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高虹 朱素玲
[摘? ?要]紅色基因傳承工作是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時代的重要使命,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正確理解和把握紅色基因的內涵和特征,是做好傳承工作的前提。一部分中小學在紅色基因傳承任務上,尚存在主體缺位、系統性缺失、師資缺乏、形式固化等問題。要想取得紅色基因傳承實效,有必要對中小學思政教育體系進行整體梳理,明確思政教育主體建立聯動機制,加強整體規劃構建價值體系,整合內外資源建立教育體系,創新傳承方式建立長效機制。
[關鍵詞]紅色基因;思想政治教育;基因傳承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不同場合的講話中強調:要利用好紅色資源,發揚好紅色文化和傳承好紅色基因。學界關于紅色基因傳承的相關理論和實踐研究,大多停留在高校層面或干部教育中,對于中小學在思政教育過程中如何做好紅色基因傳承工作的研究相對缺乏。紅色基因傳承工作理應盡早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開展,“要抓住青少年價值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時期,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好對青少年的紅色基因傳承工作,是新時代中小學思政教育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事關黨和國家之存亡興衰。
一、紅色基因的本質內涵與核心特征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的生命密碼,其核心是共產黨人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記錄在共產黨人前赴后繼的奮斗歷程中。紅色基因傳承的本質內涵就是對理想信念和奮斗精神的傳承,基因傳承的主旨在于讓廣大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理想信念,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進一步正確認識紅色基因,提升傳承的精準度和有效性,本研究從生命基因的角度嘗試分析了紅色基因應該具有的主要特征。
一是紅色基因具有可復制性的特征。可復制性是紅色基因傳承的前提,客觀史實無可復制,革命史、戰斗史搬不過來,但堅強的革命意志、堅定的理想信念、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偉大的犧牲精神卻可以傳承。
二是紅色基因具有內隱性的特征。它隱藏在黨史、中國革命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當中,隱藏在紅色文化、紅色基地、紅色遺址、紅色傳統中,需要我們不斷發現、挖掘和提煉。
三是紅色基因具有先進性的特征。我們需要傳承的是優質基因,而傳承具有選擇性。中國共產黨在自我發展和完善的歷程中,學習先進文化,繼承優良傳統、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并形成了獨特的精神族譜。這份族譜應成為激勵青少年不斷進取的精神動力和優質能量。
四是紅色基因具有發展性的特征。紅色基因的生長不停留于過往,不困頓于當下,而是著眼于未來。紅色基因要在傳承中不斷優化發展,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二、紅色基因傳承中存在的問題與動因分析
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進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通過教育來塑造、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發展服務[1]。紅色基因傳承作為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還沒有實質性地開展起來。即使有的學校在積極行動,也因各種問題而收效不佳。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體缺位。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政治生命線和國家一切工作的生命線。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2]”學校黨支部是黨的基層組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承擔主體責任,要發揮重要領導作用。但實際上,黨支部往往把重點放在對行政工作的監督上,對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統領缺位明顯,直接導致學校紅色基因傳承流于形式。這使得中小學教師往往帶著抱怨情緒,消極應付上級的基因傳承任務,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是系統整合觀念缺乏。紅色基因傳承工作不是獨立的教學任務,也不是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它是一項系統工程,應該置于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總體框架中進行整體理解和系統思考。如果把紅色基因傳承工作簡單等同于政治教學任務,那么自然就會落到思政教師身上,其他教師則置身事外。如果把它僅作為一項活動任務來看,主體責任就會落在活動組織者身上,活動結束則工作結束,難有延續。因此,把紅色基因傳承工作變成思政教學任務或思政活動的簡單做法,顯然難以完成黨和國家的育人初衷。
