頡亞林
摘 ?要:在新課程中課程不只是理論知識,還是學生生活經驗、實踐活動的綜合,將學生自我建構過程視為獲取知識過程。新課程要環境、學生、教材、教師有機統一,教學情境、師生關系、知識體系共同構成教書育人生態系統,以學生個性化、和諧性成長為核心理念并加強教改。本文在新課程下探析初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以助推初中化學課程穩健發展。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化學;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8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5-0083-02
【Abstract】In the new curriculum view,curriculum is not only theoretical knowledge,but also the integration of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self construction is regarded as the process of acquiring knowledge. The new curriculum should integrate the environment,students,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ers. The teaching situa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and the knowledge system should constitute the ecological system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The core idea of the new curriculum is to develop students individuality and harmony,and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refor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classroom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curriculum.
【Key words】New curriculum;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Effective teaching
新課程下初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具有如下價值:其一,在尊重課程知識同時更加尊重學生具備的經驗及認知基礎,鼓勵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掌握“新知識”,降低學習難度,完善知識體系,為學生終身學習、自主學習、高效學習給予支持;其二,倡導探究、合作、民主學習模式,使學生能主動發現知識并予以學習,在學習中獲得愉悅體驗,用自己喜歡的形式獲取知識,使學生能在學習中不斷調適、自我反饋、互相幫助,優化學習環境,有效輸出課程內容;其三,基于新課程加強教改,探索化學教學新出路,提高化學課堂教學資源聚合及調配質量,滿足學生個性化成長需求,使化學教學更具先進性。基于此,為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探析新課程下的教學策略尤為重要。
1.新課程下的初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關鍵
(1)課標
初中化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化學是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發展重要基礎,是科學進步、社會發展重要力量,有益于解決糧食危機、環境危機、能源等危機,作為科學教育一部分新課程下的化學課堂倡導從學生發展需求及社會建設需要角度著眼發揮學科優勢找到課改突破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助其樹立創新意識,聯系社會環境及現實生活發現、理解、凸顯化學價值,繼而在新課標指引下構建高效化學課堂。
(2)學情
新課程下的初中化學課堂讓每位學生用輕松愉悅心情認識、學習、應用化學知識,探索化學奧秘,萌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這就需要初中化學教師給每位學生平等學習機會,根據學生表現規設教案,關注不同水平學生和諧發展進展,及時調整教育對策,使學生能具備必須態度、知識、技能,有更多體驗、探究機會,在化學知識的關聯、形成、應用中培育人文科學素養,在“做中學”、“學中做”,提升終身學習能力。教師要為每位學生給予多元評價,既評價學習情況,又評價能力綜合性、個性化發展情況,還要引導學生自我評價、學會反思,繼而提高新課程下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2.新課程下的初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原則
(1)和諧統一
通過對新課程內涵進行分析可知,要求學生、教材、教師、環境有機統一,知識體系、師生關系、教學情境和諧穩定,在此基礎上創建生態化育人系統,為此初中化學教師需推行“和諧統一”原則,保障教育目標、學習目標、課程改革目標一致,在此基礎上整合教育資源,規設生態化教案,保障化學課堂育人活動科學有效。
(2)立德樹人
“有效”的概念較為模糊,新課程下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不僅要助力學生掌握理論知識,還要培育學生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化學思維等綜合素質,在學習探究中不畏艱難、堅持不懈、學會合作,使學生人格更加健全,同時形成環保觀念、社會責任感、自信心,同時滲透育人為本、多元智能等先進育人理念,使學生能個性化成長,在化學課堂上成為更好的自己,教師則立足新課程,達成智育、德育融合教改目標。
(3)合理創新
