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英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落實和推進,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和學習情況,設計內容和活動,提高學生學科素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升和發展。而分層教學法作為落實因材施教的重要方法,對落實人本教育理念,實施素質教育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為此,本文以因材施教為指導依據,以分層教學法為載體,針對初中物理教學有效實施策略進行了探究分析。
【關鍵詞】因材施教;初中物理;分層教學
在素質教育理念落實的過程中,教學要服從于學生個體的實際需要,從而實現精準教學,滿足其學習發展需求,促進共同進步。因此,為落實因材施教教學理念,促進學生共同發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分層教學法的應用,通過內容分層、目標分層、作業分層等,實現高效教學,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
一、基于內容分層,促進精準指導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貫徹落實因材施教教學理念,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明確不同層次學生群體的切實學習需求。在分層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實現精準指導,在契合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的前提下,提高學習自信心,讓學生會學習、會自主的進行探索分析。例如,在引領學生預習《汽化和液化》物理內容時,重點是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了解沸騰現象,知道什么是沸點,知道蒸發可以制冷。那么,在教學的時候,可以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表現,將其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等群體,根據不同學習群體制定不同預習內容,如對于學困生而言,教師可以引導其進行動手實驗,從生活實際觀察,激發探究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其理解汽化和液化,如:
①將滴有酒精的塑料袋擠癟,袋口扎緊,放入熱水中。
②取出口袋放入冷水中,觀察現象,猜想原因。
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激發學困生探究興趣,使其體驗從現象到物理的過程。對于中等生,可以從情境教學入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設計微課,在課件中播放一群業余登山隊員登上高峰后的一些奇怪現象,如“飯是生的,雞蛋也煮不熟,把手伸到開水中也不燙手”等現象,讓學生思考“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和什么有關?”讓學生設計水沸的實驗進行探究分析。對于優等生教師可以從生活現象中入手,讓學生觀察討論從物態變化的角度思考其內容:
①剛從冷藏室中拿出蘋果,表面不斷凝結小水珠。
②打濕的衣服干了。
③冰棍周圍冒著白氣。
④冬天室內玻璃窗上的水珠。
讓學生對生活現象進行分析思考,從學以致用的角度引導其進行預習。
通過學習內容的分層以及分類指導,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學習到有價值的物理內容,在滿足學習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實現高效教學,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以進步和提升,從而提高學習自信心,落實因材施教。
二、基于目標分層,貫穿課標要求
對于教育教學而言,教師所面對的是全體學生,那么,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群體,其要求的學習目標也應該進行分層,在契合學生發展需求的基礎上,貫穿課標要求,實施因材施教、落實人本教育理念。例如,在教學《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物理內容時,旨在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了解一些光學儀器,能夠說出物距和像距的定義,能夠識別凸透鏡成的像是實像還是虛像。為此,在學習的時候,針對學困生,教師設計目標,可以以學生能夠動手探究,自主進行實驗為標準,讓學生能夠通過觀察在光屏上找像的這一過程,認識實像和虛像,理解物距和像距的定義;對于中等生教師可以以學生自主探究設計實驗能力的培養為目標,重點考察學生是否能夠對這一實驗過程進行實驗設計,考察其實驗步驟、實驗探究問題、實驗成果以及實驗注意事項等各項內容,綜合整體實驗環節,從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進行重點培養;對于優等生教師可以從分析數據歸納規律方面進行重點考察,以培養優等生探究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為目標,將學生繪制的成像位置圖一張一張的疊加,根據效果圖設計網問題,引導其進行思考分析:
①紅藍區域的成像有什么不同?
②如果把物體放在紅藍區域之間,像應該比物體大還是比物體小呢?
③成等大的像時,物距應該為多少?
讓優等生進行推理分析,然后引導其對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進行總結,設計實驗探究成果報告單。
通過不用目標點的設計,在分層引導,分層管理的過程中,貫徹課標要求,落實人本教育理念,以學生實際學習發展需求為本位,提高學習能力,增強學習自信心,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進步和提升,這樣既不會為其造成學習壓力,又可以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基于作業分層,實現層級晉升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檢驗學生掌握情況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習信息反饋的重要載體。為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為發揮分層教學法的育人價值,可以以作業為輔助,進行分層設計,在設計多元作業的同時,促進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以進步發展,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例如,在教學《牛頓第一定律》物理內容時,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教師可以從概念理解、探究分析到實際問題解決方面設計分層作業,如:
夯實基礎:
①關于伽利略的理想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完全是理想的,沒有事實為基礎
B利用氣墊導軌,就能使實驗成功
C是以可靠事實為基礎,經科學抽象,深刻反映自然規律的
D該實驗說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②關于力和運動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的速度不斷增大,表示物體必受外力作用
B物體向著某個方向運動,則在這個方向上必受力的作用
C物體的速度大小不變,則其所受的合外力必為零
D物體處于平衡狀態,則該物體必不受外力作用
探究提升:
如圖甲所示,質量為m=2kg的物體在水平面上向右做直線運動,過a點時給物體作用一個水平向左的恒力F并開始計時,選水平向右為速度的正方向,聽過速度傳感器測出物體的瞬時速度,所得Vt圖像如圖所示,取中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力F的大小和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
(2)10s末物體離a點的距離。
應用解決:
如圖所示,在海濱游樂場里有一種滑沙運動,某人坐在滑板上從斜坡高處A點由靜止開始滑下,滑到斜坡底端B點后,沿水平的滑道再滑行一段距離到C點停下來,若人和滑板總質量m=60kg,滑板與斜坡滑道和水平滑道間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0.5,斜坡的傾角θ=37°(sin37°=0.6,cos37°=0.8),斜坡與水平滑道間是平滑連接的,整個運動過程中空氣阻力忽略不計,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人從斜坡上滑下的加速度為多大?
(2)若由于場地的限制,水平滑道BC的最大長度L=20.0m,則斜坡上A、B兩點間的距離應不超過多少?
在作業分層設計的基礎上,就此次作業內容發放到學習群中,讓學生自主選擇對應的作業檢測內容,進行作業探究,在完成作業的基礎上,由教師提供作業答案和解題詳解,讓學生和學生互相進行檢測,讓優等生分析學困生和中等生解題的優缺點,有學困生閱讀優等生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讓中等生和優等生互相探討交流作業學習技巧,在合作探討的過程中,通過作業分層檢測,促進共同進步,使其提高自我,從而發揮分層教學法的育人價值。
四、結束語
基于因材施教的初中物理分層教學法的運用,對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增強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為此,在實際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貼近學生設計學習需求,設計不同層次的內容、目標和作業,在分層教學、分類指導中,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因材施教,讓學生各發其才、各展其能,使其能夠不斷完善自我。
【參考文獻】
[1]馬見生.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2):87.
[2]丁飛.淺議分層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