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蘊汝
【摘要】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也為我國的發展壯大奠定了良好基礎。傳統文化可將優良的民族精神充分展現出來。初中美術教師需將美術知識與傳統文化有效融合,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人文素養和美術素養,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美術知識,實現對傳統文化的傳揚。
【關鍵詞】初中美術;傳統文化;重要性;美術素養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擁有非常多優秀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值得學生學習、繼承和發揚。如今,現代藝術正在快速發展,給傳統美術帶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為了更好地發揚和傳承傳統文化,初中美術教師需充分挖掘更多的教學素材,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加入花鳥藝術,運用吉祥圖案,拓展教學內容,使學生對美術知識、傳統文化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穩步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一、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一)拓寬文化視野,增強民族自豪感
目前,初中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時常出現以下現象:十分喜歡研究和學習西方美術知識,對中國傳統美術不感興趣。這就會導致學生出現視野過窄的情況,不利于學生美術素養的提升。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需重視傳統文化的滲透,利用更加有趣、新穎的方式將傳統文化中的美術元素充分呈現出來,促使學生從多個方面和角度去感知傳統文化,拓寬文化視野,增強民族自豪感。我國擁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很多傳統文化都具有較為明顯的時代特色,擁有非常多不同類型的文化資源,其中蘊藏著非常多的美感與智慧。很多傳統的美術作品能夠凸顯出我國的民族精神,具有較高的價值,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準確認知和理解美術知識,而且能促進學生文化修養、民族精神、民族自豪感、美術素養的穩步提升。
(二)培養審美意識,傳承傳統文化
審美能力的培養需要引起教師的關注和重視[1]。美術教師需重視傳統文化的滲透,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能夠從繼承、批判的角度重新審視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初中學生正處于快速發展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該時期不僅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三觀”的黃金時期,而且是培養學生審美意識的重要階段。因此,教師需充分利用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審美態度。
二、初中美術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方法
(一)結合本地元素,激活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繪畫技巧、美術知識的講解[2]。在上課時,教師會將教學內容限制在教材內,利用多種方式來講解理論知識,并布置自主創作任務,最后進行適當的點評與分析。這樣的教學方法較為固化,教學過程較為枯燥,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被消耗殆盡。如今,古風逐漸在年輕人中間流行,很多學生開始了解并接觸此方面的內容。教師就可充分利用這一點,在教學中滲透帶有本地特色的傳統文化。這不僅可以讓美術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更加多彩和有趣,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和新鮮感,而且能更好地傳播傳統文化,真正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服裝設計”內容時,教師可融入蘇州特有的蘇繡知識。蘇繡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在很久之前就已經被運用到服裝設計中,可有效提升服飾整體的美感。在一些戲劇服飾中,蘇繡的應用能夠增強戲劇的感染力,目前蘇繡的應用范圍更加廣泛。在正式教學時,教師可展示與蘇繡相關的紀錄片、實物等,尤其是一些戲劇服裝,為學生認真講解和分析,使學生了解在不同的戲劇中如何借助不同的服裝來表現出不同的角色及其性格特點。在教師的講解、視頻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美術知識和傳統文化,了解戲劇中武將的服飾稱為“靠”,并且分為藍靠和綠靠兩種情況,綠靠主要運用的是金線,能夠呈現出立體感、過渡自然的蟒紋。最后,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些與蘇繡相關的實物,鼓勵學生近距離觀察和欣賞,真正體會和感受到蘇繡所具有的藝術之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帶領學生去博物館中,從更多的角度和方面來了解蘇繡。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不僅對蘇繡產生了學習興趣,而且能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掌握更多的美術知識。
(二)加入花鳥藝術,提高審美能力
在當前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美術教學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3]。我國擁有非常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并且逐漸成為智慧的一種象征。花鳥畫不僅十分重視點線、面等筆墨的應用,而且十分重視意境的構建,這樣才能保證畫作形神兼備。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需重視傳統花鳥畫的應用,帶領學生鑒賞不同時期的不同花鳥畫作品,了解這些作品的差異性和關聯性。這樣不僅可讓學生掌握大量的繪畫技巧,而且能促進學生意象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審美能力的同步提高,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