新課程下初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離不開創新,主要源于學生處于不斷成長狀態,化學思維、學習需求、知識儲備、個人能力均在學習實踐中得到發展,教師只有加強創新才能擺脫陳舊育人理念束縛,并在不斷嘗試中探索優化化學教學出路,保障教學行為能為學生和諧發展服務。例如,教師在進行化學基礎知識教學時可運用“任務驅動+合作探究”教學方法,將“理解化學原理”、“應用化學知識”視為學生合作探究任務,為學生搭建自學、協作、探討平臺,突出學生在化學課堂上的重要地位,鼓勵學生在組內針對具體問題加強討論,并以組為單位針對難題進行分析,激活化學思維,為教師指引、啟發提供良機,打造和諧的人性化學習環境,轉變傳統課堂以教師基礎知識輸出為主育人舊態,繼而通過創新達到有效教學目的。
3.新課程下的初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路徑
(1)加強課程開發
新課程既關注理論知識,又不局限于固有內容,鼓勵教師深挖課程,在“新”上多做文章,為社會化、生活化、生本性元素的引入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在進行“物質的變化”教學時可率先提問學生在生活中看到過的有關物質變化的景象,有些學生說落到地面上的雨通過蒸發變成水蒸氣,還有的學生說炒菜時鍋里的油受熱沸騰,若達到燃點還會燒起來。在生活中“物質的變化”無處不在,教師通過引入生活化元素能拉近學生與陌生化學知識距離,通過生活經驗理解所學內容,使學生學習效率得以提高。再如,教師在進行“空氣的成分”教學時可鼓勵學生根據生活實踐經驗、所學知識大膽猜想空氣由哪些成分構成,有些學生在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加持下知曉空氣中有二氧化碳,還有些學生依據燃燒條件知曉空氣中有氧氣,一些學生了解到填充膨化食品的為惰性氣體,此為空氣成分之一。教師在學生自由討論、充分聯想、深入思考基礎上導入本節課所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有效調動學生空氣成分實驗論證積極性,通過學生知識遷移及觀察實驗掌握所學內容,用實驗結論驗證學生猜想,繼而樹立科學意識,提升觀察能力、推理論證等能力,實現新課程下初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目標。
(2)豐富教學方法
豐富多元教學方法是初中化學有效教學重要條件,只有教學方法以人為本、生動有趣、綜合性強,學生才能在化學課堂上和諧發展,達到新課程下的教育改革目的。例如,教師在進行“奇妙的金屬性質”教學時可采用案例分析教學法,率先為學生講述“消失的黃金”、“變綠的鐲子”、“生銹的鐵釘”等實例,通過案例講解學生明晰將水銀滴在黃金上會發生“汞齊化”現象,二者反應生成“汞齊”,這一現象早在《天工開物》中就有記載,會變綠的鐲子通常為銀質物品,銀不穩定與酸性物質發生反應會變綠或變黑,鐵釘生銹是金屬鐵與氧氣發生反應的結果。經由案例探究學生將大開眼界,對日常所見金屬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點燃求知欲,在此前提下教師依托案例引入化學知識,使學生能通過案例體悟金屬性質及有關內涵,降低學習難度,提高教學效率。
再如,教師在進行“珍惜和保護金屬資源”教學時可采用“STEAM”教學理念,搭建跨學科學習實踐平臺,鼓勵學生在工程學、數學、美學等課程知識加持下針對日常廢棄金屬進行回收再利用,如鍍錫煙灰缸、生銹鐵釘、鋁條、不銹鋼盆等,用奇思妙想賦予廢物全新生命力,各課程聯動育人,同步增強學生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達成新課程改革目標。教師還可在學校舉辦小型展覽,陳列學生的作品,鼓勵學生闡述金屬資源回收再利用理念,通過這次展覽宣傳環保精神,普及保護金屬的化學知識,使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更具有效性。
化學教學方法變革無法一勞永逸,需教師順應潮流,積極加強改革,為此教師可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立足化學課堂引入數字資源,以化學課后練習及作業布置為例,教師可開發微課,滲透分層育人思想,從難到易設計A、B、C三大練習及課后作業模塊,用視頻、圖片、案例分析取代傳統搬理論、抄公式、死記硬背實驗流程課后練習模式,使學生能活用化學知識,在具體情境中檢驗學習成果,同時借助微課豐富多元、靈活可變、重點突出、言簡意賅特點,網羅海量信息化教育內容,作為固有課程的延展,以理論深化、趣味實驗、重點梳理等微課類型為依托為學生個性化學習與發展提供條件。
(3)深化協同教育
協同教育有益于拓展教師教學視野,擺脫傳統課堂束縛,將家庭、社會及其他具備公共教育服務職能的組織機構視為化學教學主體,共同創建生態化育人系統,整合協同教育資源,加強教學設計,創建高效課堂。例如,教師可定期組織學生到科技博覽館參觀,參與化學趣味競賽活動,了解前沿化學資訊,在展館專業人員講解基礎上擴充化學知識儲備,激發學習興趣,通過競賽活動深耕所學內容,增強化學素養。再如,教師可將學生和諧發展視為新課程下的化學教改目標,滲透“化學服務社會”觀念,在“白色污染的危害與治理”、“警惕危害健康的化學品”等教學設計中為學生提供“化學知識進社區”社會活動機會,到社區組織開展演講活動,還可手繪宣傳手冊,設計布藝環保購物袋在社區派發,使學生能增強社會責任感,在社會實踐中鍛煉自己,塑造健全人格,牢記化學知識,在服務他人進程中體現個人價值,繼而提高初中化學新課程下的教學有效性。
綜上所述,新課程下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活動若想科學有效教師需緊抓課標、學情兩大關鍵,踐行立德樹人、和諧統一原則,加強課程開發,豐富教學方法,深化協同教育,賦予初中化學課堂拓展性、多元性、深刻性,使學生不僅能學到化學知識,還能增強創新能力、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等綜合素質,繼而在有效教學基礎上提高初中化學新課改質量。
參考文獻
[1]陳禮寶.新課程背景下游戲教學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0(6):79
[2]茍維定.新課程理念下初中化學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0(27):64-65
[3]姜樹萍.新課程標準理念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施[J].才智,2020(10):139
[4]王合英.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8):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