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青
【摘 要】隨著新課程目標改革的實施,合作學習形式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認可,高中生有了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基礎,教師可以借助合作學習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構建自主探究課堂。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合作學習形式能夠為學生提供多條學習思路,對學生數學水平的提升有著促進作用。基于此,本文將重點針對合作學習背景下高中數學自主探究課堂的構建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合作學習;高中數學;自主探究
伴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滲透,高中數學已經不再能夠向之前一樣灌輸式教學。高中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他們面對著高壓壓力和緊張的學業,所以單一的學習模式會讓學生出現厭煩的情緒。因此,教師應該積極改革創新教學手段,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引導學生參與到自主探究環節中,以此為學生增加互動學習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在課堂開展自主合作環節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學生之間形成了幫扶形式,促進整體學習質量的提升。
一、科學劃分小組,激發學生參與探究
在合作學習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自主學習能力,將其進行科學劃分。教師在劃分小組時可以考慮學生在組內扮演的角色:有些學生責任意識較強,可以作為小組主持人(小組長);有些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較強;有些學生歸納總結能力較強……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小組成員各司其職,這樣會使合作學習的氛圍更加融洽,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得課堂教學順利進行。
例如:在學生學習高中數學必修二第二章《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的過程中,教師以生活中的實例以及課本相關內容作為探究載體,向學生提出問題:“空間中直線與平面有多少種位置關系?”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身邊的實物。整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夠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由此能夠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這樣的課堂模式使得學生不再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從而有效提升了自主探究能力。
二、設計探究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將教材中有價值的問題設定為項目主線,要求學生自主思考。如果學生個人沒有得出較為完整的思路或者答案,教師就可以為學生開展合作分析環節。在小組探究中,學生之間互相交流思路,每個學生都展示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在多人的互動點撥中,學生會逐漸找到正確答案。這樣的學習過程使得學生體會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有效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例如:在學生學習高中數學必修一第三章《函數與方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層次分組(成績優秀的學生為A等級;成績一般的學生為B等級;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為C等級)。教師將每三個人分為一組,組內成員包括ABC三個等級的學生,教師給出學生問題:“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與二次函數y=ax2+bx+c(a≠0)的圖象有什么關系?”同時,教師給出學生幾個具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其對應的二次函數的圖象,教師借助這個問題作為主線,引導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方向。在小組探究環節中,A成員向B成員提供探究思路---B成員帶領C成員分析問題細節---最后A成員總結大家的討論思路。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二次函數圖像,使得學生經歷了知識建構的過程,并且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轉化思想的意義與價值。
三、采用多元評價,給予學生展示環節
教學評價是一項重要環節,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為學生留出自主探究的空間,給予學生發揮自我的時間,由此更加清楚的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因此,教師可以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引導學生積極展示自我,并且對學生合作探究的情況進行合理評價,以此激勵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對自己有清楚的認知,并且有效完善自我。
例如:在學生學習了高中數學必修二《圓的方程》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練習作業:“求過三點0(0,0),A(1,1),B(4,2)的圓的方程,并求半徑和圓心坐標。”這個問題可以用兩種形式的方程求解,教師引導學生課下合作探究比較這兩種方式,并且在新的課堂中抽查小組學習情況,以此調整教學過程,從而構建高效課堂。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引導的教學背景下,合作學習模式十分符合新課改標準,而且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要求。高中數學教師應該積極踐行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倡導學生參與到探究環節中自主解決問題,以此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督促學生在由淺入深的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邏輯能力,為以后的綜合性的發展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李西友.高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考試與評價,2020,(07):108.
[2]陸美.基于問題驅動下的高中數學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分析[J].高考,2018,(28):144.
[3]雙夢紅.淺談合作學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現狀及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0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