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先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我國中小學教學的模式也不斷調整,對學生進行德育,是班主任的主要職責,它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心理素質等,對學生今后走向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小學班主任必須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心態,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
關鍵詞:新課改;中小學;班主任;德育方法
引言
在素質教育的改革下,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僅要得到重視,道德品質也要更加重視。在這種背景下,作為班級管理的組織者和實施者的班主任需要發揚自身的育德品德,還要把德育和管理相結合,讓學生在參加班級活動的時候,要塑造優良的道德品行。
1運用集體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觀念
學校是一個大家庭,是學生集體生活與學習的公用場地,良好的集體觀念有助學生更好地投身集體生活,學生在彼此日常交往中收斂個性,追求集體氛圍的建立。每一個人在社會生存之中,都不會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需要積極地與社會接軌,在集體生活之中創造屬于自己的價值。因此班主任教師要深度挖掘集體教育的積極優勢,在節日時,學校開展了相關活動,此時班主任教師則要充分運用這一教學資源,如在植樹節時,教師與班級學生通過共同栽種下一棵小樹苗。學校進行定期評選,看哪個班級的小樹苗茁壯成長,哪一個班級則會獲得“綠色之星”的稱號。在榮譽感的激勵下,學生不自覺地會凝聚成一個整體,在空余時間為小樹苗澆澆水、施施肥等,這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不僅有助于實現團結學生關系,還能帶動學生愛護環境意識的養成。除此之外,教師還能夠以班級為單位開展拔河比賽,拔河是一項集體運動,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只有學生心往一起聚、力往一起使才能實現取得班級勝利的重要轉變。正如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每當我們給個人一種影響的時候,而這影響必定同時應當是給予集體的種影響。”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集體”是一種“精神共同體”,它不是人員的簡單組合,而是相互間的融合,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在這樣的班級管理之下,有效奠定了班級活躍氛圍的形成,增加了學生對于集體生活的好感,從而促進學生以學校為出發點與社會接軌的能力,進而達到全面提升德育水平的教育目標。
2融合法律教育觀念,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素質
法律是維系民族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國是一個典型的法治國家,依法治國是我國的根本國策,構建法治社會離不開每一位公民法律素養的提升,學生作為中華民族崛起的希望,只有從學習時期開始抓起,才能促進學生德育水平的構建。班主任可以在課堂中與學生進行情景構建,真實還原學生可能會遇到一些外界傷害。如,家長采用過激的行為方式要求學生必須取得好的成績,學生可以求助班主任教師從中調解。如果在校園之中遇到不公平對待,可以大膽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每一位學生的保護傘,隨著逐年完善的相關條例,對于校園霸凌事件進行了遏制。此外,還有一系列威脅孩子們成長的相關內容,此時班主任而應當采用適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并能幫助其順利渡過從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轉化的關鍵階段的措施,讓小學學生明白,自己即將成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與獨立意識成年人,需要為自己行為負責任,應當知道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何事可為而何事不可為。在這樣的教學引導下,能夠有效降低小學學生的犯罪率,并實現以此為警戒,在面對危險之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3建立道德管理的認知
道德管理的行為指導是離不開班主任思想認知的。在對小學進行開展管理活動中,很多班主任都會采取比較強硬的手法要求學生遵循班級的規則,如果一旦出現了違紀的行為,就會對學生進行嚴厲批評或者懲罰,因此在這樣的管理活動中,學生會逐漸地失去自主性,并且還無法完成道德品質的發展。所以,現在的班主任在組織班級管理的活動中,都會嘗試著打破這種傳統的管理理念的束縛,將德育和管理相結合,施行自主管理模式的時候,要指引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會自我管理。接下來教師也要要求學生在班級中進行篩選班干部,主要負責的就是本班級的衛生、紀律和學習的相關工作。緊接著就要建立小組,各小組還要按照相應的優點和特長等擔任起衛生、紀律和學習委員的職務,還要進行對小組成員的監督管理,教師可以以加分的形式對各個小組的實際情況進行評價。并且在這樣的管理過程中,班級的管理質量不僅獲得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學生還在不知不覺中建立了自我管理的意識,并且樹立了原則意識等,正所謂一舉兩得。
4開展實踐活動,強化德育效果
小學班主任在對學生開展德育的時候,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還要積極開展德育實踐,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中強化德育效果。據此,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必須要給學生創造豐富多樣的實踐機會,引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改變自我,提升自我,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體驗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進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具體來說,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時候,可引領學生到附近的革命教育基地、美術館、博物館進行參觀,還可以到殘疾學校、孤兒院、福利院等進行參觀,使得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體驗中,逐漸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并形成積極健康的性格,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結語
小學德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組成部分,教師只有在德育中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及心理健康,才能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對學生今后走入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加強小學德育工作,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參考文獻:
[1] 李姍華. 網絡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 華夏教師,2020( 21) : 89 - 90.
[2] 杜永顏. 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過程中德育滲透策略初探[J]. 科學咨詢( 科技·管理) ,2020( 07) : 44.
[3] 楊玉蘭. 新時代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 科學咨詢( 科技·管理) ,2020( 07) : 48.
莘縣翰林學校 山東省 聊城市 2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