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晨
摘? ?要: 本文探討構建單元主題意義的教學設計,旨在改變以知識傳授為本的課堂教學現狀,使師生走出淺層化、碎片化的教學模式;探究如何在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指引下,建構圍繞單元主題意義、實現學科育人的高職英語課堂。
關鍵詞: 高職英語? ?學科育人? ?單元主題意義
1.引言
教育部在2014年發布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要求將研制與構建學生核心素養體系作為推進課程改革深化發展的關鍵環節。學科的育人價值是指某學科的課程內容除了培養學生學科知識和學科能力之外,還要促進學生在心智能力、情感態度、思想品德、社會責任等方面的發展。不管是基礎教育階段,還是高等教育階段,各學科都有育人價值,都可以從不同角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英語學科也不例外。
隨著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科育人”的目標越來越受重視。這是在社會多元文化相互交織的新背景下,針對目前高職院校英語課程的局限性提出的。目的是充分發揮學科所長,強調課程全方位“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筆者在多年教學實踐中,一直致力于創建英語單元教學的主題語境。高職英語教材雖不斷完善和發展,但不論教材如何變化,教師都可以從不同的教材中提煉單元主題意義,以任務為載體、以活動為依托,打破浮于語篇內容表面的局面,使學生真正吃透文本內容,發展思維品質,獲得語言文化知識,發現并建構語篇意義,實現學科的育人價值。
2.以學科育人為目標的英語課堂
英語學科的主題語境為學科育人提供話題和語境——所有語言學習活動都應該在一定的主題語境中進行。教師會與學生一起層層深入地研讀語篇,理清語篇的主題和內容,挖掘語篇的深層含義,關注作者的意圖、情感和價值取向。教師與學生共同致力于主題意義的構建,學生就可在主題意義的構建中學習語言,實現語言的內化和遷移。
筆者通過對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觀察及對一線教師的訪談,探究當下高職英語課堂能否實現學科育人的目標。結果發現,當下課堂教學基本以傳統的知識傳授為主;教師的教授重點主要圍繞詞匯、語法和語篇講解;以大量的講解、習題操練為輔助手段。例如,在高職英語課堂的語篇教學中,一些教師通常比較關注如何設計問題和如何啟發學生回答問題,很少敢于或善于讓學生提出問題,一些教師缺乏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再如,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僅關注文本的信息和少量的語言知識,忽略學生思維的培養。上課節奏似乎變快,但這種教學設計方向是錯誤的,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層次不高。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學仍遵循傳統的任務型模式,教學內容呈現碎片化,學生習得的是相對孤立的知識點,無法獲取適應能力發展必需的技能和實現學科育人的目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部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較低,除了受語言水平、注意力、學習動機和興趣等因素的影響外,還受教學內容沒有圍繞鮮明的主題影響。學生的閱讀思維沒有被充分激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課堂進展有監控意識,通過仔細觀察,關注學生思維的發展過程,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加深思維的深度,圍繞教學內容的主題意義展開教學,有助于改變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學生學而不思的現狀。
在育人為本的課堂,教師不能僅以知識的傳授為本,也不能僅關注學生的語言技能發展。教學內容的主題意義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重要載體,因此,教師關注的應是主題意義的構建,師生共同致力于在主題意義的構建中學習語言,實現語言的內化和遷移。以育人為本的高職英語課堂必須圍繞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品格展開。在育人為本的課堂,聽、說、讀、寫這些技能不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目的,而是一種手段。學生通過幾種活動運用語言,獲得語言文化知識,發現并構建語篇意義。育人型教師除了關注語篇中語言知識的教學和語言技能的訓練以外,還必須提煉語篇本身的內容和語篇主題意義。
3.單元主題意義的構建
英語課堂中學生進行所有教學活動、發展語言技能,都要圍繞該單元的主題意義。探究主題意義是英語課堂的首要任務,也是重中之重,應該內隱在所有學習環節之中。若是沒有設定一定的主題意義,那么單元教學中每個模塊的教學都是零散又孤立的,很難將它們結合到一起,學生無法從中提煉深層次的主題意義,難以發展思維品質,汲取課文內容承載的文化精髓。因此,課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活動的設計必須圍繞一定的主題。目前高職英語采用的教材是張連仲先生主編的《新技能英語》。該系列教材是一套根據職業教育英語教學的特點,按照中高職銜接的理念設計的一體化高職英語教材。教材題材廣泛、時代性強、在素材的選擇上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其中《高級教程》共八個教學單元,每個單元的模塊內容都圍繞一定的主題進行設計,具備鮮明的主題內容和主題意義。以該教材高級教程《學生用書1》為例,挖掘提取每個單元教學內容承載的主題教育意義,見表1:
提取每個單元的主題意義之后,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創設情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問題,探究文本深層次的意義。基于主題意義的英語教學是以高職英語課堂為載體的,圍繞每個教學單元鮮明的主題意義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活動,改善碎片化的語言教學現狀,使學生獲得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同時,發展思維品質、汲取文化精華,實現學科育人的目標。
以下以《新技能英語(高級教程)1》第一單元Welcome to our department!為例說明如何建構基于單元主題的教學設計。
該單元的主題是“Welcome to Our Department”,可以歸為“學習與自我”主題語境。作為新生入學后接觸的第一單元內容,本單元內容高度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旨在學生進入大學之際教導他們做好人生新篇章的規劃,具有明確的育人目標。該單元各部分的組成是:Warm-up; Listening and Speaking; Reading and Vocabulary; Practical Reading; Practical Writing和Project。每個教學模塊由易入難、深入淺出地說明大學需要注意的事項,引導學生做好大學階段的人生規劃。每個模塊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圍繞一個主題而展開。