三是師資能力有待提高。在大思政格局下,每位教師都應當承擔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基于目前中小學教師的知識儲備,除歷史與社會、思想政治教師外,學校教師對“四史”的史實與社會發展狀況缺乏系統了解和深度學習,難以提煉“四史”和紅色傳統文化中的精神內核。這種情況使得學校組織的紅色基因傳承活動拘泥于形式,停留于表面。要想真正推動紅色基因傳承工作取得實效,必須促進教師們加強學習和研究,提高政治站位,形成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的良好氛圍。
四是傳承形式固化刻板。正是由于學校和教師對紅色基因傳承工作認識不到位、方法研究不夠,導致傳承活動形式刻板固化。如只局限于唱紅歌、紅色基地旅游等傳統形式,雖然在短時間內可以激發學生興趣,但并不能真正做到將紅色基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中小學生隨著思維的發展,已經不再滿足于學習的娛樂化層面,有了理性探究事物發展背后內在邏輯的需要。這種停留在表面的刻板形式,缺乏系統性和實質性內容,將遭到師生內心的強烈抵制。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遵循社會意識內化外化的規律,促使個體由思想自在狀態向思想自為狀態轉變[3]。強調知識灌輸學習,忽略人內心感受和情緒體驗的思想政治教育難以受到歡迎;注重紅色文化符號的外形,忽略精神內核的紅色基因傳承也將難以持久。
三、紅色基因傳承的中小學思政教育實踐策略
對于依靠什么傳承、怎樣傳承的思考與實踐,是有效推進紅色基因傳承工程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在基礎性、戰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關鍵處、要害處下功夫,在工作質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動宣傳思想工作不斷強起來。這為學校黨組織進行紅色傳統繼承、紅色文化宣揚、紅色基因傳承工作指明了方向。
1.確定主體定位,明確責任分工,盡快建立聯動機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社會的階級或集團運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使其形成一定社會階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實踐活動。[4]”從這個概念中不難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一定的社會階級或集團。對我國而言,中國共產黨的性質與宗旨決定了它的領導主體地位。因此,在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承擔領導主體責任的是學校黨組織。但紅色基因傳承工作作為黨的政治任務和系統的宣傳育人工程,離不開政府部門、社區、家庭的廣泛參與和大力支持。學校要盡快建立以黨支部為領導主體的紅色基因傳承聯動機制,形成上聯當地黨和政府部門獲得政策指導和方向引領,下聯師生理論和教學實踐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內聯校內德育處、教研組等部門加強配合與協作,橫聯社區和家庭等尋求幫助和支持,從而構建起一個全方位立體式的教育網絡,使學校紅色基因傳承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2.加強整體規劃,跳出工具理性,完整構建價值體系
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根據新時期黨和政府的要求,結合國際國內形勢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特點、規律,謀劃整體思路,努力構建“三全育人”新模式,形成立德樹人的完整教育價值體系。目前的中小學思政教育普遍存在零敲碎打或單打獨斗的現象,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使紅色基因傳承工作極易被碎片化、零散化。為避免或改善這種情況,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進一步樹立黨組織的統領權威和思政教育的核心地位。學校要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為指導,加強黨組織的自身建設,強化思想引領,維護政治統治。通過統一思想,引導全校師生凝心聚力,保證紅色基因傳承工作有統一部署、統一要求,確保正確的政治方向。
二是要對學校紅色基因傳承工作進行系統梳理。要理清思政教育工作和紅色基因傳承的邏輯關系,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整體安排教育內容,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教育活動形式多樣化,使紅色基因傳承重任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工作體系之中。
三是要加強對紅色文化的研究。要遵循知識教育和思政教育的雙重規律,深入挖掘紅色符號中蘊含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正確價值理念和意識形態,結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體實踐與時代要求推陳出新。
