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改貧
摘 要: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科知識作為基礎,通過對學生學科必備品格加以培養,在提高其實踐能力的基礎上,促進核心素養培養,這也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文章以初中化學教學作為研究方向,著重對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展開研究,提出了具體的培養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化學;化學教學;核心素養
一、 引言
結合當前教育行業發展,傳統教學模式與其存在較大出入,初中化學教師應高度重視教學改革工作,以國家新課程改革標準作為工作重點,將相關教育理念有機融入教學模式中,促進全新教學模式的形成,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實現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開發,進一步落實其核心素養培養。
二、 核心素養培養重要性
以初中化學教學實際出發,在應試教育影響下,傳統教育主要圍繞學生學習成績展開,教師為使學生盡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識,將課堂所有時間均應用在知識講解中,通過反復強調化學概念以及工程式,加深學生理解。在課后,倡導學生以題海戰術完成練習,這種學習方式雖然能夠強化學生知識學習,但是不利于其潛能的發揮,造成學生學習興趣被扼殺,甚至出現強烈抵觸情緒。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以學生視角出發,對教學方法展開深入探索,注重對學生求知欲的培養,以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作為重點,為后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 核心素養培養基本內容
基于新課標要求,在初中階段,強調應切實強化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教師應做好對教學工作的合理規劃,確保最終培養效果。
(一)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培養
在初中階段,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教學活動的開展對其人格塑造具有關鍵性影響。通過學習化學,學生可進一步接觸到自然界物質,促進其認知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優化學生人格塑造。除此之外,在化學課程中,其主要圍繞自然界、物質世界展開,以這一維度視角展開,其學習具有長期性,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因此,教師應將核心素養培養有機融入課程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良好學習習慣,提升學習延續性。
(二)優化學科素養培養
以化學課程本質展開思考,其學習內容除基礎知識外,還包括學科思想以及學習方法等。其中,可將學科思想進一步劃分為守恒思想、綠色化學思想。在化學課程學習中,其主要方法涉及歸納法、比較法等。其中,化學學科素養屬于核心素養培養目標范疇內,要求教師應加大培養力度,以化學學科素養作為基礎,確保核心素養培養得到有效落實。
(三)化學思維素養培養
結合化學課程教學,以課程內容作為基礎,完成對學生相關邏輯思維的培養,即為化學思維培養。在化學課程中,建立在學習角度基礎上,要求學生應強化自身對相關典型思維方式的理解,進一步形成化學邏輯思維。除此之外,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自身引導作用的發揮,以辯證、微觀角度,使學生明確相關學習內容認知,優化化學思維素養培養。
(四)化學信息素養
結合化學信息素養,其要求學生應具有對化學信息分析的能力。具體化學信息包括化學工藝流程、合成路線、程序信息等,其在性質上具有一定的專業性、技術性,教師應結合信息的難易程度,將其進行分類。通過強化自身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將與知識相匹配的化學信息有機融入其中,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對學生加以培養,確保學生能夠實現對化學信息的準確分析。
四、 初中化學教學核心素養培養措施
(一)制定教學規劃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明確核心素養培養重點,借助循序漸進的形式,突出教學內容中的核心素養培養元素。在教學前期,要求教師應做好相應的整體規劃,確保在課堂中,教學內容能夠有條不紊展開,提升教學針對性。
(二)整合教學素材
針對課堂教學,其強調學生在教學內容方面的認知,還涉及一些輔助教學素材的應用。特別是在能力培養課程中,其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需要借助教學素材,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同時,應用教學素材,可進一步優化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三)重視教學效果
在核心素養培養中,教學效果評價難度相對較高,但是其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借助教學效果評價,可實現對教學工作效果的階段性衡量,并進一步判斷學生化學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養提升情況。結合教學效果評價,教師應以綜合性視角出發,確保評價的全面性、客觀性,為后續核心素養培養奠定基礎。
五、 初中化學教學核心素養培養方法
(一)多媒體利用
目前,信息技術發展十分迅速,在教學中,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已經普遍化。借助多媒體工具,可幫助教師營造良好教學氛圍,通過將化學知識以圖片、視頻以及動畫的形式展現,可使化學知識立體化、豐滿化,便于學生理解,使學生對化學知識學習興趣提升,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
以《物質的變化》為例,教師借助多媒體,在課堂中播放了相關自然界物質視頻,提供學生觀看,使學生明確化學與生活的聯系性,認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意義。同時,通過在視頻中融入宇宙、星體以及粒子等相關知識,可幫助學生理解相關自然現象,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二)構建生活情境
化學具有較強的實驗性,與生活聯系較為密切。教師應以化學的生活性作為出發點,將生活情境引入到課堂中,構建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實現對學生求知欲的激發。同時,初中生即將面臨中考,無論是課堂中,還是在生活中,教師都要以學生的學習需求作為工作重點,將學生作為課堂中的主體,對學生的學習狀態予以關注。
例如,在《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中,在教學開始前,教師可完成教學素材的收集,并以生活中存在的燃燒現象以及滅火原理作為課堂導入內容,實現對學生興趣的吸引。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普及,教師可通過播放視頻形式,引導學生深入探索課堂內容,了解相應的滅火生活常識,提高對化學與生活相聯系的認知。建立在生活實例基礎上,學生對化學知識更具有親切感,能夠進一步實現對化學知識的思考,并主動回答問題。同時,在逐步建立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理解的過程中,可實現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