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琴
摘? 要:本文針對小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內容空洞、形式單調,缺乏生活氣息、缺少真情實感,只有骨架,沒有血肉等問題,從農村教育的實際出發,就如何開展閱讀和習作教學,如何在閱讀中學會寫作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值得大家借鑒。
關鍵詞:閱讀指導;賞析描寫;描寫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2-0019-02
A study on the mutual promo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to cultivate the appreciation and description ability of rural high-level students
YAN Qin? (Agan Town Central School ,Qilihe district,Lanzhou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mposi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such as empty content,monotonous form,lack of life flavor,lack of true feelings,only skeleton,no flesh and blood,starting from the reality of rural education,on how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and writing,how to learn to write in reading and other issues,put forward their own unique views,which is worth learning from.
【Key words】Reading guidance;Appreciation;Description and description ability
從久遠的口語時代到后來多語種出現,語言和文字都發揮著傳遞信息、表達情感的重要功能。成年人的寫作中更多會關照歷史、社會、內心和現實,對兒童而言,表現現實生活和表達內心情感在寫作中最為重要。“讀”與“寫”是兩類互相促進的語文學習活動。“讀”是為了體驗情感、激發情感和積累寫作素材,“寫”的目的是表達情感、傳遞信息。如何正確“讀寫”,成了決定孩子語文學習成效的關鍵。
語文課程標準在寫作方面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的那種只注重語言訓練的做法,轉而重視情意訓練。三年級要求學生樂于用書面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四年級則希望學生能用書面表達自己覺得新奇有趣、印象深刻、最受感動的內容;到了五年級學生要學習寫簡單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六年級要求更高了,對學生進行初步的記敘、議論、抒情的綜合訓練。
1.閱讀現狀及成因分析
農村學生受到課外讀物數量少、讀物種類單一、閱讀指導欠缺等方面不利影響,因此影響了描寫能力的提升,但“藝術來源于生活”,文學藝術也是如此,農村學生的寫作有其可利用的優勢:生活內容豐富、情感體驗真實,只要教師善于指導其挖掘寫作素材,鼓勵其表達真情實感,學生的習作充滿濃濃的“鄉土氣息”,讀起來令讀者興味盎然。
在農村學生的閱讀指導方面,至少應指導其多讀兩類書:中外優秀兒童文學作品和講述農村兒童生活的作品。梅子涵先生曾說“兒童文學是現代人的初文學,人們對文學的基礎好感和一生興趣,都可以在這個初文學里輕盈得到;也被植入記性里,成為人們精神想念中的高貴情節和優雅語句。”中外兒童文學作品可以拓展學生對外面世界的了解,激發對更廣闊世界的向往,比如瑞典作家林格倫的作品、梅子涵先生推薦的“擺渡船”系列童書;而農村兒童生活的文學作品一方面可以喚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另一方面還能學習作者是如何選材和表達的。
要想指導農村學生在寫作方面有提升,首先應指導學生學會鑒賞文本。有些作家的語言深情雋永,優美動人,比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有大段大段的景色描寫,學生在可以在閱讀中積累優美語句;有些作品描寫事物生動形象,是得益于新鮮感的比喻和夸張。比如《小霉星杰斯珀》中爸爸誤食了杰斯珀給姐姐自制的“可樂”后,“爸爸的臉先是變得蒼白,然后變綠,又變紅,好像一個壞了的紅綠燈。”盡管有些夸張,但一定能讓讀者想象出爸爸有多狼狽,而自制可樂有多么恐怖!再比如,杰斯珀爬山的時候說自己“雙腿開始顫抖,喉嚨沙啞,干得像撒哈拉沙漠里得沙子一樣”“他累得氣喘吁吁,像一條口渴的狗”,相信讀到這里,讀者必定能想起自己口渴難耐的經歷吧!最后看看他眼中剃掉頭發的女孩克洛伊的樣子:“一個沒有頭發的女孩兒就像一匹沒有鬃毛的馬。”是不是很形象呢?
