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龍
摘 ?要:初中生理性思維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通過培養學生理性思維,初中教師可為初中生提供評價學習行為、生活行為合理性的標尺,可為初中生形成正確合理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提供有效支持,促使初中生可在理性思維的引導下,強化自身的抗誘惑能力,形成理性思考的求學性格,從而為后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诖?,首先,本文分析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重要性;其次,本文進一步研究了可提高學生理性思維培養質量的方式方法,希望廣大初中教師可從本文得到具體的啟發和提示,進而可更好地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
關鍵詞: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理性思維;引導性
【中圖分類號】G633.2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4-0113-02
【Abstract】Rational think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moral and rule of law education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as well a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ore quality of moral and rule of law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y cultivating students rational thinking,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can provide evaluation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life behavior rationality of scale,can provide reasonabl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form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to provide effective support,to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rational thinking,strengthen their ability to resist temptation,form a rational thinking study character,so a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ubsequent development. Based on this,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rational thinking in moral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Secondly,this paper further studies the way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rational thinking cultivation,hoping that the majority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ers can get specific inspiration and hints from this paper,so as to better train students rational thinking in moral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Rational thinking;leading
初中生的心智發展水平有限,再加之青春期的躁動不安心理,一些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體現出一定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現為感性認識比較強,而理性認識比較弱的特點。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初中生的理性思維不夠成熟,或者說初中生的理性思維發展脈絡不夠清晰,很多學生在日常學習或者生活中,缺乏對理性思維的正確認識,從而不能以理性思維判斷社會中的各類現象,最終導致此類現象對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的不良影響。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堂授課中,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并以課內教學內容為基礎,積極擴展課外內容,分析事件,強調理性思維。同時,教師也應在與學生積極溝通和交流的基礎上,明確學生的具體問題,進而提出更具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提高培養學生理性思維方式方法的針對性。
1.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理性思維可促使學生在理解課本內容時,具備一定的辯證性特點,這會進一步促使學生在理解知識時,將知識與生活實際內容結合起來,教師借此可引導學生思考具體的事件與現象,強化學生利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可促使學生通過具體的社會現象,體察現象背后蘊含的實質性內容,即可促使學生養成“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理性思維習慣,從而使學生在認清事件真實面目的情況下,可獲得抵制不良誘惑的能力,為學生后續學習和生活提供安全保障;再者,在課堂中培養初中生的理性思維,教師可通過與學生共同分析具體的社會現象,為學生講解可解決此類問題的方式方法,并為學生埋下志存高遠、樹立理想的種子,促使學生在選擇人生發展道路時,可在理性的、科學的、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下,選擇最適合自身發展的正確道路,并為社會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理性思維是初中生發展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思維,但理性思維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需學校、社會以及學生家庭多方面共同努力,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重要性。
2.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方法探究
