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軼歐
【摘? ? 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提高其教學有效性,不僅有利于學生形成歷史學習思維,還有利于歷史課程內容的不斷拓展。教師可以根據歷史課堂的性質,結合著名歷史事件導入課堂內容,以學生為本展開歷史課堂教學,促進學生有效展開歷史思考,不斷提高歷史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歷史? 歷史教學? 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7.062
歷史教學有效性作為影響教學過程的重要因素,對于學生的歷史學習與探究具有關鍵意義。學生在初中階段歷史的學習時期,正處于歷史學習能力高速發展的時期,教師需要抓住這一關鍵時期,探究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方法,理解歷史教學有效性增加背后的內涵。教師在歷史教學實踐環節中,對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實質上也是對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歷史教學有效性一般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效率與學生的學習效果,象征著歷史教學的水平,對教師的歷史教學具有提示作用。歷史教學主要包含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文化等方面的內容,各個教學版塊之間息息相關,具有較強的框架性,因此要求學生在歷史課后展開歷史知識框架建設,而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可以較好的輔助學生構建框架。教師需要在歷史教學實踐環節中,明確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具備的實踐意義和教學價值,逐步探究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過程,促進學生歷史學習技能的強化。
一、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具有的實踐意義和教學價值
(一)有利于學生形成歷史學習思維,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
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代表著歷史課堂教學水平的逐步提高,有利于學生形成歷史學習思維,讓學生的歷史學習過程更加高效,大幅度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促進學生對歷史學習內容的深刻認知。學生的歷史學習過程主要包括知識理解、歷史回顧、練習實踐等環節,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復雜性。在歷史教學有效性提高的條件下,學生可以有更加充足的空間展開歷史綜合思考,推動學生對歷史難題的積極探究,促進學生在歷史問題思考方面的進步,有效鍛煉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會逐步積累歷史知識與學習方法,形成綜合性較強的歷史學習思維,在歷史有效性提升的幫助下,學生可以更加有效的展開歷史學習方法實踐與完善,促進歷史學習思路的定期更新,提高學生的歷史思考水平,為學生歷史思維的綜合發展做鋪墊。學生在教學有效性較高的情況下,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歷史重點內容,挖掘更多歷史學習的關鍵點,有效鍛煉學生的歷史學習技能,提高學生進行歷史問題思考的綜合性和有效性。
(二)有助于推動學生展開歷史回顧,深化學生的課堂學習思路
歷史教學有效性的逐步提高,不僅意味著歷史教學水平的提升,還代表著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的良好表現。學生在歷史課堂中的積極學習,有助于推動學生及時展開歷史回顧,幫助學生意識到歷史課堂學習的重要性,深化學生的課堂學習思路,促進學生對重要歷史事件的記憶,推動學生形成較為清晰的歷史知識脈絡。歷史知識復習作為學生展開歷史框架構建的重要環節,學生需要更加重視歷史課堂學習的回顧與總結。歷史教學有效性的增加,可以間接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使學生可以更加合理的分配歷史學習時間,促進學生對歷史課堂學習的科學規劃,為歷史課堂知識回顧與總結留下更多空間。同時,促進學生對歷史課堂內容的全面認知,加強學生對歷史重點知識的印象,便于學生后期以歷史重點為中心展開知識框架構建,提高歷史框架設計的質量。學生可以在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過程中,逐步理解課堂學習的綜合特性,為教師的歷史課堂教學方案設計提供條件,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促進學生對歷史重難點知識的進一步學習。
(三)便于教師轉變歷史教學方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多樣性
教學有效性的不斷提高,不僅代表著歷史教學效率的提高,還意味著教師對歷史教學環節的深入理解和探究,便于教師及時轉變歷史教學方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多樣性,促進學生獲得更好的歷史學習體驗,增加學生的歷史學習多樣性。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需要采取各種教學方法推動歷史教學進度,但教師容易陷入歷史教學方法單一或教學模式固化的陷阱中,不利于教師展開歷史綜合教學,更不利于學生歷史思維的深化。教師在教學有效性提升的背景下,可以更加深刻地意識到歷史教學方法創新的關鍵性,及時根據學生的歷史學習狀態,轉變歷史教學方法,促進歷史教學方案的不斷更新,促進歷史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教師為了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會更加關注學生的歷史技能發展,促進歷史實踐環節與歷史知識構建之間的相互融合,促進學生對歷史學習規律的總結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學生在歷史課堂中的參與度,加強歷史課堂教學互動的活躍性,為歷史教學方案設計提供良好條件。
