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初中數學課堂情境創設的價值,分析當前初中數學課堂創設情境存在的問題,論述通過懸念入境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巧借游戲入境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借助故事入境以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利用生活入境以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的教學對策。
【關鍵詞】初中數學 情境創設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13-0132-02
在現階段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無法擺脫學科局限性和數學課本的束縛,讓學生通過機械模仿和反復練習以掌握和鞏固數學知識,導致學生的計算推導能力以及獨立的數學思維能力無法得到提升。基于此,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數學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情境教學模式可以借助引入懸念、數學典故等諸多方式創設教學情境,促使初中數學課堂告別原有的單向傳授的方式。初中數學教師應采取多樣化的情境創設方式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通過“融情入境”創設符合學生需求、貼近生活實際的情境,讓學生獲得知識積累與思維拓展。
一、初中數學課堂情境創設的價值
第一,情境創設利于激發學習內在動力。在長期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之下,無論是學校、家庭還是學生自身都把分數看得過于重要,在追求卷面高分數的情況下,數學教學片面追求知識的記憶和運算方法的掌握,學生長期處于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的壓力之下,失去了學習的內在動力。初中學生正處在好奇、叛逆的階段,枯燥乏味、一成不變的事物容易引發他們的抵觸情緒,相反,新鮮、有趣的事物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利用情境化設置,以一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循序漸進地引入數學知識,可以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
第二,情境創設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數學學科在其發展過程中有很多的小故事或者小典故,這些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并且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實質。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很好地利用這些故事或者典故,更容易闡述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讓學生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最終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第三,情境創設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初中數學教學不僅需要引導學生探索未知的數學知識,而且要促進學生的數學推導計算能力和思維能力實現螺旋式上升。好的情境創設猶如點燃學生數學思維的“星星之火”。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設置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一方面,可為學生提供更多思考問題、探索問題的機會;另一方面,能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數學問題。
二、初中數學課堂情境創設教學現狀分析
近年來,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影響之下,初中數學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逐漸發生變化,很多教師認識到情境創設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并將這種方法應用到教學過程之中。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也出現了開展情境創設教學收效甚微的情況,主要存在的問題如下:
第一,情境創設方式單一。與其他學科相比較,數學學科的科學性、邏輯性、嚴密性強,知識難度大、容量大,且解題技巧靈活多變。很多學生認為,數學相較于其他學科的學習難度更大,這要求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采取適合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當前,大部分教師認可情境創設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并在教學中經常采用,但是89%的教師創設情境比較固化。一是大部分教師將其固化在導入階段;二是教師不能夠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問題、故事、游戲等情境創設方式。
第二,情境創設缺乏明確目標。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投放于情境創設的過程中,卻忽視了數學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也沒有被揭示出來,本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創設一度成為“雞肋”,失去了原本的教學價值。
第三,情境創設流于形式。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許多數學教師順應改革要求積極采用情境創設的教學方法。然而在部分教師眼中,只要采用了情境創設的方法就是順應了新課標的要求,于是,他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考慮教學內容,也不考慮現實的學情,盲目采取情境創設的方法,這種脫離學生實際的情境創設只能流于形式,無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初中數學課堂情境創設的策略
(一)通過懸念入境,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問題在教學中的功能不容小覷,俗話說:“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沒有問題就沒有探索知識的欲望,沒有探索知識的欲望就無法進行深入思考與細致分析,那么,數學的學習也只能停留在表面而無法深入。因此,教師應加強對“問題”的重視程度,適時抓住懸念,設置問題情境。一方面,促使學生在情境氛圍的渲染下激起探究欲望;另一方面,借助情境打破學生在認知上的局限,改善學生被動學習的現狀。
