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翠娟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為有效提升小學生語文教學效果,教師應當不斷強化師生話語溝通,為語文課堂注入更多活力,提升教學實效性。為此,教師可基于賞識教育、民主教育、立德樹人教育等思想,為學生構建和諧、民主、高效的語文學習課堂,調動小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確保師生共同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實現語文課堂教學預期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師生;話語溝通;課堂實效;教育思想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8-01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8.062
在小學語文教育階段,教師應當正視學生的學習特點,分析學生學習的一般規律,基于師生之間的話語溝通,全面深入了解學情,設計相關語文教學策略,為學生打造高效課堂,提高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一、小學語文課堂師生話語溝通的重要性與意義
(一)話語溝通的重要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話語溝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教師應當時刻保持與學生的話語溝通,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便于語文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如果教師弱化師生話語溝通,不能深入與學生進行交流并全面了解學情,而是依據教學經驗判斷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情況,進而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就無法實現預期教學目標。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強化師生之間的話語溝通的重要性[1]。
(二)話語溝通的意義
教育的核心目標是育人,培育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生命個體。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需通過強化師生話語溝通,了解小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因為家庭環境會影響學生性格,學生之間的摩擦會影響學生心情,班級社交會影響學生心理狀態等。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不僅需要指導學生學習理解文化知識,還應當通過文化知識的學習,幫助小學生解決實際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通過學以致用實現教育目標,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為實現上述教育目標,教師不能通過主觀臆斷預測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而應通過話語溝通,真實全面地了解小學生實際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學生幫助,解決學生的煩惱,促進師生關系良好發展,為后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師生話語溝通對小學語文課堂實效性影響剖析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營造
師生話語溝通的作用非常明顯,如通過師生話語溝通,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在教師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學生會主動配合教師的教學,營造出濃烈的語文教學氛圍,激發小學生的思維想象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比如,在教學《草船借箭》這篇文章時,教師為學生講述故事的發展過程,讓學生了解諸葛亮是如何巧妙地完成任務的。出于對學生好奇心的尊重,教師允許學生隨時進行提問,通過積極引導使學生對文章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刻,從而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課堂教學方案的靈活調整
如果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話語溝通沒有得到強化,教師就無法高效處理課堂中出現的突發事件,解答學生的提問,保證教學計劃的有序開展。通過強化師生之間的話語溝通,教師可以清晰準確地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特點與發言規律。教師在對學生的發言規律與學習認知能力進行有效了解后,可以對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學生的理解難點進行預測。教師與學生的話語溝通效果越好,就越可以更加準確地預測出教學難點與學生發言與提問的時間節點。當教師科學客觀地預測到課堂可能出現的不確定性后,就可以對語文課堂教學方案進行靈活的調整。比如,當教師講解到學生不易理解的教學內容時,就可以放緩教學進度,對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剖析,確保學生有效地理解與認知。當學生進行發言提問時,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提問進行快速作答,解決學生的疑惑,保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教學效果[2]。
(三)高效收集學生課堂反饋信息
在師生話語溝通得到強化后,教師對學生的語言表達方式與特點進行逐個分析,有助于教師高效收集課堂上學生的反饋信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因為小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不強,表達能力有限,而且每一位學生的思維能力存在差異,有時學生的語言表達方式難以捉摸,此時教師就需要根據學生的表達,綜合各方面的信息,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與實際學習情況。而語文課堂教學時間非常寶貴,教師必須充分利用每一分鐘,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高效迅捷地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從學生表達的少量信息中,提煉出學生表達的核心內容。為提高這一教學能力,教師應當不斷深化師生話語溝通交流。通過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教師對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語言組織方式、語言表達習慣、思維邏輯能力等就會有更加全面的了解。當教師具備該種教學能力時,就可以高效收集課堂上學生的反饋信息,并采用相關的教學改革創新方式,評估課堂教學創新改革方案的可行性,確保新的教學方式與模式符合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與規律,引導小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實現預期教育改革的創新目標,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與綜合學習能力。