(四)便于推動教師有效利用歷史教材,增加教材內容的輔助性
教師對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可以更好的突出歷史教材的重要位置,有利于推動教師有效利用歷史教材的各個版塊,增加教材內容的輔助性和豐富性。教師可以在提高歷史教學效率的過程中,把目光放到教材輔助欄目上面,根據歷史教材輔助欄目展開教學綜合設計,促進學生在歷史課堂中進行知識拓展,促進學生對歷史版塊的綜合認知。教師需要靈活運用歷史教材的不同內容,結合相應的歷史教學策略,提高學生展開歷史課堂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課后進行歷史自主學習與知識鞏固,促進學生積累更多歷史基礎知識,加強學生的歷史綜合學習思維。歷史知識積累作為學生展開歷史學習的關鍵部分,教師需要結合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條件,有效設計歷史教學的各個環節,強調歷史教材內容學習與記憶的重要性,有效結合歷史教材輔助欄目展開綜合歷史教學,使學生站在不同的視角進行歷史知識探究,促進學生形成綜合的歷史觀念,加強歷史教材輔助欄目的教學效用。
(五)有利于歷史課程內容的不斷拓展,發揮歷史教學規劃特性
對歷史教學有效性的不斷提升,不僅可以加強歷史教材內容的教學運用,還有利于歷史課程內容的不斷拓展,推動教師不斷開發全新的歷史教學空間,有效結合歷史教學策略設計教學方案,發揮歷史教學規劃的綜合特性,便于學生按照教學規劃進行有效歷史學習,推動學生在歷史思考層面的進步。歷史課程教學主要包括歷史內容教學、知識拓展、歷史實踐等版塊,歷史知識拓展作為課程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一般包括歷史課堂知識拓展和課外實踐拓展,對于學生的歷史思維發展具有較強的推動作用。教師可以在歷史教學有效性提高的前提下,積極踐行歷史知識拓展的原則,促進學生對歷史教學內容的綜合認知,加深學生的歷史課堂學習印象,為學生后期的歷史綜合復習打下基礎。教師在教學有效性的推動下,可以更加全面的展開歷史教學規劃,提高歷史課程教學方案的科學性,突出學生在歷史教學計劃中的主體作用,強調歷史教學規劃的綜合特性,為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發展做鋪墊。
二、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采取的教學措施和方法
(一)結合著名歷史事件導入課堂內容,增強學生對歷史的理解
為了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增加學生對歷史課堂的關注度,促進學生歷史學習效率的逐步提升。教師可以在學生具備歷史常識的前提下,結合著名歷史事件導入課堂內容,促進學生對歷史課程內容的深入理解,讓學生更加認真的投入到歷史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增加歷史課堂導入的效率。教師在展開歷史課堂導入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歷史課堂教學內容,篩選合適的歷史事件,保障歷史課堂導入環節的高效化。教師需要注意關注學生在歷史課堂導入環節的學習態度,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調整導入方案,增加歷史課堂學習的互動性。課堂導入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對于學生的歷史知識學習與鞏固具有推動作用,教師需要靈活運用歷史導入內容進行知識科普,加強歷史課堂學習的綜合性,促進學生在歷史學習方面的綜合發展。
(二)有效開展各類歷史課堂活動,逐步深化歷史教學活動版塊
歷史課堂活動的有效實踐,可以推動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教師可以在學生積累一定歷史知識的前提下,有效開展各類歷史課堂活動,促進學生對所學歷史知識的合理實踐逐步深化歷史教學活動版塊,發揮歷史教學活動的實踐特性。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結合歷史教學內容,合理展開不同類型的歷史課堂活動,促進歷史課堂教學設計的不斷完善,優化歷史課堂學習的各個環節。教師需要注意歷史活動設計的過程,根據歷史教學內容的特征選擇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歷史課堂活動中獲得深刻體驗,加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深刻感知。教師可以結合相應的歷史教學理論進行課堂活動實踐,加強學生與歷史課堂環節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專注于歷史課堂學習,并提出相應的活動教學建議,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強調歷史課堂活動的教學效用。教師不能只關注歷史課堂活動的實踐環節,還需要及時展開課堂教學情況調查,獲得學生的歷史學習反饋,有效完善各類歷史課堂教學活動設計,加強歷史課堂實踐的積極效用。
(三)以學生為本展開歷史課堂教學,轉變歷史教學的常規方式
