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婧
摘要:中職畢業生參加高考,為眾多希望繼續學習的中職學生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盡管中職學生參加對口高考升學的難度要小于普通高考,但是由于中職學生普遍較差的基礎和學習能力,對他們進行高考數學教學必須要具備有效的策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中職生;高考;數學教學
對于絕大多數參加高考的中職學生來說,數學幾乎可以說是“看天吃飯”的一門,得分多少完全是看“蒙”的準不準。這嚴重拉低了學生的高考分數,使一些擁有優秀專業技能的學生無法考上心儀的高職院校。要想有效改善這種狀況,就需要我們在采取更加科學、高效的教學策略。
一、完善教學策略對于中職生高考數學教學的重要意義
中職生在高考數學中取得好成績,雖然看上去像是“心如天高,力有未逮”。由于中職生數學基礎薄弱,學習接受能力較差,導致其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倍感吃力。可是如果教、學各得其法的話,這種理想完全可以實現。數學是中職高考班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最吃力的學科,不少學生會產生放棄的念頭。這時教師的教學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畢竟中職生參加高考,不論從試題難題難度還是考察重點來說,都同普通高考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我們廣大中職高考班數學教師一定要認真鉆研,探索出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策略,為學生考生理想的高職院校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現階段我國中職高考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現階段的中職高考班數學教師教學來看,可以說其中存在的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數學教師的重視度不夠
面向中職學生的高考數學試題,的確在難度上同普通高考有很大降低,加上大多數高考班學生對待數學敷衍了事的學習態度,使許多中職數學教師產生了得過且過心理。認為如此簡單的題根本就不需要進行認真的備課,只要依照考綱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不遺漏知識點,讓數學在學生進行高考時“不拉后腿”即可。
(二)課堂教學模式僵化
現階段許多中職數學教師在給高考班上課時都是采取固定的教學模式,有例題到定理再到習題,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能夠較為穩妥地實現大綱規定的教學目標,但是從實際效果來看,卻很難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如果沒有興趣的帶動,那么數學能力本就不強的中職高考數學教學是無法取得理想效果的。
(三)教學對象缺乏針對性
從現階段的中職院校高考班的數學教學現狀來看,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幾乎是一層不變的。不論學生實際水平如何,教師都是采取“一碗水端平”的教學策略,力求面面俱到。不能做到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做到有的放矢,結果造成“基礎好的吃不飽,基礎差的難消化”,學生的數學水平難以得到切實提高,而且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
三、提升中職高考班數學教學效果的建議
中職高考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已經嚴重制約了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升,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富有針對性的解決建議。
(一)提升數學教師的重視程度
廣大中職數學教師應該明確,盡管自己身上背負的教學壓力要遠小于普通高中的數學教師,但這絕不能成為我們忽視教學工作的理由。對于今后將走上技師類工作崗位的中職學生來說,如果不在中職學習階段為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不僅是在高考中不會取得理想的成績,就算是在日后的高職院校學習乃至一生的工作當中,都會有舉步維艱之感。因此數學教師一定要對教學給予高度的重視,以幫助中職學生養成“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的數學學習態度。
(二)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實踐證明:不斷創新教學模式,讓中職學生在新奇的體驗中激發并強化對數學的興趣,是提高教學效果的科學途徑之一。中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單純憑借教師的督促反而可能引發他們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師應加強學習,鉆研教育心理學和學生群體的思想動態,從中找出有益于促進數學教學開展的教學方法。如在課堂預習時開展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根據習題總結出該類型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規律,教師根據學生的總結情況進行適當地點撥,借此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協作能力。
(三)要靈活對待水平有差異的教學對象
讓學生產生成就感是激發中職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如果產生上文中所描述的那種現象,會逐漸引發不同水平學生的厭學情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入學成績和平時的測試來給學生劃分不同的能力層級,然后針對學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和學習需求,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對于那些基礎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在教學中進行適度拓展和綜合,加大教學的難度,使他們的數學能力向縱深發展;而對于那些基礎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則要求他們吃透書上的例題,弄懂概念和公式的具體用法,夯實他們的基礎。
四、結語
中職學生參加高考,為他們的人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而希望參加高考的中職學生,就不得不面對數學這個“難題”。這就要求我們肩負中職高考班教學任務的數學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更加富有策略性,對數學教學給予高度重視,不斷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對其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從而使我們的數學教學能夠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楊懷甫.對當代問題大學生個性缺陷的若干思考[J].廣西政法干部管理學院學報,2004,(3):125.
[2]薛浩.高校“9+3學生”及其思想政治工作[J].江蘇高教,2005,(3):92.
四川省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學校?杜?婧