四是學校思政教育工作整個過程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以貫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國現代化治理的精神內核,對學校思政教育起著思想統領作用,是思政內容取舍和教育價值判斷的主要依據。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思政教育始終,將有效凝聚合力,避免思政教育體系松散,從而保證思政教育和紅色基因傳承工作有效開展。
3.協調各方力量,整合內外資源,努力形成同行同向教育體系
紅色基因傳承工作的系統性,要求學校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體系。
一是思政課程教師與學科課程教師同行同向。每位教師都要承擔育人責任,每門課程都要有思政功能。充分發揮思政課程主渠道作用,各科課程守好自己的一段渠。加強學科教師思政能力的提升,使學科課程與思政課程同行同向,形成協同效應。
二是學校黨組織與行政管理部門同行同向。黨支部要充分發揮傳承工作的統領作用,與各行政管理部門相互協調,形成多層級配合、多主體參與的育人氛圍,破除行政部門及人員之間的思政育人壁壘。
三是要善于運用外部力量,整合外部資源形成校內校外同行同向。政府部門擁有政策和資源優勢,各高校擁有專家人才優勢,各兄弟學校也擁有一定的經驗優勢。學校要善于借力,主動聯系聘請政府領導、高校專家、知名企業家等各戰線先進人物參與紅色基因傳承工作。這既可以彌補校內師資不足、資源短缺的情況,又可以擴大紅色基因傳承工作的影響力,形成全社會傳承紅色基因的良好氛圍。
4.創新傳承方式,健全各項制度,探究長效機制運行模式
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能夠賦予個體精神力量和判斷能力,這是中小學思政教育的價值所在。但是我們必須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思想的產生、發展、成熟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思想的種子需要在特定的時代土壤中生根發芽。紅色基因傳承工作不能靠外在力量強制性灌輸,而是需要在特定情境中喚醒學生的內在需求。枯燥的思政內容,單一的教學形式,脫離時代特點和學生生活實際的空洞說教,絕難培養出有思想覺悟、有崇高理想、有責任擔當的時代新人,中小學思政教育和基因傳承方式創新刻不容緩。
一是鼓勵紅色基因傳承的內容創新。通過引入豐富的事例,把紅色資源用活、紅色故事講活,讓靜態知識變成鮮活養料,使紅色基因深深融入學生的內心。革命故事不能停留在講的層面,學生離史實發生的年代久遠,早已聞不到戰場的硝煙。學校可以將故事的時代背景還原,重現英雄人物當時的困難處境和行為表現,讓學生置身故事情境,通過移情加以體會并討論。教師也可以用不斷提問的形式進行邏輯上的引導,促使學生產生思維碰撞、心靈震撼,深入體會故事的核心價值。
二是鼓勵實踐教育活動的創新。如通過情景式教育、體驗式教育、現場教育等實用方法,引導學生感悟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綜合實踐活動和研學也是中小學思政教育的常見方法,但大多停留在現場說教和遺跡觀摩的層面,學生們往往把實踐教育看作“玩”和“旅游”。這實際上反映出了思政教育實踐活動設計的問題。學校應加強實踐教育活動設計,挖掘活動主題,采取多樣化的體驗方式,使學生“身臨其境”,潛移默化地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和紅色精神的洗禮。比如,采取角色再現的表演、對紅色文化的專題性研究等。
三是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手段。如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VR\MR等現代基于信息技術的應用,進行課堂翻轉、跨界融合、虛擬仿真等,打造全媒體時代全新智慧傳承方式,增強現場感和吸引力;通過微信、抖音、小視頻等學生喜聞樂見的現代媒體,進行紅色文化的精準推送、個性化定制等,拓展傳承空間和時間,改變傳承話語方式,增強感染力。
四是要建立評價激勵機制和問責追效制。學校要優化創新原有的評價機制,把紅色基因傳承工作納入評價體系,研究設立對應的評價指標,引導教師主動接力傳承工作。將紅色基因傳承工作的成效納入學校獎懲機制,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向思政教育工作成效顯著者適度傾斜,激發教師對傳承工作的積極性。學校也要建立監督檢查和問效機制,對各部門、各教師推進紅色基因傳承工作的履職盡責情況進行持續跟蹤問效,落實具體責任,增強紅色基因育人實效。
參考文獻
[1]王學儉,馮瑞芝.“中國之治”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探析[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17(2):51-54+66.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3]王易,宋健林.試論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J].教學與研究,2019(12):59-67.
[4]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編寫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1.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