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 要:生活處處皆學問,高中生物與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在課程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生物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從生活化教學的角度出發(fā),將教材知識生活化、簡單化,加深學生理解。本文即從挖掘生活中教學資源、創(chuàng)建生活化教學情景以及布置生活化作業(yè)三個角度出發(fā),對高中生物課程生活化教學實踐進行論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教學實踐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高中生物課程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當今時代教學發(fā)展的需要,一種注重生活化教學的高中生物教學模式逐漸興起。我們都知道,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目的也是用之于生活,將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融入課堂,是提高高中生物教學實效性的有效途徑之一。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lián)系。同時,教師要將生物學科的系統(tǒng)教學與生活的隨機教學相結合。生物課堂教學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讓生物課堂教學回歸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教學以學生當前的需要、問題、困惑為基點,汲取鮮活的內容,讓課堂充滿生活的真、靈動的美,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挖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體現(xiàn)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高中生物老師在開展生物知識教學時,其首先需要挖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然后以此導入教學,如此不僅能夠有效拉近學生與高中生物之間的距離,提升高中生物教學的效果,而且也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對于高中生物學習的積極性。
具體而言,我們可以提前就所要教學的課程進行課前設計,其實這也是高中生物老師開展課前教學的必備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實施生活化教學實踐時,課前設計并不僅僅局限于課本教材,同時還要挖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使之與課本中的教學內容相融合,如此才能夠為之后的生活化教學奠定素材基礎。
例如,在教授《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一課時,這節(jié)課的內容是生物學的基礎,如果能夠跟生活密切結合,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生物課程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我用幾個問題導入課程:“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細胞。你們平時聽到過這個詞匯嗎?或者你們了解細胞嗎?”學生:“細胞是我們身體的組成部分。”老師:“沒錯,我們身體的肌肉、骨骼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大家想想,還有什么也是由細胞構成的?”學生:“我們的頭發(fā)、血液。”老師:“除了人體呢?難道細胞就只屬于人體嗎?”學生:“不是,普通的動植物都有細胞。”老師:“比如我們學校的大柏樹,它也是由細胞構成的。”通過問答引發(fā)學生討論,再借此引出“細胞學說”這一基本概念,通過草履蟲的運動和分裂來說明細胞是組成生命體的基本單位,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此后再對動物、植物和單細胞生物的結構層次圖進行展示,由此引發(fā)學生思考和探索。
二、創(chuàng)建生活化教學情景,實現(xiàn)教學過程生活化
生活化教學并不僅限于課堂教學的導入部分,同時也體現(xiàn)在高中生物教學的整個過程。可以說,高中生物教學主要還是由完整的課堂教學過程完成的,這是高中生物教學的主陣地,同時也是生活化教學的集中體現(xiàn)部分。具體而言,在開展高中生物知識教學時,我們需要注重生活化知識與高中生物知識之間的融合。而這個融合可以由創(chuàng)建生活化教學情景來更好地體現(xiàn)。通過創(chuàng)建生活化教學情景的方式,能夠將教材中枯燥單調的理論知識,映射在現(xiàn)實生活中,拉近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生活化。
例如,在《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一課中,通過第一課時高倍顯微鏡對各種細胞的觀察,學生對細胞種類有了更多認識。接下來通過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總結能力。而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科學史的探索過程,我通過圖頻形式展示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以問題引發(fā)思考:“為什么比夏發(fā)現(xiàn)了組織,卻沒有進一步認識細胞?”“為什么虎克發(fā)現(xiàn)了細胞,卻沒有進一步建立細胞學說?”通過多媒體手段,將學生代入科學的探索過程,引發(fā)學生對細胞學說建立過程的思考。并通過類比,讓學生們回想之前是否有過類似情況,我們遇到難題和未知事物,是通過各種方式多方求證積極探索,還是用既有認知以一概全?以后遇到未知事物,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tài)度去應對?通過這些方式,真正實現(xiàn)了教學課程的生活化。
三、布置生活化作業(yè),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實踐
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教師在進行高中生物教學時,不僅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場景,而且還要為學生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以此強化學生的生物知識運用,同時又能夠促使學生通過生活實踐的方式,加深其對所學生物知識的學習與認識。
例如,在《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課結束后,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回家之后利用蘋果、紅薯等作為素材,對于這些日常生活食物的成分進行檢測。具體的實踐方法由學生自主思考,或者也可以參考教科書中梨的檢測實驗進行,如此不僅能夠促使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進而加深其對所學生物知識的學習與認識,而且也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們的動手操作能力,進而保證高中生物教學的最終效果。此外,教師在為學生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時,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開展,這樣既能實現(xiàn)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交流,同時又能夠鍛煉學生們的團隊合作能力。最后,我們需要對學生的生活化作業(yè)進行檢查講解,以確保作業(yè)的真實有效。
總而言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實踐并不是一件簡單、輕松的工作,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現(xiàn)實生活與課本知識內容之間的關聯(lián),對此加以挖掘,充分融合。同時還要加強學生對于所學生物知識的生活化引導,促進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理解與吸收。
參考文獻:
[1]肖興平.堅持生活化理念,提高高中生物教學實效性[J].華夏教師,2018(32):66-67.
[2]黃奎聲.基于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4):63-64.
(湖北信息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