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榮琳
摘 要:在當前,新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中,這也給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數學知識是人們生活和生產的工具,在數學知識應用的過程中,必須要有思維能力作為支撐和保障。小學數學課程主要是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活躍程度,提高學生思維創造力。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必須要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提升
在當前核心素養教學下,給學生的思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重視思維的學科,不管是在學生的學習還是生活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果,對于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 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作用
(一)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靈敏性
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數學思維靈敏性體現為:首先是思維的迅速,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就要從各個角度入手,加強思維開發,促使學生的大腦運轉,從而找到快速解決問題的方式。其次是采用多元化的問題解決方式,能夠讓學生由形見數,轉化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思維角度。也就是讓學生具有數學思維能力,并且能夠快速地思考并解決一些復雜的數學問題。
(二)擴展學生的思維廣度
在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靈敏性能夠顯著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同時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思索問題。數學知識和其他學科都有著很大的相關性,因此,要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其能夠給各個學科帶來服務。這個特點也決定了數學思維包含的廣闊性特點。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能夠使他們的思維更開闊,促使學生的思考。
二、 核心素養下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采取數形結合教學,激發學生數學思維
數形結合教學方式是利用數學知識和圖形之間的關系,把一些復雜的抽象的知識進行具體化,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更能夠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相關性的理解,并且讓學生使用已有的知識來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能夠養成學生的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例如在“長方形的周長”教學中,傳統的課堂教學只是讓學生記住這些公式和概念,這就使得學生缺乏具體的認知,一味地去套用公式解題,最終也不明白其中的含義和解題的過程。在這種背景下,可以使用數形結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問題解答時繪制圖形,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并且加強學生對公式和知識點的理解,能夠掌握并快速地解決類似的問題,不斷提高他們的數學綜合能力。
(二)豐富課堂內容,促進思維能力拓展
在我國的傳統教育中,一般都會有標準答案,即便學生的見解不同,也常常不敢發言,認為自己的答案是錯誤的。因此,在核心素養教學的背景下,要拒絕給學生設置標準答案,不要給學生束縛,這樣學生在解題中能夠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加上豐富的想象,就會讓問題的回答內容多姿多彩,從而增強課堂的真實性和靈活性。在這種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基于學生的思維進行提問,引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知識和話題,并且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這樣才能夠顯著激活他們的思維。比如在學生進行“平面圖形的面積”知識的復習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道題目:在幾個侍從的保護下,公主來到了一個新的區域中,于是,公主便希望部落酋長能夠給他們一塊土地作為他們的生存地,于是酋長就指著羊皮說,在大海的另一邊可以畫給你這塊羊皮的土地,但是羊皮面積太小,公主就犯愁了,要如何安置這些人呢?公主能得到解決的方式嗎?如何才能夠根據羊皮畫出一塊大面積的土地呢?如何讓公主得到面積最大的土地?教師給學生帶來一連串的問題,這些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且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紛紛舉手發言,然后再將羊皮條長度告知他們,讓他們開始進行計算,然后分析出利用海岸線圍出的半圓面積是最大的,學生也紛紛露出了笑容。
(三)設置問題情境教學,促使學生主動思考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利用趣味性的問題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從而促進學生能夠主動思考,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小學生常常好奇心很強,并且有著很強的探究欲望,但是因為自身的認知有限,導致他們在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時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因此,數學教師充分掌握學生的該特點,并且基于他們的實際情況設置有趣的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和數學問題,讓學生在問題引導下能夠更扎實地掌握數學知識,從而不斷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比如,在進行“正方體與長方體”知識的教學中,可以帶領學生回憶日常中接觸的物品,分析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對于這些物體的邊、面的特點。在這些數學問題下,學生能夠更加快速地調動思維,主動探索物體特點,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不斷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四)做好對學生的問題提問,探索數學規律
在學生的思維發展中,是從具象的思維逐漸發展的抽象思維,這個過程的啟蒙階段也是在小學階段中完成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引導并鍛煉學生的抽象思想,從小學生的思維角度出發,幫助他們形成思維活動的主要框架,并且能夠發現關系,尋找自然規律,利用邏輯思維進行證明。比如在課堂中,經常提問學生“為什么?”“你是怎樣想到的?”“你是如何得出這個結果的。”其實在學生的解題中,結果并不是最為關鍵的,關鍵的是學生對于“為什么”這個過程的回答,這樣能夠顯著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比如在找規律的任務中:2、5、9、14、20、x、35、44,這個x應該是多少,很多學生沒有深入地分析和思考,感覺很難就放棄了。因此,可以先讓學生觀察2、4、6、8數列和1、3、5、7這種等差數列,然后提問學生發現了什么規律,學生會回答說,后邊數減去前邊的數字是2。然后讓學生思考題目中的規律,引導學生算出后一個數減去前一個數的差,分別是什么規律,然后讓學生循序漸進,環環相扣。
(五)按照學生不同的年齡段進行思維方法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