例如,人教版數學教材八年級上冊《軸對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一些含有軸對稱元素的生活物品進行對折處理,在多媒體上只展示這些事物的一半,引導學生展開聯想,猜一猜事物的另一半。教師先在屏幕上展示蝴蝶、飛機、樹葉的一半,然后提問:“同學們能猜出來這些都是什么嗎?”學生:“蝴蝶、飛機、樹葉!”教師:“同學們可真棒,這么快就能看出來它們是什么了,那么,大家覺得它們有什么特點?”學生:“它們的左右兩邊是一樣的!可以重疊在一起。”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對稱折疊的演示,這時學生會將注意力集中在變化的過程中。接著,教師進行概念總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手邊的白紙,親自動手折疊軸對稱圖形,從而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可見,借助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能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數學學習之中,從而增強其數學邏輯和思維能力,并為后續的數學學習筑好的根基。
(二)巧借游戲入境,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單一僵硬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游戲創設情境,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學習,實現寓教于樂。
例如,人教版數學教材八年級上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教學中,教師設置“最佳拍檔”的游戲,同桌的兩名學生為一個小組進行游戲活動,比一比哪一個小組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得出判定結果。角度和邊長是已知條件,其中一名學生以“邊邊邊”為條件畫出三角形,另一名學生以“角邊角”畫三角形,然后兩人將畫好的三角形剪下來。探究的結果:兩個三角形可以完全重疊。此外,學生還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這樣創設游戲情境,一是無形之中引入競爭機制,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參與數學學習,通過生生合作、討論交流等方式順利突破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這一教學難點;二是寓教于樂,增強學生對數學概念、公式、定義等的感性認知,使學生能夠牢記所學知識;三是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三)借助故事入境,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
數學知識的背后不乏一些數學故事和數學典故,這些故事、典故無疑為冰冷的知識點增添了一些生活的韻味,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巧妙地運用一些數學故事引入數學概念和定理,可以避免將數學知識硬生生地塞給學生,而是通過故事反映數學內容的本質。此外,借助一些數學家的典故,還可以榜樣的力量感染學生,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
例如,人教版數學教材七年級下冊《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教學中,教師引入笛卡爾的故事,借助數學典故引出所要學習的數學內容,加深學生對數學原理的理解。與此同時,向學生闡述笛卡爾在數學領域做出的貢獻和努力,讓學生了解數學發展的歷程,改變學生對數學的認知,進而達到提升數學教學效率的目標。
(四)利用生活入境,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生活即教育”,數學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教材深入挖掘與其相關的生活實際,通過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熟知的數學氛圍中進行學習,最終實現“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例如,人教版數學教材七年級上冊《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中,教師將實際生活問題融入課堂教學,利用實際問題進行方程思想的培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武漢市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支援,其中某市捐獻一批口罩和消毒酒精共300件,其中口罩比消毒酒精多60件,求口罩和消毒酒精各有多少件?”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列出方程式,設消毒酒精有x件,那么口罩為x+60件,方程式為x+(x+60)=300,進而解出x=120。結論:口罩有120件,消毒酒精有60件。通過將數學知識與學生比較關心的疫情相結合,讓學生在與現實生活聯系的“大應用”中,切實感受到數學的利用價值,并學會利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能夠善于發現生活實踐中蘊含的數學原理和數學問題。
總之,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是落實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初中數學課堂枯燥乏味、效率不高等問題,同時也能夠讓學生主動投入數學學習之中,提升數學教學實效性。教學情境的創設不僅是教師開展教學的有效手段,也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實際需求。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善于總結發現、探究創新,要充分研讀教材,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情境體驗中不斷積累數學知識、提升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趙忠.有效課堂 重在引導——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實踐與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13).
[2]郭慶秀.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0(11).
[3]高同橋.一樣課堂,別樣精彩——初中數學情境創設策略探究[J].才智,2020(11).
[4]張亞紅.以“境”激趣,以“做”啟智——淺談初中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J].數學教學通訊,2020(8).
[5]李金東.創設教學情境,豐富初中數學課堂[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0(2).
[6]蒙皎.初中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下),2019(12).
[7]倪優優.談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的情境創設[J].新智慧,2019(30).
[8]許仁義.創設情境優化數學課堂的教學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9(9).
【作者簡介】李汶娟(1992— ),女,廣西容縣人,理學學士,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數學教學、課堂情境創設、高效數學課堂。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