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奕
摘 要:小學階段的孩子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重要時期,為了能夠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體育學科教師應當充分重視體育家庭作業,并以國家體質監測內容為基礎,以豐富的運動技能為手段,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微視頻展示、App等信息化技術來充分發揮出體育家庭作業的作用,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應當充分利用好信息化計劃,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內外汲取更多的知識。
關鍵詞:信息技術環境;小學體育;家庭作業
一、 引言
據相關調查結果反映,與其他國家的小學生群體相比,中國各個階段的小學生不管是速度、耐力、力量素質還是肺活量水平、爆發能力,都呈現出了明顯的下降趨勢,與此同時,學生視力不良、肥胖超重等檢出率卻在逐漸上升。青少年體質的大幅度下降與學校開展的體育活動有著直接的關系,對于學校而言,盲目追求高分成績不能成為教育中的核心,助力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才是教育工作中的重點。
二、 體育家庭作業在實施中所面臨的困難
(一)家長群體的不理解
中國學生的學習壓力一直都比較大,絕大多數家長對體育活動都存在過于片面的認知,總是認為“績優則優”,為了提升學生的成績,不惜以學生的身體素質為代價,不太重視學生的體育鍛煉,部分學生在完成了課堂作業之后,還要完成課余的補習,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成績雖然出現了較大的提升,身體素質卻越來越差,甚至有些學生成績尚未提升,精神狀態卻越來越萎靡不振。
家長的支持與理解是學校開展教育工作的基礎,為了能夠提升學生群體的身體素質,必須讓家長與教師、學校達成一致,讓家長推動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并與教師形成緊密聯系,及時向教師反映孩子的體育鍛煉情況。因此,在開展體育家庭作業之前,要先取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
(二)體育課程被“邊緣化”
新課標中明確表示:“中小學生應當將體育課納入考核學生成績的重要科目中,必須保證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育課時間。”但是,從目前的教育情況來看,在一些科任教師甚至是學校領導的心目中,體育課程屬于可有可無的科目,有些文化課科任教師喜歡在期末考試的階段,占用體育課,導致體育課受到了排擠,出現較為嚴重的“邊緣化”情況,學生本來平時的功課就繁重,課后還要完成很多科目的文化課作業,用于體育鍛煉的時間已經很有限了,因此如果再擠壓學生在學校里的鍛煉時間,那么更加不可能實現新課標中對中小學生的體育素質要求。
三、 體育家庭作業的布置原則
(一)趣味性原則
對于學生而言,學習應當是充滿趣味的,讓學生在濃厚的快樂氛圍中進行學習才能夠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家庭作業更應該注重其趣味性,以此來提升學生對完成作業的興趣,從而達到不斷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使其能夠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二)可行性原則
與其他年齡段的孩子相比,小學生由于心智尚不成熟,對周圍環境沒有全面的判斷能力,因此他們的自我安全意識較為薄弱,在體育活動中極有可能因為興奮過度而受到傷害。所以,體育家庭族作業在設計之初就要充分考慮到內容與方法上的可行性、安全性,場地、器材等都是教師需要顧忌的要點。體育家庭作業應當讓學生在安全的區域內使用現有的體育器材進行鍛煉,與此同時還要向學生宣講安全操作準則,提醒他們保護好自己及同伴的安全,由于是要強調運動過程中的安全,最好循序漸進地開展體育運動,謹防出現跌傷、撞傷、拉傷等問題。
(三)目標性原則
由于學習課程壓力大,目前教育的生態環境就是讓學生終日浸泡在題海之中,為了提升自己的文化學科成績,有不少學生都選擇主動放棄體育鍛煉的時間,不重視提高自己的體格能力。但是,體育鍛煉不僅僅是為了能夠提升學生群體的體格,它還可以磨煉學生的意志力,培養他們擁有頑強的體育精神,而且在壓力較大的學習生活中,體育鍛煉是很好的壓力“調劑品”,適當的體育將有利于釋放學生的壓力,使其大腦能夠得到充分的休息。因此,體育教師在制定相應的體育家庭作業時,應當注意做到將作業內容與形式“去林黛玉化”,始終以提升學生群體體質為主要目標,打破文化作業的“獨霸”局面,強化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素質,讓學生的學習壓力在體育鍛煉與活動中得以充分的釋放。
四、 體育家庭作業與信息化技術相互融合的有效對策
(一)充分利用體測數據,激發學生鍛煉動力
讓學生完成體育家庭作業其實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而在這個過程中也必將幫助學生養成終身鍛煉、提高體質的好習慣。但是傳統的體育鍛煉比較枯燥,活動形式容易讓學生感到疲勞,這樣的項目自然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更容易導致學生產生逃避心理,最終的作業完成情況肯定是不理想的。對此,當代的體育鍛煉應當設計的更有趣味性、目的性,并根據學生的具體身體情況、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群體的素養發展薄弱點來幫助他們提升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其實在很早之前,中國就會固定對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進行測試,但是測試之后,數據就被閑置了,并沒有發揮出實質性的作用來,然而學生群體的體質數據卻是開展體育家庭作業的重要數據,通過直觀的對學生速度、柔韌性、靈敏度、耐力以及力量等進行檢測,以及后續定期的跟蹤記錄,能夠將學生的體質發展情況完整地呈現出來,最終的體質結果可以直接讓學生、家長、班主任等進行參考,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近期的身體素質發展情況,同時也能夠讓教師掌握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變化,并根據這些變化來落實教學目標,實現精準化教學,家長也參與到體育作業的監督工作中,形成家校合力的有效閉環,讓學生針對自己的薄弱處開展有效鍛煉。
(二)將作業內容可視化,提升學生完成體育作業的效率
在完成家庭作業的過程中,部分學生由于缺乏專業指導或者因為沒有鍛煉伙伴、無運動氛圍等問題,總是難以堅持完成自己的體育作業,即便勉強完成,其質量也是大打折扣的。針對這種現象,可以將作業內容進行可視化,比如讓學生利用Keep等健身鍛煉軟件來輔助自己完成體育活動,Keep作為備受年輕群體歡迎的健身App,不但有運動難度、運動項目、飲食指導等多方位的系列方案,同時它也是十分方便的線上指導“移動”課堂。比如一些低年級的學生可能不太喜歡單調的跑步,那么就可以在Keep里面選擇趣味性更強的項目,像跳繩、下蹲、蛙跳等都是低年級段孩子們的首選項目;而針對高年級學生,可以通過Keep里面的健身知識、科普內容來全面提升對體育活動的認識,使其能夠更好地了解何為健身,何為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