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小學音樂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藝術修養,還可以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但目前小學音樂教學中,部分教師觀念落后,不具備較高的音樂素養,也沒有認識到音樂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為此,教師應及時更新自身教學觀念,并通過創新教學模式來激發其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本文就小學音樂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展開分析。
關鍵詞:小學音樂;學習興趣;激發
引言:
音樂是小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開展教學活動能夠更好的強化學生的欣賞能力,對提高自身藝術修養,樹立正確價值觀也有較大的幫助。但目前小學音樂教學中,受到一些因素的營銷,很多學生對音樂課的學習興趣卻并不高,因此,教師應采取有效措施來提升其音樂興趣。
一、轉變傳統教學觀念
想要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要先改變自身陳舊的教學觀念,加強對音樂教學的重視,這也是提高音樂課堂質量的前提之一。在每個學期排課時要合理安排音樂教學課時,其他科目教師也不要以教學時間緊張為由,隨意占用音樂課。教師也應不斷提高自身教學素養,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豐富課堂內容,提高課堂趣味性,從而更好的激發其學習興趣[1]。舉例來說,在以往的音樂課堂中,教師多是讓學生了解音樂的大致內容,卻沒有深入探究其中音樂知識。當遇到新的問題時就會發現傳統教學方法并不適用,原因就在于教師并沒有給予音樂教學足夠的重視。同時,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其他科目的教師會隨意占據音樂教學時間,這都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為此,學校要先重視音樂教學對學生發展的好處,之后合理安排音樂課程,保證音樂有充足的教學時長。之后,部分學校中的樂器都只能算是擺設,缺乏專業的音樂設備,為此學校要增加資金投入,購置先進的音樂設備,并安排學生學習使用樂器,為其營造良好的音樂環境。
二、創新教學模式,提高課堂趣味性
要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還要重視創新教學模式,來豐富課堂趣味性。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多是根據教材教學生學唱樂曲,課堂形式死板、固化,且缺少互動環節,導致教學氛圍比較枯燥。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學生對音樂學習失去興趣。為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將學生作為主體,從其興趣和愛好出發創新教學模式[2]。舉例來說,在學習《牧羊姑娘》一課時,在新課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學習樂曲,在課前根據教學內容準備六段不同的音樂,讓其仔細傾聽哪一段音樂表達了悲傷的情緒,可以將答案記在心里,也可以記在紙張上。當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總結出了答案后,可以讓再次播放音樂,通過反復傾聽讓其自己辨別,這可以更好的鍛煉其傾聽能力,更有利于促進其個性化發展。之后公布答案,告訴學生其實三首樂曲的旋律是一樣的,只不過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改編,并讓其聽一遍完整版的樂曲,更生動的體會音樂中所表現的形象。當講解完音樂中蘊涵的情感和要表達的內容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牧羊姑娘生活在舊社會,不僅要挨凍,還要受欺負。而我們生活在幸福的和平年代,穿著整齊的校服,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以后應該怎么做呢?”讓其更加珍惜現代的生活,從而深化對知識點的理解。最后再引導學生學唱這首樂曲,通過充分的互動,班級同學對樂曲中表達的情感有更深入的了解,演唱時也會更加投入。
三、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
音樂課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在課堂中教師不僅要重視激發其學習興趣,還要適當培養其想象力,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學效率。在課堂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多重感官,構建更具感染力的課堂,讓其更快的將精力投入到課堂中。舉例來說,在學習《紅蜻蜓》一課時,這首歌具有濃濃的日本音樂風格特點,教師要引導學生體驗、感受,并通過節奏訓練、演唱等方式,提高自身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從小生活在城市中的學生根本就沒有見過紅蜻蜓,為了對樂曲所表達的情感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師應利用多媒體引導其創設情境。先展示電子課件,讓學生對“紅蜻蜓”這一形象有更深刻的認識,之后播放音頻,讓其更好的感受音樂中優美、抒情的情緒。這首歌是四三拍曲調,雖然音樂優美、抒情,但演唱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難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解決這一難點,并通過多媒體展示畫面來幫助學生加強對歌詞的理解。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豐富課堂趣味性,還可以提高教學效果。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音樂教學中合理激發學生興趣,對提高課堂效率有著較為重要的意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先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圍繞學生的性格特點創新授課方法,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打破“灌輸式”教學帶來了影響。通過引導學生激發音樂學習興趣,培養其養成更加獨立的思維,促進其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婉玲.提高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路徑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0(24):48-49.
[2]劉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研究[J].藝術評鑒,2020(24):146-149.
黑龍江省鶴崗市寶泉嶺管理局局直小學 15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