(1)優化重組課本內容,突出理性思維培養內容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備課階段,應分析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內容特點和整體編排體系,并在此基礎上,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挑選教材中與感性思維培養和理性思維培養有關的內容,并對本部分內容進行優化重組,突出理性思維培養內容。此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無需拘泥于課本知識體系,可以內容為教學導向,將教材知識體系進行交叉和重組,也可以跨年級的形式對具有理性思維培養價值的內容進行交叉組合,從而突出各個年級教材、不同教材單元內容中與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相關的內容。換言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為教學主線,將與理性思維培養相關的內容直接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并跨越具體的年級或者固定的課本單元,以主題的形式或者以模塊教學的方法,突出理性思維培養教學過程的整體性。例如,法治教育內容貫穿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始終,也是最為重要的內容。教師可以法治教育為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主線,將七年級下冊中《走進法治天地》、八年級上冊中的《遵守社會規則》與九年級上冊中的《民主與法治》等內容串聯起來,為學生講解與法治教育相關的基礎知識,并通過講解一些類似事件,加深學生對具體法治觀念的體會。此間,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法治精神、法治思想的滲透,促使學生可在有效的思想和精神的引導下,以理性思維分析各類法治事件,從而促使學生可將自身生活經驗應用于具體的事件評價過程中的同時,強化自身理思維,優化法治生活的實際體驗。
(2)提升師生溝通質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在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時,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以學生的立場去思考學生的問題,進而發掘學生在理論思維方面存在的問題,切記不能“上帝視角”,更不能“先入為主”。首先,教師可引導學生在交流中主動提出問題,“質疑”是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第一步。例如,教師在講解《平等尊重你我他》課節內容時,可為學生講解“衛生間的盛宴”這類故事。教師在講解此類故事時,可重點突出貧窮的兒童與富有的商人之間的身份差異性,為學生詳細地描述“保姆將兒童鎖在衛生間”中的事件,進而促使學生產生疑問,質疑故事中保姆的行為。教師可借此提問學生具體的感受,并從思想的層面,以理性的思維,與學生共同分析事件中主人公行為的合理性。教師也可要求學生以分組的形式,討論故事中各種人物的行為,引導學生思考“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究竟是什么?”之類的問題,進而將學生從感性的理解層面引導入理性的分析層面;其次,教師可引導學生在交流中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借助學生的想法,創新學生的思維模式,引領學生以理性的思維思考問題。例如,在講解《師長情誼》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親情之愛”為課堂教學的重點主題,引導學生思考自己與父母、與祖輩之間的關系。受限于初中生的認知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很多學生在與教師溝通的過程中,很難描述具體的“愛”的形式與內容,對家庭關系的判斷也存在較強的感性色彩。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描述具體的事件,從此類事件中,教師可總結學生家庭關系的實際狀態。為了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教師首先應引導學生感受感性思維,其次在分析具體事件的基礎上,感受理性思維對分析事件本質的積極作用。
(3)合理擴展課外內容,拓展學生社會視野
從培養初中生理論思維的角度分析,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單純地講解課本內容略顯“單薄”,存在教學資源不充足的情況。但教師在授課中如果過多地講解社會現象,又會在一定程度上喪失課堂教學的嚴謹性。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時,教師應結合課本內容,合理拓展課外內容,以社會現象為課外拓展的基礎內容,拓展學生的社會視野。從課外拓展內容的角度分析,教師不應單純地應用“口述”的辦法,應在課堂中積極應用各類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與社會事件評價相關的視頻。特別要注意的是,由于事件的評價具有一定的主觀性,與評價主體的思考習慣相關性也比較大,因此,教師在挑選與社會熱點新聞相關的教學視頻時,應盡量選擇官方的解讀視頻,例如《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新聞面對面》、《新聞周刊》等。特別是《新聞周刊》這類央視電視節目,其對各類社會現象的評價具有非常好理論性,深刻體現了與社會現象評價相關的理性思維,學生在觀看教學視頻時,也會順著主持人的理性思維,理性地評價社會事件。除此之外,教師應充分考察當代初中生的興趣愛好特點,將學生興趣愛好內容與理性思維培養資源對應起來,從而可促使學生具有學習動力的同時,也可將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講解以及理性思維培養的過程直白化、簡單化,進而更符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例如,在講解《法律在我們身邊》課節內容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B站收看羅翔老師的法治節目。羅翔老師的“法治小講堂”內容較為有趣,其中的例子也確實多發生在學生的身邊,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境聯系較為緊密,也符合初中生的興趣愛好特點。學生在收看此類節目時,會以法律的眼光、以法律的思維評判實際生活中各類“感性色彩”比較突出的事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借助課本上的一些內容,進一步講解視頻中出現的社會事件,從而在將課本內容與視頻內容結合起來的同時,也為鍛煉學生理性思維、拓展學生社會視野提供更有效的教學模式。
3.結束語
總之,本文在分析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重要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方式方法,主要包括優化重組課本內容,突出理性思維培養內容、提升師生溝通質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以及合理擴展課外內容,拓展學生社會視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時,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合理選擇具體的教學措施。受限于初中生的不同情況,即使是同一類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被不斷的升級與改進。教師應深刻領悟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結合當代初中生的興趣愛好特點,合理選擇并優化可有效培養初中生理性思維的教學資源以及方式方法,進而切實改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達到培養初中生理性思維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馬琳.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分析[J].新課程導學,2020(22):70-71
[2]謝仲舜.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理性思維[J].教育界,2020(3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