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琳
摘 要:使用思維導圖去構建知識框架,能夠讓思維可視化,通過信息加工方式得以優化,不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和發散思維,激發他們的學習潛力,也有助于鍛煉學生的交流協作能力。文章按照思維導圖原則,從理論根據、模式比較、講學過程等方面建立思維導圖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同時以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為例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結論表示在思維導圖的翻轉課堂模式探究中能提升學生的發散思維,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思維導圖;思維可視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一、 前言
翻轉課堂是把以往的講授式教學向學生主體性發展,即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在這種模式中,能夠最大化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也會導致一些沒有很好自制力的學生學習成績的下降,對此,身為一名高中數學老師,應為利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法去彌補這把雙刃劍的不足,在充分利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力求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進步。
二、 與傳統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比較
(一)翻轉課堂概念及特征
翻轉課堂是使用教學視頻和師生面對面進行互動的一種學習活動。在該模式中,學生可以在家進行對知識的學習,老師提前將教學視頻發布,而課堂上主要是老師與同學進行交流,如答疑解惑、知識的使用等等。翻轉課堂為課堂教學的多樣化呈現提供了幫助,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相比傳統翻轉課堂的教學視頻,具有短小精良、知識明確、復習檢查方便的優勢。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翻轉課堂借助于一系列多媒體手段,通過導學案、學習單和微課教學,讓數學知識可視化,同時便于學生利用自己的學習方式展開探索。從教師教的態度轉變,從知識的傳播者轉化為知識的構建者,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翻轉課堂更加強調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人翁意識。
翻轉課堂促進了師生角色的轉變。傳統教學中教師成了知識的搬運者和傳輸者,同時也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中心。而翻轉課堂使得教師的角色進行了轉換,課堂教學向引導者、參與者和組織者轉變,教師這種角色的轉變,其實也是教師教的過程向學生學習的過程轉變。另外,通過微課等一系列先進的片段教學,以單個的知識點呈現,有助于學生展開針對性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學習方式更加多樣化,知識的鞏固和復習也變得豐富多樣,脫離課堂教學,在課后可以自主進行學習,通過反復地觀看微視頻,對課堂教學的知識內化于心,這樣保證了學生在課后能夠獲得更多的學習經驗。學生在時間的安排上或者學習地點的選擇上有更多的選擇,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翻轉課堂打破了以往班級授課制的束縛,逐漸向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性發展。
(二)思維導圖概念及其特征
而基于思維導圖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傳統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基礎上,將整體教學過程加以優化,引進思維導圖。思維導圖也稱腦圖,是英國“記憶之父”東尼·博贊所發明的一種為了方便記憶的思維方式。結合了圖文的特點,將主題關鍵詞和圖像、顏色進行串聯記憶,利用人腦記憶和閱讀的慣性,幫助人們在科學和記憶、邏輯與想象中達到微妙的平衡,以便開發人腦的潛力,讓知識更加容易記住。思維導圖本身是形象化的概念,將數學思維可視化,可以幫助學生更清楚地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再認識,再思考,幫助學生理清數學思路,從而達到明確最終的學習目的。
對于數學教師來說,思維導圖則是一種輔助教學方式,根據數學知識的主題、單元體系、知識的重難點進行設計。思維導圖多用在課前的導入和課后的知識鞏固過程中,可以直觀地呈現本節課所要完成的教學內容,對課后的學習情況進行整體回顧,鞏固所學知識,加深理解,幫助學生建立起持久的數學知識記憶效果。在課后利用思維導圖模式的翻轉課堂教學,實現對學生知識的進一步掌握。對于學生而言,利用思維導圖模式開展教學,可以強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進一步節省時間,在復習過程中通過關鍵詞的記憶引導,快速讀取大腦中的數學信息,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對學生的知識的理解程度。圖文并茂的形式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種教學模式引導下,學生會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思考之中,從而轉化為原有經驗的知識碰撞,提高學生的主動探索和實踐能力。
(三)思維導圖融入翻轉課堂的好處
基于思維導圖的翻轉課堂的主要優點于,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加清晰的思路,方便老師了解同學們的思路。這種方式通過讓學生產生研究動機的問題去建立相關情景,讓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以發揮。為了找到情景的答案,可以選擇不同的路徑,能夠鍛煉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而在以往的課堂上老師不過是強行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導致他們的學習欲望低,對實際的學習效果十分不利。另一方面,該模式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它可以改變知識的獲得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自己的想法找出問題的關鍵,相比以前的灌輸式理解要更深,這有利于他們逐漸建立起多元的認識結構。此外,還能夠讓他們學會小組討論,提高合作意識,相信經過激烈討論所得的知識印象會更加深刻,也能培養他們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問題。
三、 基于思維導圖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建立
課前的設計老師應以最大化調起學生積極性,促成學生自主學習為目的,在課前讓學生利用微視頻學習,起到將知識更深入傳授的目的;課中老師組織他們進行小組討論讓知識能夠產生碰撞,同時對有疑點的部分加以更深層次的知識內化;課后讓他們自主鞏固讓知識得到升華。
(一)課前知識傳遞
課前環節,老師不僅要放視頻和練習題,還要防止課前學習不夠深入的狀況出現,因而應該完善課前任務設計,不可把內容、材料知識簡單的重復。應該想辦法調動學生去自主探索。首先,從宏觀上處理好一章節課時安排,對于數學這門嚴謹的學科,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知識間的鏈接,在規劃時應該進行多方面考慮,比如是否可以進行類比教學?本章的主線是什么?本章主要研究的主題是什么,其次,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對教學過程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體在設計教學時應該以整體化思想為主導,熟悉知識的傳遞,知道怎樣組織各項活動能夠促成教學的完成?學生在自己預習時的接受度和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等等。翻轉課堂課前學習主要靠學習自己,所以必須讓他們清楚教學目標,將大目標拆分為一個個小目標,在拆分的時候應該突出結構性,講解清楚課前預習、課中交流和課后完善所要達到的目的。最后,課前學生任務不但要看微視頻,還要進行對應的練習,為確保他們在課前學習起到效果,應該做以下幾個活動:第一,自主復習教材,學生在預習時應該記錄好所遇到的困難,發現問題后可以在微視頻中獲得處理;第二,觀看微視頻,知道自己可以理解和不能理解的內容,確保時長在15到20分鐘內。第三,完成老師給出的任務清單,并且交給老師;第四,在課前學習時遇到了疑點可以進行線上討論,處理一個簡單問題,以備在課中得到解決。第五,課前預習階段使用繪制出思維導圖,對所了解的知識進行思路和串聯,明白數學知識的發展,明白這一節課所學的重難點和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