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鳳
摘 要:隨著新課改覆蓋面的不斷擴展,核心素養成為學校進行新課改、培育學生的一個教學重點,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也是推行素質教育關鍵的一環。核心素養培養與學生的未來息息相關,能夠促使學生全面且健康地發展,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把核心素養的培育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通過寓教于學等方式融入課堂活動中,可以更好地優化課堂教學,助推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小學語文是學生文化素養提高的鋪路石,是語言學習和組織能力培養的“工具”。而傳統教育教學方式落后和形式單一的問題,使學生不知道怎么樣主動學習,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實效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該立足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從教學方式的創新、學生文化涵養的培育等方面著手,推動語文高效課堂的順利構建。
一、革新課堂教學方式,打造創新課堂
語文課堂學習之所以效率不高,大部分是由于教學模式和方式落后,教師大多采用循規蹈矩的教學方式,無多向性思維和創新的想法,這在無意中禁錮了學生思維的發展,使得語文教學質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導致學生對語文課本的深層含義無法充分地了解。而語文創新型課堂的建立,重視核心素養的提高,對學生主動學習具有很大的幫助,使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故而,教育工作者應不斷優化教學模式,使學生主動進行知識點的學習和難題的攻破,以此提高學生獨立分析的能力,才能成功地將核心素養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使其享受學習所帶來的樂趣。
例如,以教學《爬山虎的腳》一課為例,這篇文章向學生介紹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墻的以及其生活習性和特點。筆者在教學中只充當引導者,讓學生主動理解并主動掌握文章的內容,充分了解爬山虎的各方面知識,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而不是采用“硬塞”的方法,這樣學生對課文會有更深入的理解,從而使學習效率大大得到提高。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不懈,教學模式的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從一而終的事情,沒有課堂的創新、教學的改革,哪會有高效率的課堂、優秀的學生。
所以,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將講授式課堂轉化為指導式課堂,成為學生學習中的一盞明燈,照亮學生學習的路。高效的課堂必定是學生全面參與的課堂,是教師有效鼓勵和引導的課堂。
二、進行誘導式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大的動力。只有激起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和聆聽與參與的欲望,才可以有效進行各種教學活動。興趣使學生能積極參與知識點的學習、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以及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學生語文學習效率得到提高的關鍵不在于老師“輸送”了多少,而在于學生挖掘探索了多少,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并將知識運用于生活中。在此同時,將核心素養充分運用于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從思想上改變學生的觀念和態度,從小就讓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學習觀念,使課堂完成度達到最高,如此才可更好地進行教學。
例如,在《難忘的潑水節》的教學中,潑水節被傣族人民視為最美好吉祥的日子,1961年的潑水節,尊敬的周總理和邊疆人民共同度過了這個難忘的節日,從而使這年的節日具有了重大的意義。對此篇課文,筆者利用多媒體進行視頻播放,學生通過視頻講解可以了解潑水節的由來和歷史,寓樂于學,增加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和課堂教學的投入。
所以,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其更加容易地掌握課文的精華,教學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核心素養的建設離不開教師的靈活教學,不可追求單一傳統的教學,而是要讓興趣做學生學習的導師。
三、加強社會責任感培養,提升文化涵養
語文不僅是一門語言學科,更是一個素養提升和社會責任意識培養的良好平臺。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離不開對學生文化涵養的提升,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制訂相應的教學方案來引發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層次思考,如此才能領悟文章的真情實感,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來制訂相應的教學方案,適當引發學生對課文的思考,使學生擁有其年齡段所應該有的覺悟和思考,如此才能有效推進社會責任感和文化涵養的培養。
例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筆者通過對地球水資源、土地資源等珍貴資源的講解,告訴學生地球可利用資源的減少、部分地區資源缺乏的現狀和資源不當利用對地球的危害,也可通過實地觀察生活中對資源不珍惜的情況,以此來更深刻地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理念不僅僅是學生學習進程中的指引者,更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指導理念。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該立足于核心素養的深刻內涵,通過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涵養學生文化素養等助推高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趙新慧.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探究[J].新課程,2020(31):184.
[2]浦業玲.談如何打造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途徑[J].小學生(中旬刊),2020(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