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在目前的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需要化學教師緊緊圍繞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以全新的教學視角來創新自身教學工作,構建更加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文章基于對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內涵的分析,對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提出了一些想法,希望可以給廣大化學教師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高中化學? 核心素養?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4.177
化學是高中階段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同時也是讓廣大學生備受困擾的學科,學生學起來難,教師教起來也很難,主要是因為教師深受傳統教學理念和模式的桎梏,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較低,且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脫節,導致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不理想。化學不僅在學生的高考中地位重要,更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為了有效提高化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彰顯化學學科育人價值,化學教師必須要以全面解讀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為前提,不斷改進和優化自身教學工作,采取更加合適的教學方法。
一、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內涵
具體來講,高中化學核心素養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思想平衡和觀念變化。學生通過學習化學這門學科應當意識到,化學變化會隨著外在環境和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變化。2.宏觀探究與微觀辨析。學生可以對外在事物進行全面的有深度的研究,能夠對事物及其變化進行辨析和分類整理,從中探索和總結出其化學性質及一般規律。3.創新意識和科學探究。未來的社會必然需要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建立在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之上,教師需要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加強對學生這些方面的培養。4.模型認知和證據推理。因為化學學科的理論知識本就比較抽象復雜,學生在分析和推理問題時,必然需要結合自身的邏輯思維,建立模型認知,并將已獲得的證據充分利用起來。5.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化學是一門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的學科,學生學習化學知識與技能的目的就是解決實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意識到自己所應當承擔的責任。
二、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一)提高教學認識,更新教學方法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高中生在繼續學習化學這門學科的過程中所具備的基礎條件,是教師需要重點培養的內容。高中化學教師除了要及時轉變自身教學觀念之外,還應當落實到具體的教學行動當中,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為了激發學生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的意識,鍛煉其宏觀辨識和微觀探析的能力,化學教師就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考慮到學生的興趣,結合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象和相關問題給學生創設一些思考的情境,使學生可以從化學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夠一味引導學生向前,被動地跟隨教師,而要讓學生一直以主動學習的狀態去觀察、分析和思考化學知識,調動學生的所有感官對外在環境中的物質變化以及宏觀現象進行觀察,所以探究教學方法的應用非常必要。
學生化學變化觀念和平衡思想的培養也可以通過化學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實現。化學變化觀即為學生能夠意識到:化學學科是利用、分析、創造新事物的過程。平衡觀則是化學反應中平衡狀態實現后,化學反應的過程卻不會因此而終止,即便所有的化學反應都存在一定限度。化學觀和平衡觀同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一樣,是高中生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的基本要求。除了應用情境教學法、探究教學法之外,教師還需要引入合作學習的模式,實現學生思維的碰撞,促進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和信息互換,最終使學生形成對化學理論知識的深刻理解,學生能夠從多維角度對化學變化建立完整的認識。
(二)依托科技提高學生的模型認知和證據推理素養
基于化學現象和變化的抽象性,為了降低學生的理解和認知難度,化學教師必須要應用現代教學工具,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化學信息,助推學生化學信息模型的構建,使其可以利用這一模型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培養學生模型認知和證據推理能力的環節包括觀察問題、收集證據、分析推理證據、實驗演示、證實問題和結果、回顧總結。證據推理和模型認知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是學生在化學認知活動中逐步發展起來的解決相關問題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關鍵素養。因此問題是線索,教師的主要作用就是給學生設計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提供學生所需的信息。
(三)注重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
在化學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實驗是基礎,脫離實驗的化學課堂無法真正展現育人價值和教學意義。即便教學條件有限,化學教師也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完整的實驗教學,以實驗教學為載體,鍛煉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可以真正理解所學到的化學理論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改變過去只為學生演示實驗過程的習慣,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實驗操作中,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教師在做好對學生的指導時,還應當保證學生的實驗操作安全。除了讓學生體會教材上所有的實驗外,教師還要帶領學生做一些富有趣味的生活化實驗,鼓勵學生在現有實驗案例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和創新,優化實驗環節和操作程序。
(四)聯系社會生活,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
不論是在理論課堂還是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都要廣泛聯系社會生活,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化學現象、化學案例和化學問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意識到學習化學這門學科的作用與價值,形成科學、嚴謹、認真、負責的態度,能夠積極履行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例如,當前社會生活中備受關注的大氣污染、環境污染、海洋污染等問題都值得教師導入課堂作為學生的研究課題,設計相關項目,讓學生嘗試利用自己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豐富教學內容,最終讓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真正體現。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成為各大學科教學的主要目標,化學在高中階段的學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需要化學教師緊緊圍繞化學學科五大核心素養更新自身教學觀念,創新自身教學方法,注重現代教學工具的應用,注重課堂師生互動的優化,重視理論和實驗教學的結合,重視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的結合,最終達成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葉陳津.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研究策略[J].高考,2020(19):80.
[2]王艷麗.融合信息技術,培養核心素養——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研究[J].中華少年,2020(11):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