Warm-up部分首先介紹了本單元的話題詞匯,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擴充詞匯,開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豐富了學生的詞匯量;Listening and Speaking部分通過兩大模塊的對話練習,將學生引入單元主題語境中。該部分語言鮮明簡短,符合大學生的口語交際需求。語篇閱讀部分使學生意識到上大學開啟了人生的又一段新的篇章,如何迅速融入大學生活并且真正了解上大學的意義,引導他們樹立積極、健康的心態,盡快融入新環境,迎接新挑戰。Practical Writing和后續部分繼續探討如何培養適應不同學習、生活的環境的能力,幫助學生盡快轉變角色,快速融入大學生活。在這一部分,通過一些開放性的實踐練習,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強化運用語言的能力。整合整個單元各個部分的內容,不難發現這個單元的主題意義是:
①什么是上大學?大學在校的學習、生活和中學有什么區別?從本單元閱讀語篇中可以看出,上大學意味著獨立、自我的學習和生活。作為一名大學生,做任何選擇和決定主要依靠自己,并且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②如何適應不同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縱觀整個單元,每一個學習模塊都涉及相關因素:學習和了解大學新生入學必備物品的英語詞匯;掌握部分學科專業、學生社團相關英文表達;學會填寫入學登記表格等。
③上大學的意義是什么?上大學僅是為了拿一紙文憑嗎?上大學就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整個單元的內容,可以總結出上大學的意義:上大學是為了滿足學識發展和未來生活的需求。大學將賦予學生時間和實踐認真思考人生的意義,重新樹立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此外,上大學更能讓學生轉變角色,形成做事原則,發現他人的可取之處,為社會發展承擔責任等。
整個單元每個模塊都服務于上述意義的表達,但是每個模塊的側重點不同。教師教學時,需要根據模塊的內容,提取表達單元主題意義的元素,最終整合單元,共同完成單元主題意義的構建。梳理本單元主題意義,得到本單元的主題意義結構圖,如圖1所示:
4.建構單元主題意義的教學實踐
下面以本單元Reading and Vocabulary為例,說明基于單元主題意義的教學在日常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圍繞單元主題意義結構圖,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圍繞what、why、how展開,總結該閱讀語篇在實現單元主題意義建構中發揮的作用:
What:閱讀材料描述了新入學的幾名學生向輔導員詢問大學生活的過程。輔導員闡述了中學和大學的差異、如何在大學階段自學、校園生活、如何和室友相處等相關問題,給出了有價值的建議。
Why:作者借文中導師的建議,意在表明“Going to College”對入學新生的重要意義。學生應該積極適應大學新生活,做到“Being Independent; being curious, and being diligent”。
How: 文章采用Dialogue的形式,在學生和教師一問一答的過程中,使用了很多形象的表達方法和經典的表達, 比如:“Independence. As college students, you will have a lot of freedom. That means you must mainly rely on ourselves? and make your own decisions. On the other hand, you must be responsible for everything you do.”
本單元的語篇閱讀通過學生提出的有關大學的問題層層遞進,輔導員的回答圍繞本單元的主題意義展開。具體在實踐教學中設計的問題有:
①Where did the dialogue take place? 這部分采用師生互動的模式,該問題將學生帶到文本的初步學習,理解現實生活中的案例。
②Please tell us some benefits of joining a student club. 使學生學習和理解文本。通過快速閱讀語篇內容,了解語篇的主要內容,對進入大學后的活動有大致了解,培養學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
③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n your college life? 啟發學生進一步研讀語篇,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理解語篇中入學新生和輔導員教師對話的目的,理解本課語篇想要表達的意義:大學是一段快樂的、有意義的旅程,充滿嚴肅、有挑戰性的事務。
④Ask 5 students to play the role of Mrs. Brown, Catherine, Steven, Linda, Peter respectively and display the dialogue on spot. 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文本內容。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思考主題意義,理解上大學對自己意味著什么,自己應該怎樣迎接大學生活,實現主題意義的建構,發展分析、評價的能力,實現本節課的育人目標。
教師在整個單元每個模塊的教學實踐中緊緊圍繞單元主題開展教學設計,以下以導入、語篇學習、反思環節為例,說明教學設計的問題設置和其意圖,如表2所示:
5.結語
基于單元主題意義構建的教學設計,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語言文化知識傳播過程中融入單元主題意義,深入挖掘教材,將傳播知識與德育有機結合,使學生語言技能的獲得及道德情感的認可在教師的“潤物細無聲”中發展,達到教書與育人的雙重目的。改變以知識傳授為本的課堂現狀,使師生走出淺層化、碎片化的教學模式。在構建單元主題意義的基礎上,師生深入研讀語篇,根據每個語篇承擔的主題意義設計教學。教師在授課時從教材出發,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積極思想及道德因素,提取主題意義,通過授課過程將這些因素與學習內容自然、交織、融合,引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生心理上的變化,引發學生與教師、與教學內容產生共鳴,實現學科育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Williams, M & Burden, R L.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程曉堂.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教學理念與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10).
[3]李經國,林海寧.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學月刊,2016(9).
[4]栗瑞蓮.通過建構單元主題意義實現學科育人的高中英語教學實踐[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9(4).
[5]劉慧君.從認知策略探析英語閱讀思維活動——一項對英語專業學生的調研[J].中國外語,2008(1).
[6]張連仲.新技能英語高級教程(學生用書1)[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
項目基金來源: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建構單元主題意義實現學科育人的高職英語教學實踐”〔jg2019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