在提高歷史有效性的教學進程中,需要清楚學生在歷史課堂中的主要位置,以學生為本展開歷史課堂教學,轉變歷史教學的常規方式,讓歷史教學創新方法得到有效實踐,有效更新歷史課堂教學策略,增加學生的歷史課堂學習效率。以學生為本不只是簡單的根據學生的學習特性展開教學,還包括教師在歷史教學認知方面的強化。教師在積累一定歷史教學經驗的情況下,應該更加關注學生在歷史課堂中的狀態,根據課堂觀察的結果進行歷史教學方法設計,打破現有的歷史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歷史教學方法創新與突破,為歷史課程教學的學期總結提供案例。教師在完成歷史課堂創新教學后,需要及時展開課堂教學反思,總結較為有效的歷史教學方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出發點進行教學設計,增加歷史課堂教學的創新性。教師需要明確歷史教學方式的轉變過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對教師的綜合教學技能具有較高的要求。教師應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歷史知識儲備和相關教學方法,為教學方式的創新與轉變提供前提條件。
(四)推動學生參與歷史教材探究環節,加強歷史知識與學生的聯系
教師在提高歷史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需要對歷史教材內容進行綜合探究。教師可以積極推動學生參與歷史教材探究環節,促進學生間接參與到歷史教學框架建設中,加強歷史教學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加強學生對歷史教學內容的深刻認知,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念,推動學生以更加全面的視角分析歷史事件,提高學生的歷史分析能力。教師可以合理布置歷史探究作業,促進學生課后對歷史教材進行合理探究,讓學生在完成作業后進行成果展示,使學生之間可以進行有效的歷史學習交流,促進學生優化歷史學習方法,增加學生對歷史教材各個版塊的綜合理解。教師還可以推動學生根據歷史教材內容,提出相應的歷史教學建議,促進學生歷史綜合思維的活躍化,讓學生理解歷史教學內容的不同作用,促進學生課后進行歷史知識分類與運用。
(五)有效設置歷史課后小組作業,促進學生合作展開歷史思考
課后作業的布置可以間接推動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教師可以有效設置歷史課后小組作業,促進學生合作展開歷史思考,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歷史思考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合作技能與歷史思考能力。教師需要提前根據歷史課堂教學內容,設計小組合作的任務,讓學生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歷史討論,推動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解決歷史學習問題,推動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進行歷史綜合思考。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課后進行合理分工,促進學生對歷史資料的科學搜集,推動學生對小組合作成果的整理和展示,強化學生的歷史合作過程,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師需要注意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的表現,及時調整小組探究的教學方案,不斷完善小組合作教學設計環節,推動學生對歷史問題的深刻認知,有效提高學生的歷史思考技能,強化歷史教學實踐的積極效用,推動學生在歷史探究環節的積極參與,發揮歷史合作學習的正面效用。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學習與探究的過程,實質上也是學生綜合歷史思維形成的過程。在學生完成小組學習作業以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完成質量,進行科學評價和適當獎勵,促進小組合作效率的不斷提高。
三、結束語
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策略實踐的過程中,可以逐步發現提高歷史教學有效性帶來的積極影響,理解歷史教學效率對于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過程,對于教師來說是鍛煉教學技能的環節,為歷史教學策略的優化提供了更多的途徑。教師應明確掌握歷史教學有效性具有的綜合意義,將相關教學策略與歷史教學內容相結合,促進學生領略更多歷史知識的風采。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提高其教學有效性,不僅有利于學生形成歷史學習思維,推動學生展開歷史回顧,還便于推動教師有效利用歷史教材,有利于歷史課程內容的不斷拓展。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不是只關注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還需要學生在歷史學習方面獲得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歷史綜合技能。教師需要注意在提升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不斷深化歷史知識點的實踐作用,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綜合運用,保證學生在歷史實踐方面有較多的收獲。教師可以根據歷史課堂的性質,結合著名歷史事件導入課堂內容,以學生為本展開歷史課堂教學,推動學生參與歷史教材探究環節,促進學生有效展開歷史思考,不斷提高歷史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牟青.轉變教與學方式提高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0.
[2]許艷青.基于教材輔助欄目有效運用的初中歷史教學策略探討[J].學苑教育,2020.
[3]李崇德.試論如何運用教材輔助欄目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9.
[4]王榮樟.以生為本? 以學定教——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