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中發
摘要:數學作為小學階段基礎教育事業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學生綜合發展不可忽視的關鍵部分,但是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明顯可以看出依舊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并且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針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與具體教學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更加有效的制定多元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與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等,在實現良好教學效果的同時,助力學生綜合發展,本文就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有效方式展開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有效方式
隨著我們國家當前階段課程標準的深入改革,對于廣大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活動過程中思考如何全面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同時還需要教師注重學生綜合能力與素養的發展,全面在實踐教學活動當中落實素質教育理念。鑒于此,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加強探索,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及新課程改革中的要求,全面落實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針對學生具體情況制定有效的教學方式,不斷在教學活動當中轉變自身理念,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并且推動小學階段學生的綜合發展,從而實現教育的目標。
一、實施信息化途徑
信息化的方式是當前階段社會發展的重要部分,隨著電子產品、網絡技術等信息化途徑逐漸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人們的日常生活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并且社會中的各行各業也隨之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在教育事業當中,大多數教師已經適應時代的發展適當應用了信息化的途徑,并且根據教學經驗可以看出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創新教學的內容,所以教師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可以適當實施信息化途徑,有效豐富數學教學的內容,并且實現新型教學方式的應用。
例如,在進行“圖形的運動”教學的過程中,筆者首先在課堂導入環節中,應用了信息技術的方式將與軸對稱、平移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資料展示了出來,通過這種形象化的方式,引入了本節課的課題,同時有效激發了學生們在數學課堂學習活動當中的積極性,構建出了更加直觀的教學情境。其次,筆者再根據多媒體中的圖片、視頻等資源,結合課本教材中的知識內容進行講解與分析,促使學生們能夠在學習活動當中結合多元化的資源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從而有效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多方面進行思考,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學習情況融入信息化的方式,有效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數學教育資源,進而實現良好的數學課程教學效果。
二、落實學生主體性
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以教師為主開展教學活動的理念已經逐漸被淘汰,而是需要廣大知識傳授者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在實踐教學活動當中全面落實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出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有自主思考的時間,無形之中強化學生綜合能力與素養。因此,在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落實學生的主體性,根據學生綜合發展需求,引導其積極主動的思考知識,同時,教師需要擺正自己引導者的角色,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與幫助,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質量。
例如,在進行“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的過程中,筆者為了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在課堂中結合具體的知識內容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其中包括:小數是怎樣產生的?小數的意義是什么呢?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寫成幾位小數?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長是多少?分母是1000的分數可以寫成幾位小數?等等。其次,在學生們結合這些問題思考的過程中,筆者也會適當鼓勵他們進行探討,并且對學生們進行指導與幫助。如此一來,在這種教學活動當中能夠有效強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有效落實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體現出了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當中的主體性,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等。
三、開展生活化方式
數學知識與我們的實際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但是大多數教師受傳統理念的影響,通常在數學課程教學中無法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造成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拓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并且不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所以,教師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應根據具體知識內容與實際生活進行分析,靈活將生活化教學方式應用于實踐教學活動當中,促使學生在學習數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強化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有效強化學生的數學知識生活化學習意識,推動小學階段學生以后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進行“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教學的過程中,結合課本教材中的基礎性知識內容,筆者融入了我們生活中的資源,并提出:“某班學生參加植樹活動,第一組種了180棵,第二組種了166棵,第三組種了149棵,平均每組種了多少棵?”通過這種生活化的話題,有效促使學生們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展開了思考,讓學生獨立完成,并且集體交流時說一說自己是如何求出平均數的。如此一來,在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之中,不僅有效加強了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同時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生活化學習意識培養,有利于小學階段學生以后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積累知識、提高能力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的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視。因此,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多方面進行思考,有效落實多元化方式的應用,并且從全方面出發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周風書.新課改的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提高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7,4(04):254-256.
[2]董斐.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32(03):184-186.
廣西南寧市西鄉塘區興賢小學 廣西 南寧 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