2.小學閱讀讀寫教學存在的問題
(1)閱讀品質有待提高
現在小學生閱讀量基本達到要求,但是在閱讀量達到要求的同時我們也要鼓勵學生讀一些有品質的文章。大多數小學生會讀一些故事書,這種故事情節豐富的書籍難免會缺少一些語言的表達技巧,因此學生在讀這種讀物時,對于小學生的言語表達技巧的學習幫助不大,因此,我們應該鼓勵小學生多讀一些表達有特點、內容豐富、風格明確、有正確價值觀的好書,幫助學生提高語文能力。
(2)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不高
高年級的小學生處于過渡階段,其寫作能力應向從普通的敘事功能向提高寫作思路、寫作表達、寫作技巧上發展。由于農村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寫作素材積累較少,寫作水平停留在低年級水準,因此寫作能力低是當前農村高段小學生的主要問題。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高年級小學生修辭煉字語句等寫作技巧的訓練加強,除了敘事文之外的其他類型,例如散文、議論、詩歌等文體的寫作練習。
(3)閱讀和寫作分離
閱讀和寫作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并不是兩個不相連的部分。閱讀和寫作教學分離,則忽視了其內在的關系,因此老師應該注意從小學生的閱讀上來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發展,從寫作上來幫助學生增強閱讀能力的培養,讓閱讀的書籍成為學生寫作的素材,讓寫作經驗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能力,理解文章內涵。
3.在具體的閱讀和習作中指導學生
(1)研讀專著、學習方法、明確目標
王崧舟說過:“我們要尋找‘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言語奧妙。它可能是某種言語表現形式,也可能是動人的情感、獨特的思想、深刻的哲理、重要的信息,或者形式與內容兩者兼得。”通過研讀葉圣陶、夏丏尊、于永正、管建剛、何捷、蔣軍晶等老師的作文教學專著,老師首先要了解了什么是細節描寫、具體包括哪些方面、細節描寫方法、細節描寫作用等,明確對學生細節描寫的要求不宜過高,培養習作興趣、愿寫樂寫是前提,教給學生方法是根本,寫得真實、生動、有趣、精彩是最終目標。
(2)閱讀指導、體會細節、分析技巧
我們首先要從教材入手,對課文進行研究,選取典型的細節描寫引導學生賞評。日常教學中,要強化細節描寫,引導學生反復吟誦精彩的段落和句子,讓他們掌握字詞句的用法,熟悉修辭手法的運用,洞悉細節描寫中究竟妙在何處。當然,不妨采用分類教學法,比如說,找到人物刻畫中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等方面生動的課文,通過舉一反三地講述,讓學生真正找到細節描寫的金鑰匙。
(3)摘錄片斷、練習仿寫、巧用方法
誰都知道:熟能生巧。當學生掌握了方法之后,老師還得適時地指導學生進行卡片式摘錄,并結合記錄進行仿寫。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領會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各種細節描寫方法,才能準確地運用比喻、擬人、夸張、排比、想象與聯想等寫作技巧。
(4)課外延伸、增加積累、自主創作
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只是掌握基本的概念和簡單的仿寫,還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寫作水平,為此還需從名家名作中汲取營養,要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和記錄,不斷積累語文素養。須知,語文知識的積累,要在潛移默化中不斷進行。當然,在學生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教師還得結合實際,讓學生不斷進行自主創作,進而描寫他們熟悉生活。
比如,學生在寫自己打狗的時候寫的十分真實而有趣:“我舉起棒子一棒子打下去,‘呀!命中!可是狗卻像發了瘋似的朝我狂奔過來。我放下棒子趕緊跑起來。果然不出我所料,狗追著我不放就像貓捉老鼠一樣。我跑進臥室把門給扣上。奶奶問我:‘干嘛呀?把門弄的哐哐響,是不是吃了老虎膽了呀?我心想:‘如果這樣大動干戈的話,奶奶會吃不消的。我從后門出去,想給狗來個‘突然襲擊。可是狗鼻子可靈啦,一聞到我的氣味就從院子里繞了過來。狗死追著我不放,一直追到了一個小小的山坡。下坡時,我轉了個彎,狗滑了一下,沒追上我。”
(5)調整措施、突出主題、把握方法
細節描寫的能力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反復訓練形成的。為此,老師要對及時調整方法措施,精心設計單項訓練。要將人物的外貌、心理、動作、神態、語言進行著重訓練,每種類型訓練至少3次以上,這樣,才能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細節描寫習慣。
比如學生在描寫足球比賽的精彩場面時就有了如下的細節描寫:“李學棟抬腳就向球踢了過去,不得不說這一腳可真牛,球一下子滾到球門的旁邊。而我師父汪泉池身體向下半蹲,眼睛死死地盯著那個足球,好像那球曾經得罪過他似的。不好,球過來了,后衛李學棟用腳蹭到了球,減緩了球的速度,汪泉池以一個標準的地滾球接球姿勢接住了球,又把球狠狠地扔了過去,這一系列動作完全是一氣呵成。唐宇軒像頭發了瘋的牛一樣,向足球狂奔過去,然后又使出吃奶的力氣狠狠地向球踢去,球仿佛在說:‘你能不能輕一點兒,把我頭都快踢破了!足球在地面上跌跌撞撞、連滾帶爬進了球門。”
4.通過專項指導、展示成果,讓學生體驗到了寫作樂趣
通過開設閱讀指導課和細節描寫專項指導課,印發范文美文,課件展示精彩的細節描寫段落,來提高學生文學鑒賞力;老師親自和學生一起寫下水作文,并讓家長、學生在微信群中共同評改,以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樂趣。
例如,學生是這樣寫自己拔蘿卜的經歷的:“我來到一根胡蘿卜面前,胡蘿卜上有露珠,那露珠像胡蘿卜緊張的汗水。此時,胡蘿卜可能在想:‘怎么辦?土里那么舒服,我才不出去呢!我雙手抓住蘿卜葉,雙腳站穩,想:‘你不出來?可由不得你!于是,我使出渾身的力氣拔了第一根蘿卜。我又來到一根白蘿卜面前,看著眼前的白蘿卜又白又嫩的樣子,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我雙手抓住葉子,使勁拔,‘嘶一聲,蘿卜葉斷了!這下我可不知道怎么辦了。于是,我放過了它,我想:‘下次來,我一定拔出你。我轉移了目標,發現一根比之前還要大的白蘿卜,‘我這次一定要把你拔出來,即使菜葉斷了,我也不會善罷甘休!我使出了吃奶的勁,‘啪的一聲,這根白蘿卜被我拔了出來,而我躺在了地上。”
王崧舟老師曾說過:“‘語文,就是用語言說,用文字寫。‘語文意識就是時時處處留心和關注作者‘為什么說寫‘如何說寫”。只有關注細節描寫,注重仿寫訓練,借助大量的課外閱讀和積累,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細節描寫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梅子涵主編.擺渡船金獎教案精選[J].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2019
[2]王崧舟.林志芳著.詩意語文課譜[J].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