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良 趙世杰
摘要:勞動教育是高職教學管理過程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開展勞動教育的主體往往是由高職輔導員承擔。高職輔導員會在加強勞動理論教育的同時,根據班級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對應的勞動教育策略并組織學生參與勞動活動。由于當前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家庭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導致高職學生自身的勞動意識和能力都受到一定的影響。如何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對高職學生勞動意識進行培養,提升高職學生勞動能力是當前開展高職教學的一個重要工作內容。
關鍵詞:高職教學 勞動教育 現狀 優化途徑
1.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開展勞動教育的作用分析
在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開展勞動教育對更好地提升學生勞動意識,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勞動品質,提升班級凝聚力有積極影響,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提升學生勞動意識,只有當學生參與多種勞動活動后,學生才會對勞動產生一定的興趣,也才能激發學生的勞動意識。第二,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勞動品質,學生良好勞動品質的形成都是在不斷的參與勞動和實踐活動過程中才能逐步形成的。當學生長期參與勞動時,自身對于勞動的認識也就有所提升,從而形成對勞動的正確看法。第三,提升班級凝聚力。班級凝聚力對一個班級來說是十分關鍵的。它不僅能幫助班級學生樹立團結、積極向上的心態,還能讓大學生團結在一起開展更多的社會活動。在開展勞動教育過程中,學生們需要通過協同合作、共同努力后才能完成勞動任務,自然就會在這種活動過程中加深對班集體的認識深度。
2.高職教學過程中開展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2.1教師開展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首先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對于教師來說,盡管當前教育模式下地教師已經不再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但仍需要發揮好引導帶頭作用。但目前高職院校教師在對待勞動教育學習活動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師對勞動教育的認識不夠清晰。目前很多高職院校輔導員在班會開展過程中并沒有意識到勞動的重要性。很多輔導員在日常管理過程中沒有給學生提出相應的勞動任務,導致大部分學生抓緊缺乏勞動意識,即使偶爾遇到一些勞動活動時也會出現一些散漫、懶惰的現象出現。對于任課教師來說同樣缺乏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在很多任課教師心目中,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主要任務就是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因此他們很少圍繞勞動這一主題開展教學,也很少會給學生安排太多勞動相關的任務。
第二,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勞動活動過程中的示范效果不明顯。良好的榜樣作用是提升學生勞動意識和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只有當教師能夠積極主動的帶領學生開展勞動活動時,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然而目前很多教師在帶領高職學生參與勞動活動過程中的做法文往往是指導學生,教師并沒有完全參與到勞動活動之中,使得學生產生一種心理不平衡,這種不平衡感也間接影響到學生積極性的提升。
第三,教師缺乏組織有效的勞動教育活動,勞動教育效果不明顯。要想讓學生更好地提升勞動能力就必須讓學生多參加一些勞動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在不斷地勞動實踐過程中提升自身綜合實踐能力。然而目前很多輔導員或教師在日常班級管理或教學過程中并沒有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勞動教育活動。教師在開展勞動教育活動過程中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很多情況下都是單純地讓學生參與各類勞動,從而導致勞動教育效果不明顯的問題出現。
2.2 學生參加勞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學生是勞動教育的主體,如果學生不能形成較強的勞動意識、勞動過程中的付出力度不夠,即使教師付出再多地努力也很難幫助學生提升勞動能力。從當前高職院校學生開展勞動教育的現狀中可以看出學生參加勞動過程中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生參與勞動的積極性不強。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只有當學生勞動過程中樹立了積極態度才能讓學生在參加勞動過程中付出更大的努力。然而當前很多高職學生在參加勞動教育過程中的積極性并不強。一方面,當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勞動活動過程中很多學生出現推諉現象,相互推脫、偷懶的問題頻繁出現。另一方面,當教師提出需要同學參與一些勞動活動時很少有同學主動參與到其中。之所以會導致學生參與勞動積極性不強的問題是因教師教育、學生自身情況有一定聯系的。
第二,學生對勞動教育缺乏合理的認識。據調查顯示,當前很多高職院校學生對勞動這一問題的理解程度仍不夠深入。一方面,很多學生認為高職學生的主要任務依然是以學習為主,而對于勞動來講與自己沒有太大的關系。甚至有很多同學認為自己是高職院校的客人,而所有的勞動活動都應是主人承擔的。另一方面,部分學生認為勞動是部分有特殊需求(入黨、評優)的學生需要參與的活動,而自己沒有任何需求,因此也就不需要參與太多的勞動活動。
