之任務設定原則[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7(12):25-26.
[3]賈延琦.高職實用任務型英語教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2.
[4]寧素梅.高職任務型英語教學模式及途徑與方法初探[J].現代婦女(下旬),201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