三、強化師生話語溝通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路徑分析
(一)賞識教育理念下師生話語溝通促進教學實效性
為突出師生話語溝通的重要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時效性,教師在進行師生話語溝通時,可基于賞識教育理念,對師生話語溝通方式方法進行合理調整。比如,與學生進行話語交流時,教師可以頻繁使用一些鼓勵性的字眼,如“你真的很棒”“你的表現非常好”“老師為你感到自豪”等,這些看似普通的鼓勵性語句,在師生話語溝通時將會給予學生強大的精神支撐,教師對學生的肯定與鼓勵,將轉化為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的內動力,激發小學生語文學習潛力[3]。
教師不僅需要在師生話語溝通中滲透賞識教育理念,還應當將賞識教育思想貫徹到小學語文教育工作的每一個環節當中,確保給予學生持續不斷的鼓勵與肯定,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與社交力。比如,教師在教學《軍神》這篇文章時,就可以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提煉,引導學生學習“軍神”的頑強意志力,挑戰生活中的一切困難,培養小學生堅毅的品格。
在實際課堂教學時,教師應當將賞識教育思想全面貫徹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當中,對每一位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激發學生語文學習潛能,增強學生語文學習自信心。在賞識教育背景下,師生話語溝通效果和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不斷提升,促進了教學質量與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
(二)民主教育理念下師生相互對話構建高效學習氛圍
民主教育理念對以往的應試教育思想產生巨大沖擊。在以往的應試教育思想下,小學語文教師擁有絕對的課堂教學話語權,而小學生則是進行被動學習,不能主動參與到實際教學活動當中,使得學生的創造力被抹殺,間接影響到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民主教育理念反對應試教育一言堂模式,提出學生與教師應當處于教育平等位置,即教師完成教學講解,學生實現文化學習,教師與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共同提高教學效果。由此可見,民主教育理念更加符合現代語文工作要求,可以實現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
在民主教育理念指導下,師生話語溝通強化具備了重要抓手,教師與學生之間開展民主平等的對話,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觀點,肯定學生的教育主體性。學生也要對教師的工作表示尊重,依據教育的核心原則,完成師生互動學習。在民主溝通交流下,小學師生話語溝通效果發生質的飛躍,為后續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工作時,基于師生平等教育關系,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具體教學內容展開對話,分析教學內容的文化內涵與思想情感。師生間展開高效的對話,促進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提高了小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促進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升。
(三)立德樹人教育理念下師生話語溝通打造學習模范
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對現代教育產生深遠影響,立德樹人教育思想體現出素質教育要求與教育目標,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指明方向。師生話語溝通強化可基于立德樹人教育思想,搭建師生對話平臺,給予學生自由發言的權利與空間,并讓學生監督教師的言行舉止,保證教師的言行舉止符合教師崗位的基本要求。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小學生具有深遠影響,因為小學生正處于喜歡模仿學習的成長階段,而且教師在小學生心目中具有較強的權威性,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能對小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教師的講話方式、發音特點、溝通方式等,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4]。
鑒于上述實際情況,教師可依據立德樹人教育思想,不斷強化師生話語溝通效果,在溝通過程中打造“完美”的教師形象,為小學生樹立學習榜樣,引導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同時,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工作時,應當樹立學習模范,如品學兼優的學習模范、行為道德模范、樂于助人模范等。教師可為學生樹立學習標桿,不斷矯正學生的言行舉止與學習習慣。在模范效應下,可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調動小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四、結語
文章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對師生話語溝通進行重點剖析,展現出師生話語溝通強化的教學價值與意義,以及通過師生話語溝通強化對語文課堂教學產生的作用。同時,對提升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具體措施進行分析,展現出在民主教育理念指導下,不僅師生話語溝通效果得到強化,而且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得到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素荷.強化師生話語溝通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J].中國新通信,2020(5):214.
[2]王靜.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文教資料,2019(1):63.
[3]堯舞娟.論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技巧深化[J].課程教育研究,2017(50):56.
[4]胡彪,楊斌林.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中的話語溝通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