3.高職教學過程中開展勞動教育的優化途徑分析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當前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過程中存在教師教學意識薄弱、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活動組織不積極等問題,而學生也存在對勞動認識不清晰、勞動積極性不強等問題。針對這些勞動教育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高職院校教師(輔導員)應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勞動教育的管理強度,并從如下幾個角度出發優化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質量。
3.1優化教師教學質量,提升勞動教育水平
針對教師在開展勞動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應從如下幾個角度出發提升勞動教育水平。
(1)轉變指導思想,樹立正確勞動價值觀
作為教師要想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意識,自己就必須對勞動教育有正確的認識。一方面,教師應了解開展勞動教育的真正目的,認識到專業教學或日常班級管理過程中將勞動教育融入其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師應樹立良好的勞動意識,主動在課堂中融入各種與勞動相關的教學主題,進而增強對學生勞動思想的灌輸。
(2)做好模范帶頭工作,發揮榜樣作用,提升勞動過程中的學生積極性
學校領導應鼓勵教師在開展勞動教育過程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鼓勵教師每次勞動時都積極地與學生共同參與勞動,讓學生們意識到勞動是領導、教師、學生共同需要完成的一項學習任務,這樣才能有效的提升學生參與勞動過程中的積極性,對端正學生勞動態度有積極的影響。
(3)優化教學形式,組織學生參與多種勞動活動,并通過多種激勵手段激發學生勞動欲望
首先,優化教學形式,教師應從多個角度出發優化教學形式。針對當前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時的單調教學形式,教師應對其形式進行優化,通過植入優秀教學案例、組織趣味勞動實踐活動的方式優化教學形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豐富多樣的勞動活動之中。
其次,組織學生參與多種勞動活動。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給組織多種勞動活動。第一是主題勞動活動,結合現有傳統文化節日組織各種勞動活動,比如植樹節、勞動節、中秋節等。第二是趣味勞動活動,將勞動活動與趣味體育活動結合在一起,實現體育與勞動的有效結合,充分將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學習興趣遷移到勞動之中,增強學生對勞動的感興趣程度。第三是社會勞動活動,積極與社會其它單位建立緊密聯系,開展多種主題的社會勞動活動,并通過勞動的方式換取部分合作,實現合作雙贏。
再次,創新勞動激勵手段,吸引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勞動活動之中。要想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和積極性,適當的給學生一些激勵是十分有必要的。激勵手段可以分為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兩種,但盡量不要采用獎金激勵的手段。其中物質激勵可以是給努力勞動的學生分發一些學習用品或其它物資,精神激勵則一定要注意激勵的多元性,可以將勞動作為評獎評優的重要條件,但還應有更多其它精神激勵。
3.2轉變學生勞動意識,提升勞動積極性
對于學生來說,由于是勞動過程中的主體者,因此在開展勞動教育過程中教師同樣需要指導學生加強勞動學習強度,通過多種途徑轉變學生勞動意識,達到提升勞動積極性的目標。
第一,建立勞動互查班級管理制度,實現勞動管理相互監督、互相督促,促進學生層面形成較強的勞動意識。學生自身對勞動意識存在錯誤看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幫助學生轉變這一錯誤看法,除了教師需要做好勞動指導工作外,學生還應建立起良好的互相監督體制。當學生們參與勞動過程中形成一種相互監督的關系后,才能激發學生勞動過程中的緊張感,也才能更好地消除學生勞動過程中的懶惰心理,杜絕推諉、偷懶等負面行為的出現。
第二,多種途徑宣傳勞動的重要性,營造良好的班級勞動文化氛圍。鼓勵班干部定期將勞動作為主題開展班級文化建設,通過設計勞動板報、開展勞動主題討論會、評選勞動標兵的方式逐步轉變學生對勞動的錯誤認識,增強學生參與勞動的欲望;擴大宣傳力度,提升宣傳質量,轉變學生對勞動的認識。
4.總結
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往往是由輔導員負責的,其他專業課教師日常教學過程中都將教學任務放在了專業課程的講授過程之中,因此很少有專業教師會顧及學生接受勞動教育這一問題。而對于輔導員來說,由于日常管理過程中的工作壓力較大,加上學校也沒有明確的要求輔導員需要帶領學生參與各種勞動教育,因此輔導員自身開展勞動教育的力度也不是很強,因而導致當前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活動暴露出很多問題,要想更好的提升高職學生勞動意識,就必須深入挖掘當前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活動過程存在的具體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圍繞教師、學生兩個方面制定對應的解決策略,才能有效的提升高職勞動教育質量,提升高職學生自身勞動能力。
參考文獻:
[1]鄒丹,張鍶,趙凱.高職院校開展學生勞動教育的意義和對策解析[J].遼寧高職學報,2020,22(09):72-75.
[2]李寧,原亞會,郭政華.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育人實踐路徑探究[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0(08):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