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倫全
摘要: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能否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不僅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成功與否,也直接體現教師的專業水平。本文提出一些相應的策略,來提升學生數學解題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解題能力;有效策略
引言:
高中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應把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貫穿數學教學始終。
一、夯實基礎,知識與能力并重
沒有數學基礎,就談不上解題能力,學生必須掌握數學的基礎概念:數學定義、數學公式、數學定理以及數學知識點間的聯系等內容。要引導學生理清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概念與方法,體驗概念的形成過程,感悟概念的本質。要對概念進行解析,如概念的內涵、外延,定理的條件是什么,結論是什么,能進行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互相轉換,這樣理解才能更加深透。要體會概念定理的應用場景,它們是去解決哪一類問題的,它們在什么時候用等等。同時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進行全面回顧梳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加強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
在高中數學課堂上,能否進行正確解題的關鍵一步就是審題是否精準。經研究發現,學生在完成一道數學題時,審題時間占據解題時間五分之一以上。審題的關鍵步驟是理解題意,抓住關鍵字句,弄清題目的層次結構。因此在審題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白題目涉及的問題是什么,學生才能在解題時追尋問題的本源;其次是分析題干信息,將所有的已知條件進行整理歸納,為搭建通向問題的橋梁作充分準備;三是要注意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在某種程度上,培養認真審題的習慣就是正確引導學生發現隱含條件,挖掘隱含條件。
例如:已知有關x的一元二次方程(3a-1)x?-5x+2=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確定實數a的取值范圍。由于題設中給的一元二次方程平方項的系數是3a-1,所以題目中實際隱含條件為:3a-1≠0,∴答案為a<29/3,且a≠1/3。
三、多維度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1.讓學生經歷思考的過程,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在精準審題后,引導學生積極聯想,在條件與問題之間牽線搭橋,誘發解題思路。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讓學生不斷經歷“抽象、推理、概括”等思維過程,通過多層次、多角度、多元化的思維強化活動,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2.讓學生經歷概括的過程,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一題多解、多題一解、一解多用的思維訓練中,學生通過分析、類比、概括、引申,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不斷提升。
3.讓學生經歷應用的過程,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學生學習新知以后,多進行一些數學習題的訓練[1],讓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思考,讓學生去體會去感悟,在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得以發展。
四、多向探索,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專題訓練、專項訓練、變式訓練,有針對性夯實學生的解題技能技巧。教師要引導學生反思,反思一題多解,獲取最優解法;反思多題一解,掌握內在規律;反思一解多用,學會觸類旁通。教師要教會學生學會歸納總結,學會引申拓展。教師要重視解題思路的深入探究,要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掌握解題思路[2],要引導學生養成經常梳理解題思路的良好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向探索,引導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用不同方法去解決問題,培養靈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論:
數學不是一個速成的科目,數學解題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關鍵的因素是思考,學會思考善于思考樂于思考。在數學學習中,在低頭做題的同時不要忘記抬頭思考。正向思考,逆向思考,思考為什么要分類討論,思考為什么要化歸轉化。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做,思考為什么可以這樣做,思考為什么能想到這樣做。堅持思考善于總結,持之以恒,久久為功。
參考文獻:
[1]林宏.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路徑探討[J].考試周刊,2021,14(34):66-67.[2]李肖燕.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實踐探究[J].學周刊,2021,12(14):21-22.
四川省成都市中和中學 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