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歷史課程;有效復習策略
引言
高中歷史新課改下的復習備考教學方法其實主要是指提高中教師懂得及時接收、加工、理解和應用與課堂相關的一切知識和歷史信息,并進行實際操作和運用的能力。所涉及的內容關系到師生對其具體歷史知識點的正確基礎知識的培養,歷史課程理論知識的正確應用和實踐應用活動,也是歷史學科人才培養能力和素質的體現。在學生歷史學習和備考的整個過程中,他們的學習方式自然會面臨各種變化。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在歷史復習的過程中的幾項策略。
一、歷史教學過程中注意問題
(一)活躍課堂氣氛
在新課程的標準下,活躍課堂氣氛是尤為重要的一點。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作為指導主體,引導學生積極回答問題,活躍課堂氣氛,有利于帶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1]。另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本來就更應該做到尊重每位學生的成長發展的階段,不可以過分打擊到學生的參與歷史復習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展示他們的能力,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發現一個學生潛在的優點,教師也不能吝嗇地表揚,要經常對學生做的好的地方進行表揚,激發每個學生內在的潛力。
(二)注重知識全面的知識框架
歷史是一個由點、線、面組成的一個知識網絡。所以只掌握幾個孤立的知識點是不能把歷史學好的。所以,必須抓住知識點的范圍,把零零散散的知識點連接在一起。高中歷史不僅涉及各個國家的內容,而且涉及到不同發展階段的歷史事件,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注重系統知識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就會出現知識點混雜,迷失在學習的汪洋大海中。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能夠有一個清晰的脈絡和知識框架。例如:舉例法、對比法、歸納法、串聯法和并列法等等。
二、基礎知識梳理,全面復習
首先,打好基礎,熟悉材料。縱觀近幾年的歷史考試,試卷難度適中,但對于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來說,看書浪費了大量時間,沒有時間反復思考和檢查[2]。所以,熟悉基礎知識,甚至熟記基本框架,會大大縮短查閱書籍的時間,加快答題速度,提高答題效率。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根據時間順序對書上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讓學生能夠清晰地理解這些知識,從而讓學生全面的復習。
三、復習專題內容
第一輪復習以縱向發展為主,第二輪要以橫向發展為主。連接一些古今中外的類似事件,可以放在一起解釋,結合最近的熱點事件[3]。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記住不同階段歷史內容的脈絡,還要注意自己的歷史與其他國家的關系,以及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關系。通過縱向和橫向的聯系,梳理歷史復雜的知識脈絡,提高學生的能力。比如,在復習關系國家民生的具體問題時,學生還可以推導出學習對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進程的重大啟示。
四、模擬練習
通過近幾年的歷史試題分析,歷史復習要注重社會現實,注重社會熱點時政問題。模擬題的設計應該結合當下時政熱點,穿插古今中外。這就要求學生可以通過報紙、電視、雜志等多種傳播途徑來關注社會和時代的變化。教師則可以適時穿插將歷史和重大新聞事件與身邊實事現象進行綜合對比、分析整理和分析歸納,并且善于發掘每個學生能夠發現社會問題,解決身邊問題中的潛力。在模擬練習的過程中,也要注意答題技巧。比如,在回答材料題的時候,可以結合分值,結合材料中內容提示的要點答題,回答判斷題的時候可以以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性質為主要方向,提高回答試題的效率。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高中歷史學科復習,需要進一步明確歷史復習方向的努力方向,認真全面進行歷史重點內容復習,記憶與理解要有較良好掌握的系統復習方法。要充分掌握好學習方法,明確階段目標,展開階段性專題總復習,重點問題突出,針對性比較強針對性地全面進行專項復習,以盡快達到階段性復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慶生.新課程高考文綜歷史復習備考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01):121-122.
[2]林桂平.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實現科學備考——2007年高考歷史《考試大綱》解讀與最后階段的復習對策[J].中學歷史教學,2007(03):33-36.
[3]梁哲,梁仁華.新課程高考教學必須在“課標”上做足文章——談《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背景下的高考復習備考策略[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6(09):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