例如,在講解與山水畫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可按照以下步驟進行教學。
首先,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展示宋朝、元朝、明朝等不同朝代的花鳥畫作品,帶領學生了解不同時期的花鳥畫作品,并鼓勵學生分析不同作品的特點、獨特之處以及自己的鑒賞體驗。有的學生說:“宋元時期的花鳥畫主要是寫實風格,能夠體現出格物精神。”有的學生說:“明朝時期創作的花鳥畫比較追求愜意,經常配合詩文。”還有的學生說:“清朝時期的花鳥畫比較重視筆情墨趣,呈現出較為明顯的百家爭鳴特點。”通過欣賞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花鳥畫,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多與花鳥畫相關的知識。
其次,教師可為學生展示齊白石創作的《楓葉寒蟬》,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和分析,談談自己的鑒賞感受,闡述作品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營造的意境。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楓葉寒蟬》的意境。
再次,教師需鼓勵學生對比和分析不同的美術作品,并談談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在學生表達各自的想法后,教師需進行適當的指導,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和問題,還可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完善。將花鳥畫與美術教學融合起來,不僅可使學生鑒賞不同類型的花鳥畫,使其掌握更多繪制花鳥畫的方法與技巧,而且能鍛煉其鑒賞能力、審美能力,使其更加深入地了解傳統文化。
(三)運用吉祥圖案,增強創新意識
每一次學生在創作時,都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充分表達出來[4]。教師如果將教學重心放在理論知識的講解上,未能帶領學生分析美術作品中的情感,那么將無法正確引導學生,無法使其體會到藝術之美,也無法深入理解事物的形象與結構,在創作時無法體現鮮明的主題和擁有充足的創新元素。我國擁有非常多吉祥的圖案,并經過千百年的歷史演變,能夠將我國人民的生存信仰充分體現出來。因此,美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各式各樣、不同類型的吉祥圖案,帶領學生回憶和思考出現吉祥圖案的場合,分析這些圖案在不同場景下所具有的價值與意義。通過分析吉祥圖案,結合教師的解讀和引導,學生可了解全新時代背景下吉祥圖案所發生的變化以及其背后傳統文化發生的變化,使創作出的繪畫作品具有較強的創新性,擁有更多的思想內涵。
例如,在滲透吉祥圖案時,教師可以按照以下流程進行教學。
第一,各小組的學生分析和討論實際生活中哪些地方擁有吉祥圖案,人們如何利用吉祥圖案。經過思考和討論后,學生發現過春節時會貼上非常多的窗花、“福”字等;在給老人舉辦慶生宴時,通常會貼上壽星的吉祥圖案。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發現實際生活與吉祥圖案之間的關聯。
第二,教師為學生展示現實生活中吉祥圖案的創新應用圖片,鼓勵學生分析具體的圖案,談談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第三,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創新,繪制出帶有個人特色的美術作品。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能夠了解更多吉祥圖案的種類、意蘊和表現方式,在創作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增強創作的創新性。
(四)拓展教學內容,豐富知識體系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要想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掌握更多的美術知識,教師需利用多種方式拓展教學內容[5]。例如,教師可利用多種方式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學習能力、閱讀能力等方面的情況,搜集一些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美術書籍,進行合理分類。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借助視頻、圖片等方式將整理好的美術書籍展示出來,帶領學生了解這些美術作品的內容、簡介等。學生可以從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并利用課余時間去學習、了解更多的美術知識和傳統文化。此外,教師可以開展讀書交流會,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獲取的知識和傳統文化。
三、結語
總而言之,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美術知識,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教師應當重視傳統文化的滲透,加入本地文化、花鳥藝術、傳統圖案,提供不同類型的美術書籍,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等,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參考文獻】
于文軍.初中美術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策略探索[J].科學咨詢,2020(02):199.
熊菁.初中美術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策略探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01):197.
周潤濤.初中美術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融入[J].美術教育研究,2020(09):180-181.
連少如.淺談初中美術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課堂內外:教師版(中等教育),2020(01):115.
駱春萍.傳統文化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知識窗(教師版),20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