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蘭 楊瑞木



摘要:目的:探究人文關懷與心理指導聯合應用對老年糖尿病患者不良情緒以及血糖控制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按照住院號奇偶數均分為觀察組和常規組,每組45例;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常規組護理模式基礎上行人文關懷聯合心理指導護理模式;對比兩組患者不良情緒變化以及血糖控制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以及FPG、2hPBG值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在護理老年糖尿病患者時,采用人文關懷聯合心理指導護理效果十分優秀,能顯著降低患者不良心理狀態。
關鍵詞:人文關懷;心理指導;老年糖尿病;不良情緒;血糖控制
糖尿病是由于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導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以及脂肪代謝紊亂,主要臨床表現為多飲、多食、多尿以及體重下降[1],血糖高于正常值水平等。患者患病后需要長期皮下注射胰島素,若干預不及時,極易發生眾多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以及心理健康。臨床當中在治療糖尿病時,需要搭配合理的護理方式,才能確保臨床療效。隨著護理事業的發展,人文關懷聯合心理指導護理模式逐漸應用到臨床當中,并取得一定的成績。我院為探究該護理模式的效果,特選取9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參與本次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20年6月~2021年6月之間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0例參與本次實驗研究,按照住院號奇偶數均分所有入選患者,以每組45例為劃分原則,將其劃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常規組。觀察組患者由男23例、女22例組成,年齡區間即60~82周歲、平均(70.24±1.51)周歲,病程1~5年、平均(2.43±1.08)年;常規組患者由男22例、女23例組成,年齡區間即61~83周歲、平均(70.36±1.58)周歲,病程1~6年、平均(2.94±1.57)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均通過統計學分析整理,無明顯差異,P值>0.05,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常規組:行常規護理模式,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介紹科室情況,向患者進行疾病健康知識宣教,治療方式、護理措施,并于患者出院時進行出院指導。
觀察組:以常規組護理模式為基礎,行人文關懷聯合心理指導護理模式,具體內容如下:(1)人文關懷: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第一時間熱情迎接患者,并用親切、溫和的語氣向患者介紹醫院以及科室情況,當患者提出疾病相關問題時,護理人員應秉持耐心態度,使用溫柔語氣為患者解答問題,為患者營造良好的人文關懷護理氛圍[2],盡最大可能降低患者及家屬對環境的陌生感,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2)友好溝通:護理人員在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時,應用親切的目光注視患者,與患者交談過程中,應使用患者聽得懂的語句進行交談,為患者營造輕松、愉快的交談氛圍。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應做好聽眾身份,多耐心傾聽患者真實想法,并對患者想法做正向引導,在溝通時護理人員應注意溝通技巧。(3)心理指導:①心理疏導:患者患病后,對疾病認知不足易出現焦慮、煩躁、不安、恐慌、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此時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家屬講述糖尿病相關知識,并密切觀察患者心理狀態,并及時進行疏導,進而使患者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疾病治療與護理,提高患者依從性,了解老年患者內心真實想法,多給予人文關懷與心理指導[3]。②建立合作關系:應與患者及家屬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患者入院后與其進行溝通交流,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與基本情況,與患者及家屬之間建立信任,進而提升治療與護理的依從性。③團體心理指導:為緩解患者不良心理狀態,護理人員可為患者組織集體活動,舉辦病情交流會,通過患者之間的友好交流,樹立患者治療信心,若部分患者不愿參與,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心理狀態,并了解患者拒絕參加集體活動的原因,并給予個性化心理護理,進一步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4]。(4)護理操作:護理操作是護理中的重中之重,護理人員應規范自身的護理操作行為,不斷學習先進的護理方式,不斷提升自身護理水平,進而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同時,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為患者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避免血糖波動,并提醒患者適當增減衣物,避免感冒;定期對病房進行通風,確保病房內空氣流通,降低院感發生率。
1.3 觀察指標
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護理前后不良心理狀態,分數區間即0~10分,分數越高,患者心理狀態越差。
使用院內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估患者及家屬護理滿意度,其指標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
統計兩組護理前后清晨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空腹血糖正常值為3.9~7.0mmol/L,餐后2h血糖正常值為<7.8mmol/L[5]。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5.0進行統計,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 ;P<0.05為組間差異顯著。
2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評分
兩組患者護理前SAS、SDS評分均較高且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評分均有所下降,觀察組評分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常規組護理滿意度低于觀察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FPG、2hPBG
兩組患者護理前FPG、2hPBG水平均高于正常值,組間數據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指標下降幅度均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3。
3討論
糖尿病多發于老年人[6],血糖值升高嚴重威脅到老年人心血管健康,甚至引起多種并發癥,由于老年患者多數伴有多種基礎疾病,治療難度較大,故而只有選擇合理的護理模式,才能有效提升臨床療效,有效穩定患者血糖值。人文關懷聯合心理指導護理模式的運用,通過與患者建立良好溝通與交流,及時疏解患者不良心理狀態,盡可能滿足患者合理心理需求,進而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療與護理依從性,提高臨床療效,更有助于平穩患者血糖,建立友好護患關系,提高護理滿意度。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組,P<0.05;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及FPG、2hPBG值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
綜上所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時應用人文關懷聯合心理指導護理模式,護理效果十分優秀,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劉召英.人文關懷聯合心理指導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及對血糖波動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9, 16(19):89-92.
[2]孫永美.人性化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4):179.
[3]楊林飛.提高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的護理措施分析[J].心理醫生,2017,23(34):282-283.
[4]劉敏,何蕾,潘愛紅,等.基于互聯網的延續護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21,21(11):1655-1659.
[5]谷喬,李敏,徐芳,等.綜合心理護理模式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手術患者的干預效果[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21,50(2):184-186.
[6]王斌,鄭桃花,黃霞,等.基于奧馬哈護理結局分類系統構建老年糖尿病病人護理敏感性結局指標[J].護理研究,2021,35(4):685-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