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娟娟
摘 要:長期以來,小學語文中的閱讀教學始終吸引著家長和教師的注意。當前推行的新課程改革對現在的小學語文學習提出了更高水準的基本要求。其中,與語文相關的閱讀教育的發展要求學生具備更高的閱讀水平,而群文閱讀這種新模式的創造讓學生能在一定范疇內更快地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既能保證學生的閱讀篇目數量,又能在有效時間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
關鍵詞:群文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性
課堂中群文閱讀模式的創造,并不只是為了讓學生為閱讀而閱讀。語文課堂中,群文閱讀的創造是依據當下語文課程的基本內容,在教材的主體內容之上以課本內容為基調,尋求與教材相關的多篇文章來讓學生增加閱讀量。這種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應用不僅能使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內容加深對教材課本內容的理解,尋求理論共同點以完善自我的知識庫,還能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與教材內容建立統一的知識構架,真正做到閱讀遷移。
一、語文課堂中應用群文閱讀模式的閃光點
作為小學語文學習的重難點,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是當下每位語文教師的首要任務。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不僅在于表面的閱讀,更在于利用有效的方法讓學生通過閱讀學習到一定的關鍵知識與閱讀技能。而小學語文課堂中所呈現的群文閱讀方式,就是讓學生在多篇與教材主題內容相關的文章中,去尋找與教材內容相關的理論或知識點。這種模式的閃光點在于學生通過多篇相關文章的閱讀,可以從中提取有效信息,以此來幫助他們對課本內容進行充分的把控,同時還能讓學生將在課文內容中學習的閱讀方法充分遷移到課外的相關閱讀中去,通過多篇閱讀對比分析出有利于自己的觀點,在利用文章對比、精讀與泛讀結合的情況下快速提取有效信息,從而提升自我高效閱讀的能力。
二、讓語文群文閱讀更加高效的具體策略
1.注重閱讀篇目的選取與數量
語文課堂的群文閱讀實踐,其課本內的閱讀內容與課外拓展的閱讀內容都存在內在聯系,其本質并沒有什么重要區別。因此,在班級內采用群文閱讀模式,閱讀教材的選擇十分重要,老師應選取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閱讀教材,這樣的閱讀篇目才與教材有聯系,學生才能通過閱讀學習到與教材相關的知識,加深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同時,老師選取的閱讀篇目數量要適宜,要依據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目標綜合而定;若篇目選取過多,不僅會加重學生的閱讀負擔,還會讓老師的教學任務繁重;同時,過多的閱讀篇目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多個理論的混雜也會使學生感到迷茫,甚至還會使學生在眾多篇目中找不到重點,從而無法找到課外閱讀與課本教材內容的共通點,學生的課外知識拓展也無法有效進行。
2.給予學生課外閱讀的實踐機會
課堂采用群文閱讀模式的目的之一,便是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提取與課本主題相關的有效信息,通過自主學習、自主閱讀的方式提升閱讀理解水平,加深自我對課本內容的理解與把控。因此在群文閱讀中老師不能繼續應用傳統的閱讀教學,帶領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而是要給予學生更多的信任與機會,讓課外閱讀成為學生閱讀的自由地,讓學生能以課外閱讀中的所學所獲自由地表達自己的閱讀成果和感想。
比如在閱讀與人教版《四季》相關聯的課外閱讀篇目時,老師應以這篇課文的主題內容為基礎進行教學,傳授給學生相應的閱讀技巧;而后選擇與季節相關聯的文章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比如以春天、冬天為主題的閱讀文章,讓學生找出與《四季》相似的表達;在閱讀后,讓學生在課堂上或是小組中表達自己在閱讀中的發現與在閱讀后的感想,讓學生真正去讀、去想、去感受。
3.注重多種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并用
語文課堂中所涵蓋的教學模式并非只有一種,而是多種教學模式相融合的結果,語文課堂的教學方式會隨著學生在課堂的定位、課程內容的差異,甚至是老師的課程情景設置發生變化;并且,語文課堂所采用的模式不能過于單一,否則課堂就會過于生硬和單調,對于崇尚課堂樂趣和氛圍的小學生而言,無趣的課堂會讓他們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老師在應用群文閱讀的課堂中,也要注重其他教學模式的運用。
比如,在學習《畫家鄉》時,在與之相關的閱讀篇目中,老師可以在課堂中運用語文閱讀情境創設法,先給予學生相關的情境引導,結合想象,讓學生自己或是以小組的形式自主構建出文章中的家鄉圖景,而后根據閱讀內容進行修改或重畫。這樣多種課堂教學模式并用的方法才能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與有趣,學生才能給予閱讀更高的關注度。
群文閱讀在課堂中應用的關鍵點在于閱讀教材的選取和學生的閱讀數量,而非空無目標的泛泛而讀。只有選好了閱讀篇目,學生才能真正從課內走向課外,才能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真正地去探究分析語文教材學習內容的關聯。通過對課外閱讀的鉆研與品味,學生不僅能在閱讀中去實踐自己所學習到的閱讀方法,還能在自我理解的基礎上快速提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祝新福.讓閱讀因“群文”而精彩: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有效性探討[J].內蒙古教育,2019(33):112-113.
[2]王成.讓閱讀因“群文”而精彩: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有效性探討[J].學周刊,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