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摘 要 現代學徒制是學校與企業共同推出的一項育人模式,有利于教育資源共享與合理分配,提升了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本文主要對現代學徒制與雙主體育人機制內涵進行分析,明確現代學徒制產生與發展歷程,并且闡述雙主體育人機制主要內容,根據目前教育條件,重點探究了現代學徒制參與評價的雙主體育人機制實現途徑,以期為教學工作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 現代學徒制 多方參與 雙主體育人機制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s.2021.01.016
Abstract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is a mode of educating people introduced by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sharing and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improves studen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and double-master sportsman mechanism, clarifies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cours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and expounds the main contents of double-master sportsman mechanism.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condition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alization of double-master sportsman mechanism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eaching work.
Key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multi-participation; dual-master sportsman mechanism
0 引言
現代學徒制是我國在2014年提出的人才培養模式,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主要育人機制,應對相關教學技術進行研究。隨著教育工作深入開展,對實用型人才培養至關重要,需要利用現代學徒制對目前教育模式進行升級,鞏固教學成果。現代學徒制參與評價的雙主體育人機制,有利于職業教育機構與企業深度合作,使得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人才培養質量獲得顯著提升。
1 現代學徒制與雙主體育人機制內涵
1.1 現代學徒制產生與發展
現代學徒制最早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在美國、英國和加拿大等國家開始實施。2014年,我國開始引進現代學徒制,對職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豐富,2015年教育部公布了165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主要為民辦高職院校。2016年教育部舉行了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交流會,對試點單位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的效果進行分析,并且總結經驗,對日后工作方向進行明確。[1]
現代學徒制發展,引發了教學方法創新,尤其是對職業教育而言,可促使產教一體、工學結合教學計劃有效落實,對培養創新型和實用型人才提供了重要參考。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具體問題,例如,合作企業選擇不當、人才培養方法落后、溝通和交流難度大以及學校在雙主體育人機制中未能發揮有效作用等等,這是目前現代學徒制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相關人員應明確認知,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案解決問題。
1.2 雙主體育人機制
學校與企業雙主體育人機制是現代學徒制的核心要素,同時,在現代學徒制的實施過程中,需要統籌政府、學校、企業和教育部門之間關系。雙主體育人機制實現了學習與工作結合、教育與生產結合、學校與企業結合,是目前在職業教育中應用的先進教學方法。學生需要在企業通常是私營企業接受專業技能培訓;而理論知識部分則需要在職業學校學習。雙主體育人機制應用過程中,學校應與企業分工協作,使得職業教育模式更加合理,與現代化人才培養方案要求相一致。
2 現代學徒制多方參與評價的雙主體育人機制模式
2.1 選擇合適的合作企業
現代學徒制參與教學培養計劃,應為學生選擇合適的培訓企業。學校方面應結合學科特色和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對合作方案進行調整,及時做好教學優化工作。實踐過程中,應善于轉變以往思維模式,注重對學生專業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培養,通過職業生涯教育平臺,為學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雙主體育人價值實施中,應將人文素質培育與職業技能培訓放在等同位置上考慮,注重在企業培訓中,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發掘,使得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應用更加高效。
以現代學徒制為基礎,構建多方參與的育人機制,是目前職業教育中應用的先進技術手段,對提升職業教育成果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學校方面應參考人才培養計劃,對教學過程進行優化,并且注重形成與實習企業互惠共贏局面。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應用打破了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形式,將工學結合教育思想與理念融入其中,與職業教育總體目標相一致。[2]學校在現代學徒教育中,應發揮主要作用,注重為學生選擇合適的企業,以學生職業技能提升為主要工作目標,提升工學結合教育效果。學生入企培訓前,應對企業文化、企業精神進行了解,明確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素養教育在學徒制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2.2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工學結合是現代學徒制教育的重要方法,應構建有效的培養模式,對學生進行系統而全面教育。教學過程中,考慮到企業對利益與成本的要求較為嚴格,高校在開展現代學徒制教育中,應合理承擔試點企業培訓成本,因此,在具體工作中,應加強對現代學徒制資金支持,明確崗位技能培訓相關價格,對培訓成本進行控制,防止超出培訓預算。實踐培訓中,由于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相對成熟,企業在實踐中需要的員工就是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向。在培訓過程中,學校應虛心接受并聽取企業有效意見,對目前的課程和主要教材進行開發,以現代學徒制為核心,對培訓內容進行改革,使得教育過程更加高效合理,滿足雙主體育人培訓方案具體要求。
人才培養過程中,應根據崗位能力要求,對核心課程進行選擇和應用,使得教學過程遵循行業規律和教育目標。同時,在工學結合教育理念下,應分析現代學徒制教育的主要內容,根據學生成長規律,對教學過程進行優化。為促使雙主體教育方案有效落實,需要重構教學體系,夯實理論教育基礎。理論對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應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得學習與生產形成連接紐帶,增加學生實踐技術能力。對工學結合教育模塊進行設計,明確雙主體育人機制,可培養學生職業素養,有利于工學結合培養模式落實。
2.3 雙主體育人中成本分擔
雙主體育人機制是現代學徒制的核心,學校和企業應共同參與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共同承擔育人成本。在工學結合背景下,對學生實踐技能進行培養需要花費大量資金,這教育成本應合理劃分,學校承擔大部分教育成本,并且構建成本分擔機制,對雙主體育人機制進行調整,鞏固教學效果。例如,在某校現代學徒制應用中,經過校方與試點企業協定,構建了雙方認可的教育成本制度。培訓過程中,由學院方承擔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費用,試點企業承擔崗位技能訓練費用和學徒食宿補貼。
職業學校是雙主體育人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對成本管理工作和學徒入企培訓方案進行指導,為學生培訓奠定良好基礎。并且在實踐工作中,構建現代學徒制成本管理制度,與試點企業溝通合作,控制培訓成本,并且對現代學徒制開展效果做出綜合評價,提高經濟效益與成本控制在評價體系中的比重。此外,也應對學生培訓過程進行規范化管理,降低教育成本。學校應對現代學徒制應用效果進行考察,積極引導教師參與到工學結合教育模式中,促使成本控制方案有效落實。[3]例如,在某職業院校開展的雙主體育人模式中,組織教師在裝備制造企業實習,并且倡導教師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不僅提升了工學結合教學效果,而且節約教育費用。培訓過程中,構建了成本分擔機制,明確試點企業與學校責任,對費用支出進行全面管理。
實踐過程中,也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對學生安全性進行保障,對學生進行嚴格指導和控制,尤其是在車間實習的學生,對其技術規范性進行培訓,避免安全事故出現,給企業和學校帶來經濟負擔。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產教一體、工學結合作為全新的教學模式,在職業教育中得到應用。企業和學校是現代學徒制教育主體,應注重發揮企業和學校的作用,明確雙方責任和主要義務,推動雙主體育人模式實現。職業教育中,應認識到教學方法優化的重要價值,對目前教學方案進行調整,使得教學過程更加科學有效,實現人才培養專業化。
參考文獻
[1] 袁其玲.產教融合、雙主體育人現代學徒制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為例[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8,279(09):205-206.
[2] 劉時英.產教融合,雙主體育人現代學徒制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懷化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神州(上旬刊),2019,000(024):184.
[3] 張慧,李作聚.校企合作背景下現代學徒制雙主體育人模式研究[J].時代經貿,2020(4):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